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伊通县二道镇的留茬侧沟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发展与探索

时间:2022-08-09 01:22:13

适应伊通县二道镇的留茬侧沟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发展与探索

摘要:文章根据当地地形地貌的特点,以及多年水土流失问题,提出了留茬侧沟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对山区和半山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留茬;免耕;保护地力;节本增收

中图分类号:S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42-1

二道镇坐落在伊通满族自治县东部的半山区,是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带,这里丘陵起伏,坡地岗地占总面积的25%~35%,肥沃的土地是人们享受着大自然的资源,辽阔的黑土地不知疲倦的为人类默默的奉献,奉献的过程中也受到伤害,当我们的黑土地——这个财富之母感到贫瘠无奈时,早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科学利用,尽力保持原有的生物生产环境,才能使土地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这也是我们基层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职责,值得我们去重视和探索。

我镇的耕地情况;坡地、岗地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多年的开垦种植。忽视保养土地,造成风蚀水蚀严重,逐步贫瘠沙化,主要原因是的农田每年都受到风蚀水蚀,根据多年的观察与资料对比土壤的损失量,岗地每公顷风蚀水蚀在2~7吨,坡地5~11吨,雨水大的年份会更多,作为伊通的东部山区,主要是水蚀严重,由于多年传统的耕作方式,是造成土壤退化、土壤沙化、地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严重阻碍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造成的危害无法挽回和弥补。

二道镇的石门子村、宏明村、黑顶子村、万德村,根据地势特点摸索出留茬轮作,环山地势而耕种,即少动土播种,这种耕作模式逐渐兴起,这是我们农机推广部门与农民共同探索出适于本镇的保护性耕作模式。

二道镇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坡地岗地居多,人口19200人,耕地面积4850公顷,其中坡地岗地1700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3%,农村落实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分田到户,广大农民在富民的政策指引下,在辽阔的黑土地中寻找更多的实惠。这些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财富和生活保障,如何可持续的发展和利用这些土地?是我们农机推广部门的新课题。

1 风蚀、水蚀造成土壤地力下降

经过近三十年的开垦耕种,这些山坡地不同程度出现了严重土地肥力下降,每年风蚀、水蚀土壤厚度大约1~1.3厘米以上。按照传统耕作方式三铲四趟作业,土地在雨季被大量流失掉,使用化肥逐年增加,几乎到了不使用化肥不长庄稼的程度。新开荒的前几年不用追肥就高产,5年以后开始施用化肥,逐年增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对化肥的依赖性逐年加大。可想而知,怎样才能把赖以生存的土壤留在地里呢,这时农民都在焦虑和期盼,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面临失去的肥沃土地将被沙漠化,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改变耕作模式,保护耕作层

传统种植玉米,每年都要灭茬整地,疏松土壤便于播种,再加中耕作除草作业,春季遭风蚀,夏季遭雨蚀,大量优质腐殖被冲刷流失。

为了减少土壤疏松,增加坡地的耕作次数,留茬在原垄上播种,这种方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有人使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持土壤流失的作用,减少风蚀水蚀。随着逐年种植的需要,特别是春季干旱严重的年份,灭茬顶浆打垄破坏墒情,经过多年的试验总结推广出侧开沟施底肥留茬择土成新垄的方法进行播种,摸索出我镇耕作留茬轮作免中耕的种植模式新技术。

首先在宏明村、黑顶子村,万德村进行了推广,在2001年春季高温少雨、春脖子短,大地墒情不好,来不及灭茬起垄的情况下,我们鼓励农民在原垄上或侧沟再种,结果出苗整齐,长势也不错,好于灭茬起垄的地块,我们同农民总结经验,改进方法减少了用工,节省了灭茬费和气垄费,照样获得了大丰收,还减少了水土流失,一举两得,每公顷节本增收260元以上,好的播种方法由我们农机技术推广员和基层干部宣传推广,仅用三年时间就推广了全镇10个行政村。

3 侧沟轮作免中耕的操作方法

玉米秸留茬20~23厘米为宜,越高还田率高,所留下的茬子经过一年的风吹雨淋自然腐烂,不影响下一个耕作期。

方法是:在垄地台的上帮距玉米茬10~13厘米处,用普通三铧倾斜60度开沟,施入底肥,也可用手扶拖拉机带水田犁趟沟(改进的水田犁),往返时,在上垄邦二分之一处向下垄开沟处扶土合成新垄,这样能把玉米所需要的肥一次性投入,还能实现种肥隔离,动土二分之一左右,不动的二分之一土壤能保持水分,通过镇压后播种即可。

4 侧沟留茬播种的优点

1.传统的播种方法,春季灭茬一次,顶浆打垄一次,把耕作层的土壤翻动两次,失去水分过多满足不了种子发芽的需要,与传统耕作方法减少一次作业,药剂除草免中耕,每公顷减少支出150元,全镇可减少支出40万元左右(全镇推广2300公顷)。

2.侧沟留茬免中耕,垄台动土只动二分之一,土壤在原垄上不动,优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1)根茬不动,可直接还田,增加地力;(2)把储蓄的水分保留下来,形成蓄水库起到保墒出苗作用;(3)根茬不动,根系交错起到固土作用,形成堤坝蓄水,减少流失;(4)节省灭茬起垄用工,抢农时,促旱播;(5)苗齐苗壮,好于传统的灭茬起垄。

综上所述,减少水土流失60%以上,储蓄更多雨水供给玉米苗生长。还田根茬增加50%以上,每公顷增加还田秸秆4~5吨,增加腐殖质0.05%。地力缓中有升,相对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起到生态效益作用。

5 加大推广力度,多种形式并存。

1.总结经验,搞好示范,引起上级政府部门重视,投资立项,吸收先进保护性耕作模式。2.大力宣传玉米侧沟轮作免中耕优点,科学利用,探索新途径。3.改进现有的配套机具,着手研究适合本地区的耕作模式,整地机械和除草设备等。

争取国家购机补贴资金和县级财政的投入,使我镇玉米侧沟留茬免中耕模式。规范化、标准化,达到更好的生态农业效果。

作者简介:董秋宏(1976-),女,满族,大专学历,就职于伊通满族自治县农机监理站。

上一篇:浅谈对柴油机排气颜色的分析 下一篇:农用柴油机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