关于高中历史课堂趣味性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8-09 10:09:05

关于高中历史课堂趣味性教学的思考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高中历史教学对高中学生来讲,整个过程略显枯燥,学习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习高中历史的兴趣。本文针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趣味性教学进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与兴趣,实现高中历史教学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趣味性;教学

要学好高中历史,必须知道历史到底是什么。历史可以说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这方面我们称之为客观历史,例如:百日变法、甲午中日战争等等这类型的历史事件;也可以说是对过于相关事件的记录与研究,主要是经过人工分析、研究以及整理而最终形成的主体化历史,例如:“史记”这类历史著作就是很到的代表;还可以说是狭义上的概念,也就是一门学科,直观来讲作为高中学生应该掌握对应的历史基础文化知识。从目前教育现状来看,重理轻文的现象还是很普遍,历史这么学科依然被当作“非主流”学科,老师、学生以及家长都不太重视,这不仅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难度,甚至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悲哀。

高中历史教学首先是要激发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而趣味性教学手段贯穿高中历史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无疑是一条良好的改善途径。趣味性教学从古至今都被重视,随着教育发展到今天,历史内容自然也会越来越多,而且深度还在不断增加,因此,趣味性教学对于历史教学更加重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融入趣味性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经济性,提高学习质量。

一、充分利用对联或者民谣的方式

例如:学习时期相关知识时,其中某些内容讲述的是四大家族如何疯狂掠夺民脂民膏,此时可以充分利用一个对联的改版形式“民国万岁(税),天下大平(贫)”,通过这个这幅对联能将当时的政治黑暗与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景象充分体现出来。当学习到抗战胜利之后,内容讲到了对财产接受最终演变成了洗劫,可以通过这首民谣“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来体现当时人民对的失望情绪。这种对联与民谣的引导方式,能有效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当中,能真切地体会到特殊历史时期的特征,实现历史的一次体验。

二、充分利用诗词的方式

例如:学习关于慈禧太后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大清慈禧统治时期社会非常腐朽,而且她对国家颠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将这节的重点内容展现给学生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章炳麟的《讽慈禧太后七十生辰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引用,比历史教材的枯燥描述就会更加形象,可以更好的描述出当时慈禧卖国求荣的嘴脸,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出晚清时期对这种腐败统治的憎恶,在这种强烈的情感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良好改善。

三、充分利用历史电影或小说的方式

例如:在学习“甲午战争”相关知识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前观看电影《甲午风云》,让学生可以直观形象的了解到当时甲午战争的来龙去脉,甚至感受到当时战争激烈,在头脑里留下一定的印象;又当学习抗日战争中,军民反扫荡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再次观看著名电影《地道战》,通过地道战的观看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当时军民的合作团结精神以及聪明智慧,同时也能感受到当时敌人的凶残与环境的恶劣,进而让学生进行反思。战争题材电影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来拍摄的,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必然能情绪高涨,而且会情不自禁的去讨论去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而且在电影的引导下这些观点还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四、充分利用拟人或者比喻的方式

例如:学习“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知识时,其中讲到火烧圆明园这段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雨果作品中的一句话:“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而这个胜利者将自己的口袋装满,那个胜利者也将自己的箩筐装满,然后他们手拉着手,很开心的回到了欧洲,这就是那两个强盗的历史。”引导这句话之后,教师要及时提出问题给学生,你们知道这两个强盗是谁吗,学生很顺利的就回答出了法兰西与英吉利。这种教学手段是属于拟人的讲授方式,能让学生对当时列强侵略的行径加深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目的就是不能忘掉国耻,要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贡献。

五、充分利用自编口诀的方式

例如:学习“天津条约”相关知识内容时,条约中提到了十个必须开放的通商口岸,为了保障学生能准确记住这些通商口岸的位置与名称,教师可以自编一个简单的口诀“天约开放十口岸,南镇汉口加九江,沿海营烟加上汕,岛上还有琼、台、淡。”简单的口诀就能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高中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压力就很大,而且面对众多科目的复杂,学生的学习情绪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大部分精力都会放在主流科目上。而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明白这一情况之后,应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快乐、自由、轻松的学习。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融入趣味性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逐步通过学生热爱历史的态度来改变家长对历史学科的看法,让学生愿意了解历史,更加喜欢历史,这才是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慧平.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中国科技信息,2012(11)

[2]薛振军.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3] 王德宁.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意识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4] 郭华拉.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论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