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村金融服务镜鉴与启示

时间:2022-08-09 05:35:19

台湾农村金融服务镜鉴与启示

台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产品丰富,风险控制措施有力,为当地农业、农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经验值得大陆学习和借鉴

台湾普惠金融发展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创新了一些先进的经营模式,尤其是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体系健全,产品丰富,风险控制措施有力,为当地农业、农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日前曾参加省内组织的台湾农村金融服务考察活动,现整理见闻和考察情况,一窥台湾农村金融服务可供大陆借鉴之经验与精髓。

台湾金融服务概况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健全。在台湾,为农业、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有台湾土地银行、信用合作社、农会信用部等金融机构。

台湾最早诞生的信用合作社是1910年在台北市创立的台北信用组合,后逐渐传播至中南部及东部地区,全台现有信用合作社24家。信用合作社的主要宗旨是替社员谋福利,改善其经济生活,其实质是不追求最高利润,符合社会需要、让社员可共同参与经营及利用的基层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员,也可为一定比例的非社员提供金融服务,主要金融业务与其他商业银行相同。

社会征信体系完善。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台湾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征信体系。当局建立了财团法人金融联合征集中心(以下简称“联征中心”),成为台湾的公共征信平台。联征中心实行会员制管理,依照协议从会员金融机构采集数据,并提供相应的征信服务。目前联征中心已经建立覆盖全岛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信息集中度高,种类完整,并且在信息采集、机构管理、业务运营、市场化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台湾还发展了大小私营征信机构380多家。金融机构可通过征信系统查询企业及个人招标、税务、水电、证券交易、银行信用纪录、海关数据等信息,为放款提供了可靠依据,有效防范了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提高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促进了投资和消费。

“政府”对农业信用担保支持有力。1983年3月,台湾地区核定了《农业信用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当年9月成立“财团法人农业信用保证基金”(以下简称“农信保”)。“农信保”的资本金构成有很强的“政府”背景:“政府”捐赠出资占65%、签约银行捐赠出资占30%、各家农会捐赠出资占5%,“政府”每年还提供3亿元(新台币)的资金支持。主要功能是为担保能力不足的农民、农业企业提供融资保证,协助农民、农业企业取得经营资金。

“农信保”提供贷款保证的贷款涉及面很广,包括农业发展基金贷款、农业天然灾害低利贷款、其他政策性专案贷款、一般农业贷款、农户生活必需费用贷款等。“农信保”的签约金融机构分布于全台湾的农会信用部、农业金库(银行)、台湾土地银行等银行机构。“农信保”保证的贷款额度为每一申请人累计保证贷款余额在500万元(新台币)以内;如超过500万元(新台币),则由“农信保”的董事会审查核定。贷款保证的贷款比例,根据贷款机构的授信品质、个案贷款金额、申请人信用及经营状况等因素决定,在贷款总额的30%~90%之间提供贷款保证。如果贷款到期贷款户不能正常还款,“农信保”对银行提供的贷款保证包括保证的全部贷款本金、6个月的利息及法定诉讼费用。

“农信保”致力于做好融资保证中介服务的角色,一方面协助农民增强受信能力,顺利获得贷款,另一方面为办理农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分担融资风险,提高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农业政策的推广和落实,对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启示与借鉴

借鉴台湾农村金融服务经验,内地应吸取其有效服务农业、农民的做法精髓,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切实的举措为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增信和提供有力支撑。

在完善以上“两个体系”的同时,还要建设“两大平台”。

一是建设“三农”融资担保平台。“三农”担保难是阻碍普惠金融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多商业性担保公司不愿意对涉农客户融资提供担保,即使提供担保其手续费也较高,农户难以承受。建议借鉴台湾农业信用保证基金经验,出台相关政策,由中央、省、县三级政府出资,成立“三农”融资担保机构,专门为农村经营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农村经济体融资提供担保,同时实行低收费,不以赢利为目的,以真正解决当前我国“三农”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

二是建设农村产权流转平台。进一步加快土地确权工作,并以文件形式明确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及农村住房等农村产权的管理机构,成立县(市、区)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将国土、水产、农业、房产等涉及农村产权登记、颁证的部门组织在一起集中办公,为农村产权流转提供便利。同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及时收集和各类产权流转交易信息,组织产权流转、招拍挂等交易活动。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为农村产权的流转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大力发展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法律咨询等中介组织,为农村产权流转和抵押融资提供服务。

E-mail:

上一篇:电子银行:金融服务的“金矿” 下一篇:钢球之乡的“信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