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瓦》看曹文轩对沈从文艺术风格的继承与创新

时间:2022-08-08 09:53:22

【前言】从《红瓦》看曹文轩对沈从文艺术风格的继承与创新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曹文轩和沈从文都喜欢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友爱互助来构建人性美,用人情美来展现人性美。在二人的艺术思考里,大自然的美丽,自然环境的和谐始终是衡量人性的一个标准。这反映到他们的创作中,人性成为始终不变的赞美对象。 二、继承与发展 曹文轩与沈从文有着共...

从《红瓦》看曹文轩对沈从文艺术风格的继承与创新

摘 要:《边城》是乡土文学作品,而《红瓦》讲述的是关于成长的故事,严格意义上说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就作品的类别而言把两部作品放在一起比较两人的创作,似乎毫无意义。曹文轩在对美好人情人性的赞美、和谐自然之美的追求,以及创作艺术风格方面受到沈从文的影响,师法沈从文。但曹文轩无意于简单的效仿,而是不断的改进并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边城》;《红瓦》;艺术风格;继承

“湘西世界”指的是沈从文在作品中以自己的故乡湘西凤凰为自然背景,以当地鲜明的风俗为文化氛围,让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地融为一个特殊的地域文化整体,相对完整的文学世界。同样油麻地也不是真实的所在,它是理想精灵得以生存的地方。“青年的我、中年的我所写的文字,是为老年的我准备下的――但愿我在老态龙钟之时重温这些文字,不至于过于汗颜和后悔光阴的虚掷,而能于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有一些温馨的、美好而朴实的回忆。”[1] 曹文轩的写作是为了自己回忆而写,是把童年的、青春的所有美好的东西进行一个汇编。

一、油麻地里的“湘西遗风”

“湘西世界”里的人和油麻地的人生活的时代和环境也是大不一样了,就好像一个人由“如儿童般生活”步入中年的成人生活,少了无忧无虑,多了些艰辛。摆渡的码头响起了汽笛,“走车路”与“走马路”也被现代文明追求方式取代,爱情的象征不再是虎耳草。人们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城市文明的影响,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情爱态度等像被“”了似的。但天真纯朴之心,自然与人性的和谐却始终未曾丧失。

曹文轩和沈从文都喜欢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友爱互助来构建人性美,用人情美来展现人性美。在二人的艺术思考里,大自然的美丽,自然环境的和谐始终是衡量人性的一个标准。这反映到他们的创作中,人性成为始终不变的赞美对象。

二、继承与发展

曹文轩与沈从文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审美情趣,语言风格,读之就会不自觉的产生“油麻地世界”是“湘西世界”的移民,油麻地里呈现着边城风光。我们认为曹文轩在继承沈从文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一)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透视人生、表现人

沈从文在创作上主要从伦理、道德角度去透视人生,表现人性,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愿望。就是去表达最自然、古朴的人性。这样的创作视角主要是由沈从文的审美视角所决定的,沈从文虽然受传统的文化影响很大,但在审美与艺术上他反对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思想,而是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停滞而衰退的生命之美是美的异化显现,一个民族如果停滞在这样一种原生状态,则毫无希望可言,无论它有多么顽强的生存意识。”[2] 批判堕落,呼唤人性回归,并不是简单的反对现代文明,更多的是既希望随时代前行,也保存着人的自然性,人的纯真灵性,这就陷入了“两难”的处境。这时候就要听从于心的呼唤,遵从我们本身的最自然的最真的愿望。

(二)以儿童第三视角去审视成人世界

所谓的“儿童视角”指的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小说叙述的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3] 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善于通过在作品中把儿童与成人的角色置换,以儿童的眼光去观察和打量陌生的成人世界,去思考这个超出他们理解能力而又必须适应的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通过追忆一去不返的童年,试图以纯洁的童心来净化早也失去“赤子之心”的心灵,呼唤人性的回归。

通过“儿童视角”这样的方法,可以尽可能的回避开现实生活中的谎言和虚伪,呈现出的是原生态情景,对真实人性的渴求,对美好的生活、善良、纯洁的青春的永恒的追求。而沈从文的创作视角更像是一种掩盖起来的真实,他有意的回避开现实文明,躲起来建造理想的“空中楼阁”,为艺术而艺术。

三、曹文轩的突破与发展

曹文轩将目光对准少年成长中的美好与痛楚,表现痛苦又不夸张痛苦。在这个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的故事中,曹文轩第一次写出了为经典现实主义的“儿童文学叙事”所掩盖的真实的童年生活。在同类的少儿文学叙事中,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他们应该和灿烂的阳光、绿色的草地、五月的红花、鲜艳的红旗联系在一起。显然,曹文轩改写了这个“经典故事”。他打破“和谐”,还原了真实。

四、结语

曹文轩的“油麻地”也就是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但曹文轩无意于临摹沈从文的艺术风格,他在学习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的改变。曹文轩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在理性上还是一个现代主义者,他关注现实的东西更多,他是一个艺术家,也热情的歌颂美,把情与爱倾注在作品中,但他还是一个思想家,知道现实需要改变、改造很多东西才得到想要的理想世界,他跳出了狭隘的乡土文化范畴。

参考文献:

[1] 曹文轩.永远古典(红瓦・代后序)[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586.

[2] 李兴.论沈从文湘西散文的艺术内蕴[J].枣庄师范学校学报,2002(6).

[3] 吴晓东.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1).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下的民营银行发展分析 下一篇:《合汗衫》中宾白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