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平衡施肥与养分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8-09 04:12:15

西北地区平衡施肥与养分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利用统计资料和农户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平衡施肥与养分管理中的问题 。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土地面积大,不少农作物产量低的原因是“旱、薄、粗”,综合分析认为,作物生产用肥量尚有进一步增长的可能性,需进一步研究草地用肥的可能性。

关键词:西北地区 平衡施肥技术 氮、磷、钾养分 解决对策

1. 引言

西北地区的传统地域特指以陕西、甘肃、宁夏为主的黄土高原区,以新疆、甘肃河西走廊为主的西北干旱一半干旱区和以青海为主的青藏高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棉花和肉类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本文试图阐明该地区肥料生产和使用的状况及问题,以满足这一区域作物高产、高效、高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持续发展要求,为进行肥料调配与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1]

2. 平衡施肥技术及其主要技术内容

2.1 平衡施肥技术的内涵

平衡施肥技术是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品种需肥特性、农作物产量目标及农作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如气候因子,本着农业持续发展及用地养地的原则,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合理提出在一定产出能力下、某一区域土壤和作物应该施用的肥料品种及品种之间的数量配比。它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的不同,可以称为配方施肥、平衡施肥、平衡配套施肥等,有时也统称为科学施肥。[1]

2.2 平衡施肥技术内容

一是土壤测试。二是田间试验。三是配方设计。四是校正试验。五是配方加工。六是示范推广。七是宣传培训。八是效果评价。九是技术创新。[1]

3. 当前实施作物平衡施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3.1 实施作物平衡施肥技术存在的问题

(1)重科研轻推广技术推广无保障

(2)扩大性动态性研究尚欠缺

(3)地区间作物间发展不平衡

(4)测与配、配与供不成一条龙

3.2 实施作物平衡施肥技术的建议策略

3.2.1 加强领导协调政技物多方关系

实施作物平衡施肥技术要涉及农业科研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化肥生产厂家、农资流通部门和农民等多个农业经济主体。

3.2.2 跟踪研究确保施肥技术常新

作物平衡施肥技术是一种动态变化技术,这是因为土壤营养状况、作物生产目标和作物生产条件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物生产的肥料价格和产品价格是变化的。

3.2.3 强化推广不使技术中途隔断

做好作物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工作的建议是:其一,提高认识水平,确保财政支持。要认识到平衡施肥技术是当前我国提高作物产量和收益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政府要从人、财、物,尤其是财政上支持推广普及作物平衡施肥技术;其二,加强队伍建设,改进测配手段。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通过进修学习等手段提高作物平衡施肥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提高作物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其三,推广作物平衡施肥技术需搞好试验田、示范田和推广田“三田”配套,尤其是要种好示范田;其四,坚持送技下乡,强化培训指导,提高农民的作物平衡施肥技术水平。

3.2.4 厂站结合实行一条龙配套服务

一条龙配套服务的道路具体有三种模式。其一,农技部门自己兴办配肥厂,实现农技站“既开药方又拾药”。其二,农技推广站和肥料生产厂家联合,共同办厂生产配方肥。其三,肥料生产厂家聘请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当技术顾问,指导生产配方肥。

3.2.5 抓住重点努力实现沃土目标

实施作物平衡施肥有二个重要的目标:一是实现当季或当年的作物高产;二是用地养地相结合,培肥地力,实现作物长期可持续增产。二者相比,后者更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第二个目标我国今后的作物平衡施肥技术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其一,围绕实现沃土这个战略重点目标各地要制定系统的作物平衡施肥技术计划,不仅有当年的作物平衡施肥计划,还要有近期、长期的作物平衡施肥计划;其二,大力积造有机肥,增加有机肥用量。其三,大力开展秸料覆盖和秸秆还田技术。其四,积极探索城市粪便下乡新路子,积极与城建、环保、环卫等部门合作,搞好城粪下乡,为农业生产服务。[4]

3.2.6 物化配方肥环节是加快平衡施肥技术推广的突破口

3.2.6.1 “只开方不抓药”是平衡施肥技术推而不广的主要原因 ,把测土配方物化为BB肥产品是推动技术服务

3.2.6.2突破物化技术的难点在于观念的转变物化

配方施肥技术,加快推广步伐。无一例外地要遇到设备、资金、技术及外部环境等困难和矛盾的制约,而最根本的在于人,在于农技推广单位领导者思想观念的转变。

4. 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见解

对于西北地区存在这样的问题可以大力发展西北地区旱地绿肥。绿肥的种植方式:(1)粮肥轮作;即绿肥和粮油作物轮换种植,其优点是绿肥鲜草产量高,改土效果好,技术比较简单易行,只是绿肥占地时间较长,一般一、二年,多的四、五年以上,适合在地多人少地区或边远瘠薄地上采用。(2)粮肥间作;在土地面积较少,单独种植绿肥有困难的地方,可采用绿肥和粮食作用间作方法。

除了农牧业生产上需要发展绿肥,西北还有大量荒山荒坡需要治理和控制水土流失。草地可以有效地保持水土,减少冲刷,同时还可以促进林木成活,绿化环境。

1、深施覆土。如氮素化肥深施,可有效地防止养分流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据试验,碳铵地下深施利用率为50%,面地表层撒施利用率只有28%左右。

2、改盲目施肥为“看天、看地”施肥。“看天”就是看温度、湿度、降雨、光照等气候因素对肥效有无影响。温度高时宜追施尿素,温度低时宜追施碳铵。“看地”就是因土施肥。

3、改肥料单施为氮磷钾肥配施。根据不同土壤的供肥性能、作物的需肥规律及化肥的利用率等因素来合理配比氮磷钾肥。作物生长需要的氮磷两种元素相互关系最为密切,并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4、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养分齐全、肥效持久;化肥肥料养分单一,但含量高,见效快。两者配合使用能取长补短,提高肥效。

5、集中施用。如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易被土壤中铁、铝、钙固定而失去肥效,故应穴施、条施,集中施在根系生长的土层,使磷固定在种子和根系周围,有利于根系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5]

5. 总结

为摆脱西北地区土地“旱、薄、粗”这一状况,增辟肥料来源,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做出一些适合西北地区肥料利用率的措施,近几年很多地方推广了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作物产量指标对养分的需要和历年肥料试验的结果,合理地搭配氮磷钾肥,逐步增加化肥的投入,增加有机肥的同时,有计划地增加化肥的供应。建议今后在计划外增产的和增加进口的化肥中,适当增加旱区的分配指标。合理施肥的三要点: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化肥深施;大力推广平衡施肥。[6]

解决西北地区这一状况的方法很多,但是能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进而提出更合理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刘全清,张卫锋,杜 森,马文奇,张福锁. 中国西北地区肥料使用和生产现状及问题.磷肥与复肥,2005年第5期.70~73

[2] 国家农业部.平衡施肥技术.1998中国农业年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80~182

[3] 种植天地.测土配方施肥. 2006年第10期:34

[4] 白选杰. 21世纪初我国实施作物平衡施肥技术的策略思考.农业技术经济,2000年第1期:29~31

[5] 王立明.氮肥施用量对陇东旱塬地膜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03, (5):24~25

[6]种植天地.农家致富.2006年第8期:34

上一篇:试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 下一篇:浅谈邮政速递物流企业成本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