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观中感知 在操作中深化

时间:2022-08-09 06:19:08

在直观中感知 在操作中深化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更为直观地感知数学,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学习知识。

【关键词】直观 感知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5-0111-03

一 设计思想

1.读透教材,把握学生知识的起始点和增长点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内容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第一次接触“分数”这个概念,而且知识较为抽象。分数在意义和写法上与整数都有很大差异,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概念较为抽象,学好这节课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操作深化认识

本节课我设计从学生熟悉的“分蛋糕”入手,开始认识二分之一,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获取分数的相关知识,在教学时主要借助操作初步认识分数,并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给你准备什么?(蛋糕)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蛋糕想要分给2个小朋友,可蛋糕只有一个,该怎么办?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生:这样分才一样多,大小一样才公平。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一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作平均分。

师:那老师就按你们的意思,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到蛋糕的多少?蛋糕的一半在哪里?

生:左边这一份是这块蛋糕的一半,右边这份也是这块蛋糕的一半,

师:也就是说,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

师:那么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半呢?(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

板书:认识分数

2.分数的意义

第一,二分之一。

师: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 呢?

生: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

糕的一半,也就是它的 。左边是这块蛋糕的 ,右边

也是这块蛋糕的 。

师:只要我们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

这块蛋糕的一半,也就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

关于 的数学知识?

生:把一个披萨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披萨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出示错例:

师: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 吗?可以用 表示?为

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师小结:看来不管是一个物体还是一个几何图形,

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

第二,四分之一。

师:如果这个蛋糕要分给4个小朋友,那该怎么办?谁能来帮帮我?

生:把它平均分成4份。

师:这个主意不错,老师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那每个小朋友分到了蛋糕的多少呢?你也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

师:你是怎么得到 的?

生: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第三,三分之一。

师:仔细观察图形你想说什么?

师:你是怎么得到 的?

生: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圆形的 。

第四,五分之一。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 、 、 这几个分数,你还

想认识其他分数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答题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涂出这个长方

形的 吗?

师:观察这些同学的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生: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任意一份

都可以用 表示。

师:像 、 、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认识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认识分数朋友了,你会写分数吗?请你到黑板上来试一试。大家要认真观察他是怎么写的。

讲解各部分名称。

4.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第一,动手折出 。

师:你能用正方形纸折出它的 吗?请同学们拿出

正方形纸动手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用阴影部分表

示出正方形的 。

学生展示。

师:观察这几个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正方形的 。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正方形

的 ?

生:虽然折法不一样,但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都是其中的一份。

师小结:看来不管形状大小是否相同,只要把这

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每份就正方形的 。

第二,创造出几分之一。

师:看来你们已经学会了用正方形创造出 。想不

想再动手创造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在动手之前,先请看大屏幕的要求。

汇报展示:同学们的小手真巧,我现在请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创造出几分之一的?

师: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子都是1,分母不一样。

师:分母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第一个图形平均分成3份所以分母是3,第一个图形平均分成5份所以分母是5。

师小结:也就是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一份那分子就是1。

5.联系实际生活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生活中平均分的美。

(1)欣赏生活中的图片,看到这些图形你想到了几分之一?

(2)估一估:头部约占整个身体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实际生活经验为载体,感受生活中分数的相关知识,并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 教学反思

在课前我认真读透教材,把握学生知识的起始点和增长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起始点,创设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认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分数的含义。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下几个亮点:

1.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新课导入时,直接提出问题:“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蛋糕想要分给2个小朋友,可蛋糕只有一个,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知道要平均分,每人分一半。接着教师又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一半,这一半应该怎样表示?”这一问题就激起

学生的认知欲望,从而引出分数 。

2.依托形象,理解分数概念

从形象到抽象,以形象材料为依托理解分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直观感悟,使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建立在对直观形象的感知上。

因此,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比练习等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几分之一。

3.动手操作,主动建构知识

在此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验证,并通过交流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例如,

在学习 时,我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动手折一折、画

一画、涂一涂,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正方形的 。学生

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后得出:同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

的形状可以是多样的。最后用不同形状的纸张,折出自

己喜欢的几分之一,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一份,分子就是1。这些学习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自主认识分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体会分数的含义。

上一篇: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 下一篇:试论英汉被动句的比较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