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反思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09 06:53:24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反思能力的培养

摘要: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的反思能力,对于学生“学会学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今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已经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却往往不够重视。

关键词:数学培养反思能力

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思考过程,更是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经验的反思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主体意识,自主地进行学习,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所以,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离不开反思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一、引导反思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当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且纳入其逻辑结构时,才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才能运用自如。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满足于学生能正确解答习题。事实上,这时所谓的正确解答大多只是机械的模仿,学生的认识依然是模糊的,学生对知识并未形成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新旧知识的联系,促使学生把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例如,小学数学教材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将“比多比少”应用题分为几个阶段,在几个不同年级进行教学。在教学每部分内容后,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反思:①“比多比少”关系句中出现了几个量?②这几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③用什么方法求“较大数”、“较少数”、“相差数”?……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基本结构,然后凭借结构的功能,逐步丰富和完善“比多比少”应用题的知识体系。

二、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往往偏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而忽视了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表面。在新课改数学教学设计下,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学生实际,从三个方面突出主体性,预设“反思”问题。一是立足学生知识起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反思都得到发展。二是以学生为反思主体,竭力为学生主体反思创造良好的环境,突出学生的自主体验,真正使学习因反思而精彩。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愿学、想学、乐学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自觉地从“要我反思”转变为“我要反思”的学习理念。

三、反思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反思,就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具有适时自觉回望学习经历、及时修正学习策略,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但不等同于学习回顾、总结,是在此基础上的再认识和提升。

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学习”,必然具有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主体反思”。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反思,这样的教学,学生才会“学会学习。会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与独到,分析会更加深入与理性,阐述会更加自信与自如,视野会更加开阔与广博。从而自觉地把数学学习当做一种习惯、乐趣,会由衷地感到内心的充实、自信和坚定。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通过反思建构知识,自主体验,会充分发挥思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思路更广,方法更新。总之,在学习中,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反思是学习进步的前提。因此,我们在数学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能力。

四、引导学生反思学习中的错误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要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我从学生的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反思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对于解答错误的题,运用评语进行适时点拨,以帮助学生反思思路,学生通过反思能改正的则再给他打上勾,或针对不同的学生写上不同的鼓励性语言。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下次的错误有了自觉进行反思的动力。

五、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解完数学题后,如果能反思一下解题过程,并作进一步探究,不仅能巩固已学的知识,避免解题的疏漏或错误,更重要的还能对解题思路进一步整理、归纳,对原题进行引伸发展。达到深化知识,积累经验,总结规律的目的,结合教学实际,本人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去进行题后反思:一是思联系。想一想此题中所联系到的基础知识与各知识有机地串联成知识线,并联成知识网。二是思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得出最佳解法。三思同类。引导学生反思,回顾与该题同类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其解法,达到解一题通一类的目的,促进了知识间的相互沟通。四思错误。引导学生扫除或纠正学生思维中的盲点,使学生错中悟理。在真正有效的反思中,促进了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反思。

六、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结合教学情境,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时,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应抓住这个反思时机,优化过程和方法。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或行为与同伴比较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从同伴的多种思维或方法中受到启发,获得启迪,使思维活动更加深入。在反思中感悟到自己的方法确实有调整和改进的地方,完善自我,更进一步地深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中不断地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数学教学走到今天,注重的已不再是结论,而是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为此,教师应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反思是一个必须的过程,生活是如此,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反思吧,让他们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上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艺术初探 下一篇: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