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汉语“门”字的维译

时间:2022-08-09 04:10:09

探析汉语“门”字的维译

【摘 要】做为一个双语学习者,在文章中,我将以量词“门”,含有“门”字的成语以及“xx门”结构词做依据,浅析汉语“门”字的维译。也为以后“门”字翻译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门”;成语;“xx 门”;外源词

“门”及带有“门”字的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与“门”相关的词语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门”字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墟文字”也就是甲骨文。在《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9-1)中,含有“门”字的成语也是非常之多。可见“门”字在汉语及汉文字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并且依旧在发展。在语言的对外接触中,有一部分原本不属于汉语成分,却融入到汉语中,于是汉语中出现了许多的外源类词缀。近期网络中出现的流行词汇“XX 门”,其高频率的出现不仅是一种流行文化现象,同时也是汉语言体系造成了些许的影响。通过对“XX 门” 族词的解读,了解其句法功能、构词特点、语法化倾向及其语义演变,为接触语言学和语言对比研究提供更充实的语料,也为以后的汉语“门”字的维译提供一些参考的资料。

一、名词“门”字的解释及维译

在《新华字典》(第十一版 2011年7月)中,“门”的释义共有八种:(1)建筑物的出入口:门口、开门见山。(2)作用或形态像门的物件:电门。(3)途径,诀窍:门径、门道儿。(4)封建时期指家族或其分支,现在一般指家庭:门第、门风、门婿。(5)分门别类,分类。(6)学术派别或宗教教派:教门、门徒。(7)量词:一门亲事。(8)姓。

二、量词”门”的应用及翻译

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中,“门”属于甲级词。“门”作为一个常用的数量词,却是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侧重点。它不像“一只猫”、“一朵花”中的量词那样容易理解。例如学生不知道:课程、技艺、语言等为什么都用“门”来作为量词?特别是“心思、本事”这些抽象的概念,不用别的量词而是要用“门”?这是有理可据还是存在已久的习惯?因此量词“门”的教学一直是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汉语的量词有许多是来自名词和动词。它们的语法意义与其所源自的本义有关。由名词 “门”引申而来的量词“门”,其本义是指建筑物的进出口,通常可以开关。如:城门、木门、铁门等。而一些作用类似于门的物件也常被称作“门”,如:闸门。量词“门”有如下的用法:

(一)用于炮等

“炮”的量词也可以用“尊”如“一尊大炮”,因为器物名词“尊”的口比较大,像大炮的炮口,并且大炮质量较重,用称呼雕像的量词来称呼它,容易理解。但“门”这个量词却不好理解,因为除了大炮外并没有其他武器用它来作为量词。比如:一杆长枪、一发子弹等。维吾尔语中“一门大炮”的翻译是:bir z?mbir?k 这里维语翻译中的量词“门”并没有翻译出来。

(二)用于语言,学问等

“门”是空间分隔里外的标识,也是建筑物内外联通之所在。所以可引申为关塞要口,如:玉门关、虎门等。由于“门”是进入的途径,因此又引申为门路。如“这事情有门路了”。我们学习的课程、技术等,都是为进入今后学习、生活的一种途径和门路,所以可以用“门”来做量词。维吾尔语中“一门语言”、“一门功课”、“一门技术”、“一门学问”的翻译分别是:一门语言:bir til;一门功课:bir d?rs;一门技术:bir teχnika;一门学问:bir bilim这里的量词“门”也没具体的翻译。

(三)用于亲事,亲戚等

古代社会,人们崇尚一种“四世同堂”的家庭居住习俗,一大家人居住在一门之内,所以便用“门”来指门内居处的一家人。也就是,一门之内居住的常为一家人。“门”是一家人的进出之口。所以“门”便引申为“家,家族”。维吾尔语中“一门亲事”的翻译是:bir qetimliq toj-tykyn/bu toj 这里的量词“门”依旧没有翻译出来。

(四)用于心思

数词只能用“一”来衡量,“心”是人体器官,也是血液的容器。从抽象的心理学上解释,“心”被看作是包容人思想感情的容器。在汉语中当“心”的概念被作为容器时,就从而引申出了“心房” 、“心室”这样的词语。“一门心思”的意思就是一心要做某事。在“一门心思”中,数词只能和“一”搭配,同时这个偏正短语在句子中只能作为状语出现。如:“我一门心思地想出国”。在维吾尔语中是这样翻译:m?n t??t?l? t?qi?qa q?inij?tk? k?ldim这里的量词“门”仍然没有翻译出来。

从上述量词“门”的四种用法可以看出,在汉语量词“门”的使用中,有其特定的用法习惯及规律。但是在维吾尔语中却没有特定的翻译,原因是在维吾尔语中,一般只是数词加名词直接表达很少用到量词,符合维吾尔语表达习惯。

三、带“门”字成语的解释及维译

成语是比词内涵更加多样化的语言单位,并有一定的思想,简短精辟、寓意深刻。它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因为大部分都是约定俗成的。它在语言表述中有鲜明简洁,形象生动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带有“门”字的成语与其的维吾尔语翻译,下面将翻译这些带有“门”字的成语,以此来比较汉文化与维吾尔文化在表达方面的异同。例如:

五花八门:h?r χil-h?rja?za

名门望族:abrojluq ail?;nopuzluq ail?

闭门思过:i?ikni taqiwelip jaχ?i ojla?

闭门造车:?jdiki hesab bazaar?a to?a k?lm?ptu

破门而出:i?ikni buzup t?qmaq

傍人门户:χ?qni? ?jid? d?an baqmaq

祸福无门:ap?t bil?n am?tni? i?iki bolmas

得意门生:k??yldikid?k ?airt

旁门左道:jat eqimlar

挨门逐户:?jmu?j

班门弄斧:ustini? aldida ustatliq qilmaq

歪门邪道:jaman jol

法出多门:h?r kim ?z ali?a qanun tuzm?k

招门纳婿:it? kyjo?ul qiliwalmaq

告贷无门:q?rz alidi?a d?aj tapalmasliq

关门大吉:i?ik taqaldi-i? pytti

自立门户:?zi ajrim ?j tutmaq kyt?t?

扫地出门:?jidin qo?lap t?iqarmaq

分门别类:torl?r? ajrimaq

开门见山:poskallisini ejtmaq

在这些带门字的成语中,不同的“门”字都有各自的意思。例如:得意门生中的“门”是指徒弟的意思,在维语中就被翻译为:?airt。而班门弄斧中的“门”字代表的则是面前的意思,在维语中就被翻译为:aldida。告贷无门中的“门”字是指地方的意思,在维语中被翻译为:d?aj。开门见山中的“门”字是直接的意思,在维语中却没有直接的翻译。

综上所述,汉语成语中的“门”字表示的意义不同,在维语中的翻译也不同。在汉语中都用“门”字表示,而在维语中则更明显直接的体现出其意义,其翻译方法大部分采用的是意译法,很少用直译法来翻译。

四、新词:“xx门”的维译与探析

在汉语中,本来是没有“XX门”这种词类结构的,这种“XX门”的词类结构来自于英语,自震惊世界的“水门”事件后开始流行起来,网络流行语“XX 门” 的频繁出现及使用也对汉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XX”的所指对象来看,不同的事件可以用同一个“XX门” 族词来指代,原因是这些对象发生了相同的事件。就是说,“XX门” 族词在一般情况下是临时性的所指,在相似事件发生后,媒体会再次启用。因此“XX门”经常被作为新闻标题而出现,常用它所指同一类的事件。而在维吾尔语中的“xx门”的翻译与理解又是怎样的呢?我将通过翻译一些带有“XX门”的词语,来进行对比,从而更明确的表达这一结构词组。因为带有“门”的事件都是复函贬义的事件,根据“门”事件的影响轻重不同、性质不同、感彩不同,所以导致了这些含“门”事件的翻译有所不同。

(一)对于事件性质比较严重,并且带有浓厚的感彩,对国家及其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事件

这样“门”事件中的“门”字在维吾尔语翻译中并不直接翻译为“门”,而是翻译为:-s?tt?iliki来表示事件的严重性。例如:震惊世界的“水门”事件、“情报门”事件及国内的“艳照门”事件等。它们的翻译如下:

水门:waterejt s?tt?iliki

情报门:aχparat s?tt?iliki

艳照门:tetqisiz r?sim s?tt?liki

窃听门:o?urluqt?? a?la? s?tt?liki

(二)对于事件性质轻微,感彩较淡,但依旧被划分为“门”事件

这样的“门”事件中的“门”字也并没有直接翻译出来,而是翻译为:-w?q?si 来表示事件的性质及其贬义色彩。如:“伊朗门”事件、“虐囚门”事件、“学历门”事件、“自杀门”事件等。它们的翻译如下:

伊朗门:iran w?q?si

虐囚门:?sirl?rni qiena? w?q?si

学历门:oqu? tariχni jasa? w?q?si

自杀门:?zini ?lturwili? w?q?si

(三)对于“门”事件是为了便于具体理解事件性质,其翻译并不采用前面那两种“门”的翻译,而是把事件的本身按照直译法直接翻译出来

如“末日门”事件、“李刚门”事件。它们的翻译如下:

末日门:aχiriqi zaman sps?t?si

李刚门:d?ama?t ??wipsizlik irarisi ba?liqni? qanunni d?ps?nd?qili?i

这类词的词化程度并不是很高,这从它们在使用时多数都加了引号可以看得出来。一个相同事件的说法也不是固定的,比如出现的“骗补门” 也被称为“报销门”,当一个词一旦词缀化时,就会有很强的构词能力。“‘xx门’类词的大量涌现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不可否认的是一个词或语素的过度泛化也会破坏语言的多样性”。

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门”在汉语中的用法不论是作为名词、量词还是出现在成语中或者作为外源词词缀所形成的新词结构“xx门”,都与汉语的表达习惯有一定的关联,而对维吾尔语的翻译却似乎没有太大影响。我认为这是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不同的民族有专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把原意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 周翠英.“xx 门”中“门”词义的跨语言引申[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作者简介:李子安(1989- ),男,汉族,新疆哈密人,喀什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一篇:老龄少子化背景下的城市养老机构管理模式初探 下一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