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容器播种育苗技术

时间:2022-08-09 08:47:01

樟子松容器播种育苗技术

摘要 介绍樟子松的特征特性,并总结其容器播种育苗技术,包括育苗地选择、整地做床、种子采集、基质配置、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苗木出圃等方面内容,以为樟子松容器播种育苗提供借鉴。

关键词 樟子松;容器播种;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1.2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161-01

互助县是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之一,但由于气候、地域等条件的制约,适宜当地干旱地区造林的树种相对较少。樟子松根系发达,耐旱、耐寒、耐瘠薄,且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是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用材林的重要常绿针叶树种,具有生长快、材质好、耐干旱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等工程的实施,苗木供不应求,而且对种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育苗方式下的裸根苗已不能满足各项绿化的需求[1-2]。容器育苗具有起苗方便、造林季节延长、造林成活率高、栽植后没有缓苗期等特点,特别是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尤为显著。经过几年的樟子松容器育苗试验,总结出了樟子松的容器播种育苗技术。

1 特征特性

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 Litv.)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树高15~20 m,最高可达30 m。最径1 m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3-4]。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轮枝明显,每轮5~12个,多为7~9个,二十年生前大枝斜上或平展,一年生枝条淡黄色,2~3年后变为灰褐色,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相同。芽圆柱状椭圆形或长圆卵状不等,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粗硬,稍扁扭曲,长5~8 cm,树脂道7~11条,维管间距较大。冬季叶变为黄绿色,花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属于风媒花,雌花生于新枝尖端,雄花生于新枝下部。一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9—10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绿色;第3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2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3~5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种子颜色黑褐色、灰褐色、黑色不等,先端尖。

2 播种育苗技术

2.1 育苗地选择

育苗地设于互助县塘川苗圃,该苗圃是互助县林业工作站苗木生产与种苗实验相结合的综合性苗圃,海拔2 310 m,年均温4.6~6.0 ℃,年降水量350~400 mm,年日照时数2 560~2 800 h,无霜期130 d,土层厚30~120 cm,pH值7.5。

2.2 整地做床

4月中旬将培育樟子松容器苗的圃地翻耕、耙地、平整、镇压,做到深耕细整,地平土碎,清除草根和石块。苗床采用低床,床宽2 m,长度依据地块大小而定。苗床之间留宽40 cm、高20 cm左右的呈等腰梯形状的步道,以便后期除草。播种前,育苗地浇1次透水。

2.3 种子采集(收集)

因互助县尚无可大面积采种的樟子松母树林,故樟子松种子购自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地区。种子经精选后,通过发芽试验和含水量测定,樟子松种子的千粒重为10.2 g,净度96.2%,含水量7.6%,发芽率87.6%。

2.4 容器基质的配制及装置

4月中旬在过筛细土中施腐熟的有机肥并混施磷肥、二铵,同时施入土壤杀虫剂、土壤消毒剂等,然后同森林腐殖土、锯末按照比例混合(其比例为过筛细土50%,森林腐殖土30%,锯末20%),捡去其中的草根、石砾等待用。在基质混拌过程中,一边喷洒30%硫酸亚铁溶液,一边翻拌基质。配制好的基质再放置4~5 d,使土肥进一步腐熟。

容器钵规格为20 cm×20 cm,材质为聚乙烯塑料,底部有透气孔。容器基质装填时高度以种子点播覆土后离杯沿1.5 cm处为宜,以便后期灌溉。

在摆放容器钵前,在苗床上铺设大小与苗床一致的透气无纺布,将容器钵摆放在无纺布上面可有效减少杂草的生长,降低后期除草成本。摆放容器钵时做到容器钵直立,上口平整一致,错位排列,容器钵之间空隙用营养土填满[5-6]。

2.5 种子催芽及消毒处理

樟子松种子催芽于4月下旬开始。在播种前5~7 d,先将樟子松种子放入2%~3%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 h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将种子表面残留药液清洗干净。然后将经过消毒的樟子松种子放在40~60 ℃的温水中浸泡24 h,每天用20~30 ℃的温水淘洗1次,捞出后堆放在室内温暖处。温度过低时覆盖塑料薄膜,每天翻动,以防种子霉变,待50%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

2.6 播种方法

樟子松容器播种育苗采用点播。于4月下旬开始播种,播种前在所有容器钵内浇1次水,保证容器钵内有一定的湿度。每杯播3~5粒种子,做到播种均匀,不重播、漏播,播后随即覆0.3 cm厚(樟子松种子短轴半径的2~3倍)过筛细土并立即镇压洒水。

2.7 苗期管理

2.7.1 水分管理。浇水要适时适量,播种后第1次浇水要充足,出苗期和幼苗期要多次、适量、勤浇,保持基质适当湿润,基质含水量保持在50%~70%。速生期应多量少次,在基质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后再浇水。浇水时严禁大水漫灌。生长后期要控制浇水,以利于苗木木质化。

2.7.2 除草。在灌溉或雨后进行除草,按照“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以利于保墒改良土壤。保持容器内、床面和步道无杂草,除草时要防止松动苗根。

2.7.3 追肥。当种子发芽出土、种壳多数脱落时,开始追肥。将含有氮、磷、钾养分的混合肥料,按1∶200~300的浓度配成水溶液,用喷雾器均匀喷施,严禁干施化肥。苗木生长后期停止施用氮肥,适当增加磷、钾肥,促使苗木木质化。

2.7.4 病虫害防治。①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樟子松幼苗容易感染立枯病、猝倒病、叶斑病等。当发现苗木有病害时及时防治,以减少损失。选用30%代森锰锌500倍液、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效果均较好。也可使用0.5%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喷洒防治,但在喷洒后2 h内必须用清水洗净,以防产生药害。②虫害防治:樟子松幼苗期易遭受地下害虫的危害,主要以蛴螬为害幼苗根部。在配制育苗基质时加入杀虫剂可有效防治此类害虫。当发生虫害时要及时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进行防治。

2.7.5 间苗。种壳脱落,幼苗出齐后1周左右,间除容器钵内过多的苗木,最后每个容器钵内保留1株壮苗。

2.8 苗木出圃

通过调查,一年生樟子松容器苗过于弱小纤细,且木质化程度不高,不宜出圃;二年生樟子松容器苗平均苗高可超过12 cm,地径达到0.38 cm左右,主根长达15.2 cm,>5 cm长侧根数可达7条,适宜出圃培育大苗。

3 参考文献

[1] 沈国舫.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72-176.

[2] 黄云鹏.林木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17-122.

[3] 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青海林业实用技术[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76-79.

[4] 石怀芳,李洪伟.樟子松大田育苗细菌性病害防治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2013(2):73-75.

[5] 胡明芳,黄宗安.草珊瑚营养袋苗培育技术[J].福建农业,2009(5):18-19.

[6] 丁旭光.容器桶直播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11(1):100.

上一篇:固原市原州区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互助县丹高人畜饮用水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