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英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初探

时间:2022-08-09 08:29:26

赴英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初探

摘要:本文基于对我校赴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留学学生所经历的文化冲击和原因的分析,结合现行教育方式提出对策:明确学习目的,开放自我,是学生尽快融入当地生活的主观动力;校方共同努力,是留学生能够接触更广阔社会活动的必要条件;出国前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常识和技能的培训,是应对文化冲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赴英留学生;文化冲击;跨文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68-03

近年来,中英两国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的统计,2015年中国内地学生赴英求学人数达到13万人,较2005年的7260人,增幅近20倍。英国凭借其语言优势和优质的教学质量、先进的教育方式,吸引着众多的中国留学生。海外留学,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教育国际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带给留学生们的还有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冲突。由于中英文化差异较大,赴英留学生往往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与精力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分析这一群体的留英经历,研究相关对策,对于帮助其更好地融入英国社会有重要意义。笔者近年来在工作及在英国诺森比亚大学访学期间,通过访谈、课堂跟踪、日常观察、资料查询等方法,对我校留学生在英国学习期间所经历的文化冲击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对今后校际学生交换或联合培养工作有所帮助。

一、学生在英期间经历的文化冲击及原因探究

文化冲击是指一个人从其固有的文化环境移居到新的文化环境后,产生的迷茫、沮丧、焦虑和孤独等文化上的不适应现象。两种环境的差别越大,文化冲击也越大。对于我校赴英留学生来说,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应对心理压力、语言困难、社交需要和学业压力等,其对英国文化的磨合与适应,正好对应了里斯戈德(LySgard,1955)提出的跨文化适应U型曲线模型:初到英国的一个月左右,由于新鲜而情绪高涨,适应性水平较高;随后的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里,中英文化差异日益显露,原有的价值观和办事程序受到冲击,挫折感和思乡情绪逐渐严重,适应性水平降低;经过调整和语言水平的提高,逐渐理解并认同英国文化,开始能够独立处理问题,适应性水平提高,重获自信,情绪也趋于平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生活的困难是异域生存之首要压力。目前的中国留学生,从小就是家庭重心并被给予最好照顾,过多依赖他人。当进入一个全新而陌生的环境时,常常会面对很多日常生活方面的困难。诸如看不懂菜谱、听不懂公交司机的方言、如何购物、如何在银行开户存钱甚至如何过马路等都成为问题。此外,英国气候阴晦多雨,也易使人情绪低落,寂寞思乡。

2.语言障碍,导致留学生们自信不足。出国前,很多学生都以为雅思成绩达到签证要求就可以了。殊不知,鲜活的语言和考试的语言相差甚远。访谈资料显示,语言能力不足是造成我校学生在英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困难。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中,一些学生甚至刻意躲避与英国人交流。学业上,语言影响着学生对老师授课内容的理解、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以及作业的顺利完成等。语言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些学生忧心忡忡,甚至失眠。“上课时老师语速又快专有名词又多,同学之间的讨论则更难懂;老师还会布置很多课后阅读资料,我经常无法完成那么大的阅读量。”这是一位黄姓同学的话,很有代表性。

3.跨文化常识的缺乏和交友困难,造成他们孤独与自闭。出国留学,与当地朋友的交往十分重要,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结识英国朋友并不容易。怎么与人交往,如何做客,对邀请的接受或拒绝,礼品的赠送和接受,感激和不满的表达,都成了全新的课题。国内社交时的自信荡然不存,就像是鱼儿离开了水一样,总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加之,中国学生都较为含蓄、被动,尽管校方和老师都积极建议、劝说并提供了很多交流机会,许多学生仍不愿参加。这使他们更难融入当地生活。对于身处异国的学生,这种飘零孤寂的感觉使他们很难有健康积极的心态。此外,调查中得知,该校4000名留学生中,中国学生有1000多人,占到了四分之一以上。中国学生的交往圈子很容易局限在本国人之间。这些客观条件也使得学生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困难。

4.学习习惯和理念的差别,是他们学业困难的重要因素。在课堂跟踪中发现,在学习习惯上,我校留学生多不适应英式教育中常用的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中国学生多的班级,气氛往往很沉闷,令老师十分头疼;课后作业中很少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不知道寻找可靠参考资料的途径;对于考试成绩还会有“找老师说情”的想法等。高同学就说:“我不太了解英国的写作标准,在写论文时,对于写作套路、符合英国学术标准的文献引用准则等都一头雾水。我还经常生气自己不敢在课堂上主动提出和回答问题。”

在学习理念中,英国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勇于表达不同观点,并非常尊重学生思想;在学术测评方式上,英国高等教育的测评方式大多属于过程性评估,即学生的最终成绩由课堂展示、小组作业、课程论文和期末考试共同决定,这就要求学生整个学期都要努力;在师生关系方面,与老师见面必须先预约,多是保持Email沟通,中国学生则很不习惯,甚至不看Email,不回答相关问题,学术困难无从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还有一些学生不了解学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性质,不懂得如何正确求助,而陷入问题无法解决的困境。

二、现行教育方式对学生留学英国的适应性分析

1.现行英语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探讨。近三十年来,经过一系列改革,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卓越成效,学生英语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然而,一些问题也日渐凸显。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与高中阶段的区别不大,很大程度上造成重复和浪费。部分考入我校的大一学生的英语能力已基本达到四级水平,对他们而言,再进行为期两年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学并不能达到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其次,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和专业脱节。大学英语教材的文章仍以英美语言文化背景为主,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表达和交际技能涉及很少,学生也接触不到与其专业相关的东西,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影响随后的专业英语学习。最后,大班教学使语言交际环境缺乏。我校大学英语师资相对短缺,教学配置不足,语言教学所需的小班教学难以实现,致使学生缺乏有效的交际环境,再加上四、六级的要求,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仍难以摆脱应试的性质,割裂了英语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学生学习习惯、学术素养养成之探讨。学习习惯需要恒久培养。在学习自觉性方面,大学课堂要求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我校学生一是懒于动手做笔记,二是课上缺乏主动参与意识,三是不能自主安排课外学习时间。表现为依赖复印老师的讲义或下载课件,对老师的互动不作反馈,课后缺乏对老师提出的观点和问题的交流思考,不自觉完成课程要求的资料收集与阅读。在学习动力方面,目的性不明确。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常听到一些学生说,上了大学后没有了目标和动力,时间都浪费在吃、玩、睡上了。学生们对于将来的职业规划,不懂得从踏入大学时就应该制定了。在学习方式方面,我校教学硬件的不断完善,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网络化趋势。网络学习虽然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但学生对网络的利用却逐渐转变成对网络的依赖。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安排的作业,缺乏探究态度,往往“百度”了事。而真正学术性的问题又辨别不清哪些网站的信息是可靠的。

三、多方协同,减弱文化冲击影响

文化冲击与适应是留英学生的普遍经历,我们应该遵循其客观规律,加强对相关知识和素质的强化培训,争取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文化冲击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1.尽早进行语言强化培训。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桥梁。学生应对文化冲击的根本是英语能力。学生在出国前,首先应注重英语的强化学习,提高英语实用能力。从目前看,我校学生的行前准备还显仓促,大多学生直到大三才开始准备雅思考试。笔者建议,展开学生入学调查,摸清学生的出国意向,结合学生自愿,成立出国留学英语选修班,使英语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引进英国的英语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尤其是论文写作等的针对性教学,不仅使其语言水平达到要求,而且在学习方法、课堂主动性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提前适应,使学生出国留学有底气。

2.提高认识,重视跨文化常识和技能的培训。出国前培训,多是重语言、轻文化。然而,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同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内容得当、设计合理的跨文化常识和技能的出国前培训,可以使学生在应对社交生活上做好心理准备。此类培训应该涵盖的内容如下。①提前了解中英文化及差异。很多学生对英国的历史地理、风俗传统、法律、宗教、气候特征以及学校环境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当突然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时,这部分学生所遭遇的文化冲击要大得多。此外,系统学习中国文化,不仅有利于预测可能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维护本国文化的尊严。②跨文化交际技能及其得当运用。跨文化交际技能主要是礼仪的学习,如在何时何地对何人,如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得体地进行问话答话,包括手势、眼神、距离、措辞、语气、姿态等。③教育理念的异同。对中英教育理念差异的不了解,是影响我校留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培训应具体到教与学的方法、学习技巧和目的、作业和考试、师生关系、学术写作模式、图书馆使用方法等内容。④独立担当和处理事务能力的培训。出国留学前繁杂的具体事务包括护照签证等的相关手续、学习生活用品的准备、住宿通讯、交通安全以及急救常识等方面,都应该指导学生自己完成。

3.开放自我,尽快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突破自我封闭,提升留学生活质量,是留学生重点要解决的文化冲突问题。刚开始可以尝试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交往,因为英语同为第二语言,会更有耐心地进行交流。同时,也应该积极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并尊重英国文化习俗,对于开阔眼界、消除文化隔膜大有裨益。因此,留学生如果想拥有积极的留学经历,跳出中国社区而参与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选择。我校姚同学就一直坚持不懈地参与当地社区活动,积极与外界交流,她的最终留学体验和满意度就高出很多。

4.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责任感。初看诺大学生的课表,每天并没有多少课,甚至还有一两天的空闲时间。其实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包括圣诞节在内,很多同学整个假期都在大量阅读、做研究、写论文。这反映了英国教育在课程教授的方式、要求和考核形式上的特点,从课程设置、考核目标等,都是为最终的职业规划服务的,目的性非常强。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习充满动力和自觉性。因此,学生应努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明确从业目标,增加学习目的性。

5.校方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社会活动机会。英国高校大多留学生众多,且来自各个国家。如何鼓励中国学生与各国留学生融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学校有责任创造更多合适的机会。国内学校提供语言和文化等培训的同时,诺大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值得借鉴。比如,除了开学教育、免费英语课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参加一些了解英国文化的学生会活动和各学部的讲座,如远足、英国食物、英国简史等。另外,校方还可以在住宿上鼓励各国留学生混住,或帮助学生寻找寄宿家庭,从质和量上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深入了解英国的文化。如果能对相关老师和服务人员进行有关中国文化和汉语特点的培训,必将能够更快地缓解文化冲击的影响。

德国学者MJcehm在2004年高等教育“北京论坛”上指出:“国际经验有助于发展学生人格,拓宽视野,丰富社会知识和文化,适应陌生的情境;国际经验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资历,不仅提高外语能力,同样有助于提高就业能力与在国际化情境下的职业生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联合培养或学生交换为在校生留学开辟了途径,是高校面临的新的系统工程,对我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尽快与国际接轨,更好地为学校人才国际化培养服务,赴英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研究是必须面对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周培蕊.Analysis of Culture Shock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Overseas English,2012.

[2]汪凤翎.论出国留学生跨文化认知与交际能力的培养[J].湘潭大学学报,2004.

[3]梁瀛尹.中国留学生在英国高校的跨文化求学体验[J].世界教育信息,2014.

[4]向燕.浅析大学英语现状及未来走向[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外语研究,2013.

[5]张胜林,等.试谈大学生应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J].邢台学院学报,2006.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K

HUO Chun-yan,LI Shao-jing,XU Hui-song,ZHANG Zhi-yong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ymptoms and causes of culture shock our students encountered at Northumbria University in the UK,and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o open one's mind and to set one's learning objective,is the subjective motivation to integrate into the local social life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two Universities,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our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a wider social activities.Language skills and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 before going abroad,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shock.

Key words: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UK;culture shock;cross-cultural training

上一篇:高校非思想课程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作用的... 下一篇:PBL教学模式在重力学教学实习中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