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9 03:40:33

不同方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乳腺癌术中术后不同处理方法对患者术后皮下引流量及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影响。探讨预防皮下积液发生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5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单纯加压包扎组)观察组(加压包扎联合术中应用生物蛋白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下引流量,平均拔管时间,以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加压包扎联合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组)术后皮下引流量更少(P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后皮下积液;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084-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50例,年龄30-69岁,中位年龄52岁。病例类型均为非特异性浸润性导管癌。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辅的放化疗。

1.2 分组及处理方式 将50例患者随即分为2组,每组25例,确保肥胖、年龄等因素在各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主刀。1)对照组:手术切口采用横切口,以电刀电凝游离皮瓣,游离范围上至锁骨下缘、下至腹直肌前上缘,内至胸骨旁,外达背阔肌前缘。将乳腺腺体整体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后放置两根引流管,一根放置于腋窝内腋静脉下方,另一根沿术野下缘皮下潜行放置于胸骨旁。手术结束后即刻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手术野,至拔出引流管后解除加压包扎。手术后24h引流量少于20ml时,可以拔出引流管。2)观察组:加压包扎联合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手术方式及引流管的放置同对照组,加压包扎的方式及解除时间同加压组,术中标本切除后均匀喷洒生物蛋白胶5ml于手术野。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所有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比较各组间平均皮下引流量是否具有差异。2)比较各组间平均拔管时间是否具有差异。3)比较各组间皮下积液发生率是否具有差异。皮下积液的判定:手术野皮下具有波动感,局部穿刺能抽出液体。

1.4 统计学方法 不同组间平均引流量和平均拔管时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而各组间皮下积液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所有的统计学分析均使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完成,P

2结果

2.1 不同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对患者术后皮下引流量的影响 不同的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对患者术后的皮下引流量具有显著的影响(P

2.2 不同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对患者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 不同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对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有显著的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拔管时间显著缩短。见表2。

2.3 不同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对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影响 不同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对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见表3。

3 讨论 皮下积液也叫皮下血水肿,是乳腺癌改良根治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国外约为17%-63%,在国内约为6%-42%[1]。虽然皮下积液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但却明显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并增加术后伤口感染的几率,加重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很多,如:创面渗液、术中完全结扎淋巴管导致的淋巴液漏出、皮瓣于胸壁之间形成的医源性腔隙以及引流不畅等[2]。在预防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单纯加压包扎组的患者术后皮下引流液以及拔管时间都明显减少(p<0.05),这说明术后胸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联合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于手术创面是可以有效的减少皮下引流量并降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3]。

参考文献

[1] 沈俊,邱园华.乳腺癌术后积液产生的原因和预防[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33(2):103-106.

[2] 宋少伟,王勇,蔡长友,等.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体会[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9):1541-1543.

[3] 崔风奎,王国华,彭晓辉.医用生物蛋白胶在防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6):873-874.

上一篇:Vitapex对年轻恒牙行根尖诱导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半导体激光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