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无言的江窑

时间:2022-08-09 03:08:24

江窑瓷器,艺术佳品

瓷器因需要在1300度以上的窑火中烧成,而被誉为“火的艺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精美绝伦的景德镇瓷器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文化使者。

作为中国带给世界最好的礼物之一,明清两代景德镇瓷业曾达到中国乃至世界瓷业的高峰,但从清中期以后,创新的瓷器逐渐减少,仿前朝的成果也未多见。而当代景德镇仿制明清御窑瓷器的瓷业公司作坊不少,也可以说各有各的特色。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给读者的江窑,却是当代景德镇最早追求艺术的瓷器品牌。

江窑的瓷器工艺品以仿制明清御窑瓷器为主,继承“内廷恭造之式”的皇家气质,取其样式、精神,加上自然的当代风格,具有“雅、秀、精、巧”的个性特征,并将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和古典工艺熔于一炉,集诗、书、画、印为一体,胎质轻薄、细洁、莹润、色彩绚丽、鲜嫩,既有仿制,又有创新,件件均属当代艺术佳品。

江窑重点仿制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彩瓷。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陶瓷艺术交流与展览,成为当代陶瓷尤其是仿古瓷的一大亮点。江窑仿制的明清御窑瓷器,尤其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彩瓷,做工精细,用彩均经过多次试验,非常接近原器。如仿雍正珐琅彩墨竹题诗碗、仿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纹碗、仿乾隆珐琅彩竹菊鹌鹑纹花瓶等。但这些高仿瓷器均不书“雍正御制”、“大清乾隆年制”款,而书该公司的商标“江窑”款。公司总经理江尧将其作为艺术的再创造,把“江窑”品牌真实展现给世人。从收藏的角度来说,也免去了鉴别其仿制品是“真品”还是“赝品”之苦。

秉承古法,推陈出新

尽管是仿制古代瓷器艺术精品,但江窑仿制不同年代瓷器工艺品的手法和工艺均有所不同。江尧告诉记者,如同样仿制一个古代的鸡缸杯,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中的花朵,江窑就采用平涂的手法,而仿制乾隆鸡缸杯中的花朵则采用点染的手法。但到现在为止,江窑所制作的瓷器均使用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技法。

江尧在谈及仿明清古瓷器时眼中流露出一股特别的神采,他兴奋地谈到,“瓷器的胎好比人的骨架,釉就好比人的皮肤。使用古代的传统工艺制作瓷胎,是用水碓冲捣瓷石,制成坯子,然后拉坯,如此制成的坯子未经烧制,容易破碎;而现代的工艺,是用球磨机将坯子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即使不烧,从五十厘米高掉地,也不会碎。由于骨架不同,制作出来的瓷器,感觉也会不同。如果进行比较的话,用机器制作的瓷胎,有一种现代的冷硬感,而用古代传统工艺制作的瓷胎,有一种温润柔和的感觉,特别适合江窑所追求的意境。清代雍正、乾隆御窑珐琅彩、粉彩瓷器那种柔美的艺术风格,都是江窑主要仿制的对象。”

不过,当谈及中国古代瓷器时江尧不禁流露出一种遗憾:“古代的瓷器,特别是清代康雍乾的御窑瓷是无法企及的高峰。那时的瓷器作品,集中了当时最好的瓷土原料,最好的工匠,有两府贡银做后盾。然而很可惜的是,我们再也无法回到那个时代,所以也不可能再做出那样的瓷器来了。他向记者解释,雍正宫廷画师可以三个月画一只珐琅彩的碗,心无旁骛地专心制作,而江窑画师画一个同样的碗一个月要画三个,市场会接受哪只珐琅彩碗的价值呢?这就是差距!“即使我们有条件复制当时的技艺与原料,但也很难复制当时设计者和工匠的心思意境,因为工艺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刻意追求那些无法得到的东西,不仅不利于人的修养也不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江窑仿古,但不拘泥于古,而是在传承中不断推陈出新。在彩瓷的用彩、画意、画技上有许多创意。如仿雍正的粉彩婴戏图中的仕女眉清目秀,衣着光鲜,婴孩活泼可人,动静相宜,彩绘技法更加细腻传神,勾勒、描绘、晕染、平涂,因图施法,尽显奢华工丽;仿乾隆的粉彩八仙图胆瓶中所绘人物施彩鲜艳娇嫩、匀透纯净,群仙的造像、衣裳、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颇具清宫名匠之法。江尧认为,创新是制瓷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江窑必须在这方面做不懈的努力和有益的探索。目前,江窑瓷器中五分之二的作品是创新之作,创作题材主要以宋元时期的绘画为

蓝本尽管江窑以仿古瓷出名,但这并不妨碍江窑瓷器的创新。目前,江窑的原创作品,其中一部分已经得到世界级展馆的肯定。当谈及江窑瓷器创新发展之路时,江尧和我们分享了其中一些值得回忆的事件。

2002年,江尧在中国嘉德春拍会现场有幸欣赏到了宋徽宗赵佶亲笔画的《写生珍禽图》,并亲眼目睹此画被人以天价数字拍走,便萌生了将《写生珍禽图》画在瓷器上的念头。然而,这个念头直到2006年才正式实践,江尧当时与江窑的画师赵杰沟通创作想法,双方一拍即合。但当项目具体落实的时候却发现,要将宋徽宗的名画展现在瓷器上并非易事。从器形的选定到图案的摆放就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在经过多次失败后,江尧与画师都感觉闷闷不乐,一次两人小酌数杯后,画师乘着酒兴便当即构图,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江尧所要的理想构图在瓷瓶上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了。半个多月的时间,12只不同图案的江窑浅绛彩珍禽图胆瓶系列就制成了,成为了江窑原创瓷器作品中的精品。

2007年,江尧有一次正在构思新的创作题材,突然灵光一闪想到生肖是一个不错的题材,而接下来的2008年是鼠年,便立刻想到以老鼠为题材创作。在与画师赵杰沟通创作灵感后,两人共同完成了浅绛彩财神(鼠)壶。而这只老鼠正向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悠闲地走去。由此也可以看出江窑的作品正逐渐被世界肯定。

精雕细琢,真情融入

采访过程中,江尧向记者展示了一只工艺精美的瓷碗,这只名为“过枝桃花碗”的白色瓷器上点缀着错落有致的桃枝,枝上则盛开着朵朵深浅不一、艳丽逼真的桃花,看着使人仿佛置身于桃园之中,四周桃花有近有远,唾手可得,却又遥不可及,着实让人爱不释手。江尧介绍,这件瓷器属于江窑的顶级瓷器,所用的原料、工匠和画师都是最上乘的。

按照古代宫廷御窑制瓷规矩,江窑的顶级瓷器所用的瓷土和颜料至少需要存放10年以上,使其达到质地温和柔润,色彩自然典雅的效果。而在制作工艺方面,江尧告诉记者当时在制作这件瓷器时最费功夫的是在画完了盛开的桃花后该如何表现其中的花蕊。最后桃花蕊是画师将洗染过的黄色颜料点在花瓣上,再用樟脑油稀释画笔后将洗染过的黄色颜料重复点在之前的落笔之处,每一朵花蕊需要这样的工序重达20余次。

江尧认为,能在传统手工制瓷工艺品中,注入其一生的真性情,是出于对制瓷的执著、对景德镇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景德镇祖先的钦佩。因此,江尧对瓷器工艺品有着严格的审美要求,江窑的瓷器至少必备三大主要特征。首先,江窑的瓷器工艺上讲究一枝一叶的关联,所绘花朵和枝叶均有阴阳、反侧之分;其次,江窑瓷器使用的颜料多为40到90年代的老颜料,新颜料要经反复试验,以求达到真实、自然的色彩效果;其三,在艺术上提倡留白,设计上繁而不乱,极尽清雅优美之风,达到器形与纹式的完美结合。

江窑的瓷器之所以能在当代瓷器工艺品中脱颖而出,除了江尧对于制瓷的热爱,主要原因还在于一般制瓷商家更讲求大的效果,而不注重图案花纹等的细节。而江窑追求对花鸟鱼虫的描绘,以求达到“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境界。而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只有雍正时期的御窑。在这一时期除了有大批能工巧匠外,最重要的则是雍正皇帝本人对瓷器的偏爱,在重赏之下,画师工匠竭尽所能,成就了不少巧夺天工的宫廷瓷器艺术品。而这也是江窑所向往并为之努力的。

目前,江窑制造的瓷器中5%是顶级瓷器、15%是高档瓷器,其他的80%是适合普通大众的中档瓷器。江尧说:“江窑的瓷器主要提供给白领、中产阶层欣赏、使用的中高档工艺品。江窑的瓷器并非只作为收藏,也适合日常家用,就好像花瓶可以在逢年过节来客时插花,茶壶也可以在兴起之时把玩品茗。”他希望江窑的瓷器能给阁下带来视觉、触觉、感官上的享受,在烦恼、疲惫之时,观赏和把玩她,使之能够得到身心的休息和精神之享受,而不是价格昂贵的只能束之高阁。

制瓷之路,一路艰辛

归根结底,用江尧的原话表达就是:“千窑一宝啊!”景德镇的这一句俗话,概括了制瓷人的所有辛酸和情感。古人在静心的状态下,做一件瓷器尚且不容易,更何况在当下的商业社会、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因此,江尧坚持认为好的瓷器会越来越少,毕竟这种需要高度专注力且费时的工作,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显得如此的不一致。现在一分钟可以装配一辆小汽车;而江窑点染一朵盛开的桃花,则需要一个多小时。

江尧坦言,做到最后他都舍不得卖他的瓷器,因为在制作这些作品的时候,注入了他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不断揣摩构图的科学性,色彩的合理性,有时候画师还不能明确他的意图,只能不断地修改,经常一改就是四五次,才能正确表达出他所要的意境。江尧告诉记者,他的生命中已经不能没有瓷器,除了瓷器他不会再从事其他行业。

尽管只有短短几小时的采访接触,但记者能明显地感受到江尧对于瓷器所具有的激情。他热爱瓷器、喜欢钻研瓷器。不仅如此,他更希望身边的人都能跟随他一起进入瓷器的世界,感受瓷器的美所带来的震撼。

江训清,

字尧,景德镇人,1987年5月开始从事瓷器的创作和设计工作,刚开始,江训清做雕塑瓷,后来做仿古瓷。1999年,他到法国参加一个小型展览会,带去的仿古瓷深受外国朋友青睐,江训清意识到艺术创作的重要性。2001年后,他逐渐形成了在立体的瓷器上表现中国自然的一山、一水、一天地;一花、一叶、一世界,以求再现中国古代绘画追求之意境的创作风格。他研究古陶瓷,喜欢精细奇巧的品种,偏爱明清官窑瓷和民窑精品瓷,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以珐琅彩、粉彩和墨彩为多,许多作品直接以清康熙、雍正、乾隆官窑瓷为蓝本创作。

上一篇:好一座文化富矿 下一篇:沉浸的不仅仅是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