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时间:2022-08-09 06:25:50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摘 要: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外因是通过外因才起作用,才发生变化的。作者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文大纲中的其他几项素质教育目标也相应地得到了落实,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亦得到促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方法

《语文教学大纲》把语文教学素质的目标概括为五方面:(一)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目标;(二)思想教育目标;(三)审美教育目标;(四)智力发展目标;(五)意志品格和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目标。

智力因素指人的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指人的动机、兴趣、气质、性格、意志、品格等。一些学校仍然重视应试教育,漠视素质教育,不少语文老师只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情感、动机、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实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外因是通过外因才起作用,才发生变化的。一个智力水平高的人,如果他没有强烈的动机、顽强的意志、勤奋的精神、坚韧的毅力,他的智力水平便很难得到发展,更谈不上会取得成就。一个智力一般的人,若他有远大的理想,勤奋、勇于克服困难,将勤补拙,他的才智将在勤奋中得到发展,必能取得成功。法国化学家、细菌学家巴斯德说:“告诉你我达到目标的奥妙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坚持精神。”因此,非智力因素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我们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语文大纲中的其他几项素质教育目标也相应会得到落实,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亦可得到促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

施教之功,先在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心理的标志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成绩优秀学生的主要特点。教师要建立教学“情绪场”,使整个教学都弥漫着一种轻松、和谐、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首先,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以特有的亲和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用爱心去贴近学生。教师还可利用手势等形体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录音机、幻灯、教学平台等多媒体设备,创设教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愉快好奇的心境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苦学、死学变为乐学、好学、会学。

二、明确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有紧密的关系。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课前的准备、上课时的坐姿、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发言、及时做好笔记,作业的规范、书写工整等。我每接手一个班,开学初首先向学生明确语文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知道从上课到做作业都必须按照老师的严格要求做好。2011年我担任六(2)班的语文老师,由于五年级升六年级时全级进行了重新分班,开学几天我就发现很多学生课前准备没做好,听课时精神分散,对老师的提问不肯动脑,有些同学甚至不时与邻位交头接耳,作业字体马虎潦草,总的感觉这个班像一盘散沙。于是我把上语文课的要求写在黑板上,让每个同学都用一张纸抄下来并贴到课桌上。开学头一个月,我宁可把讲课速度放慢也从严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接下来的语文教学当然效率高了很多。

三、坚持文道结合,适时渗透熏陶。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意志薄弱,怕苦怕累,心理承受能力差,整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等现象。这样怎能成为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怎能培养他们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小学语文课本里面包含的教育因素很丰富,有励志篇、勤学篇、爱国篇等。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教育因素,紧扣教材,自然发挥,实施渗透,如涓涓细流,徐徐浸润,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的思想、性格、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必然得到熏陶。渗透的方法很多。(1)读中渗透。如《长征》一课,当学生理解了全诗的大意后,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豪迈的诗句中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习红军战士蔑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2)在写中感悟。如教《我的战友》一课,学习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写读后感。很多同学联系实际谈了自己的感想,找出自己与思想上、行动上的差距,纷纷表示要向学习,学习他的坚韧毅力、顽强意志、遵守革命纪律的高度自觉性。(3)在说中加深认识。如学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想。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时清政府提出要修京张铁路,为什么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甚至嘲笑?”学生一下子找到了答案:“是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旧中国贫穷落后。”我又问:“为让国家富强,不再受帝国主义国家的欺侮,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作为跨世纪的接班人,应该怎样做?”这样一问,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懂得强国富民、振兴中华是每个中国青少年应尽的义务,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达到这个理想而努力学习。

四、在竞争中培养坚强的品格、克服困难的毅力,形成顽强拼搏的精神。

小学生好胜心较强,利用这一特点在学生中展开竞争,开展争当“学习小能手”活动,设立进步奖,让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人人都能尝到拼搏成功的喜悦。再加上老师适时的鼓励,学生劲头会更足。为让学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学中老师可有意出一些难度深的题目考验,让学生也尝尝失败的味道,然后引导学生面对挫折不要灰心,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勇于在挫折中坚强站起来继续往前走。这样,学生的意识在竞争中得到了培养,坚强的品格、克服困难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在竞争中得以形成,学习方法、能力在竞争中得到提升,语文素质也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五、通过课外阅读,正确引导、激发、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搜集世界名人(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如,爱迪生,牛顿,比尔・盖茨与微软,阿里巴巴与马云等等,与学生探讨这些成功人士的心路历程,让他们明白人生需要不断努力学习与奋斗,有付出才有收获。贪玩、厌学,会使你的人生暗淡无光、平庸无为。同时积极与学生探讨人生,引导、激发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人为什么而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吗?通过对上述人生观的探讨,进一步成功激励、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明白人生需要不断学习与思考,努力与拼搏,只有这样你才能创造人生最辉煌的价值。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打好基础,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心理科学,2006,(01).

[2]近20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期刊论文].心理科学,2005,(06).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新西部(下半月),2008,(10).

[4]自编《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教师评价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02).

上一篇: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与... 下一篇:我国青年社会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