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艺术教育“学演结合、校团合作”的探讨

时间:2022-08-08 09:47:00

关于职业艺术教育“学演结合、校团合作”的探讨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一种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充分利用学校、行业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教育模式。艺术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走“学演结合、校团合作”之路。艺术职业教育学演结合校团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一种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充分利用学校、行业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教育模式。加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艺术职业教育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与专业剧团血脉相连,因为艺术类职业教育的生产就是演出,所以,产学结合在艺术职业教育上就体现为学演结合。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实践,艺术职业教育在开展校团(企)合作、学演结合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了一些成功典范。连云港市艺术学校吸取各家之长,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演结合、校团合作”之路,为学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赢得了发展。一、当前艺术职业教育“学演结合、校团合作”模式成果和存在问题1.取得的成绩通过“学演结合、校团合作”的实践,实现了学校与院团双方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调动了院团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通过“学演结合、校团合作”的实践,突破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确保了学校今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探索出了新的校团合作模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通过“学演结合、校团合作”的实践,使艺术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实验迈出了一大步,基本构建了“三以一化”的课程体系,实训教学成果突出。2.存在的问题现今,艺术职业教育“学演结合、校团合作”总体上仍处于“相合”的初级阶段,与“相融”的高级阶段还有一段路需要探索,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定问题。(1)理论研究薄弱在理论上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校企合作理论,对实践的归纳和提炼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成熟的可据模式。(2)合作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建立的模式运行框架、指标、方式还有一定的欠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完善和验证。(3)学校和院团部分教职员工对“学演结合、校团合作”的认识错位大多数人还未转过弯来或虽有所认识,但没有依据。许多了解传统艺术职业教育价值观,质量观、评价观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在实践中感到彷徨、无所适从,甚至抵触、反对。(4)“学演结合、校团合作”的保障机制不完善校团合作过程中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学校和院团学演结合的自不足,院团尚未形成成熟的合作教育思想。二、进一步推动艺术职业教育学演结合运行机制的探讨强化“学演结合、校团合作”是艺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在有助于院团、学校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适合学校实际和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下,艺术职业学校应进一步推动“学演结合、校团合作”的深入发展和探讨。1.校团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是基础任何一种合作最坚实的基础都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艺术职业学校要紧紧依靠院团、行业办学,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鼓励校团合作方式的创新,寻找适合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发展需要的校团合作模式。鼓励艺术职业学校创办演艺企业,以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校办企业的发展,以校办企业的运营机制和经营收益支持学校建设。如连云港市艺术学校创办的青年歌舞团,学校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2.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和模式是关键将“校团合作”推进为“校团合一”,实现深度融合的合作,是“学演结合、校团合作”深入发展的关键。“校团合一”思路是将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一体考虑、统筹发展,是在充分尊重艺术人才培养规律基础上形成的艺术发展之路。院团的需求成为学校的追求目标,院团的优秀人才成为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的尖子人才成为院团的后备力量,院团与学校的设施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与院团的资源共享、统筹管理,不仅提升了院团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也为学校的招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的就业拓宽了思路,为学校的发展争取到了更为广阔的舞台。3.政府政策支持、方向引导是保障在连云港市艺术学校“学演结合、校团合作”的成功范例中,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文化局一直起着畅通学校与院团的合作途径的桥梁作用。有政府做“红娘”,学校与院团合作成功的概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可避免松散型联合带来的系列后遗症。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使两个单位的主要行政领导统一起来,也使两个单位有了共同的利益趋向。2006年,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连云港市文化局党委将连云港市歌舞剧院和连云港市艺术学校整合,实现两个单位的行政领导双跨管理,做到了资源共享、院校一家,共谋发展,共同进步。这种校团合作模式属于典型的多主体结合方式,即“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多方的、有机的结合,政府是调控主体,学校和院团是操作主体。事实证明,该模式使连云港市艺术学校迅速摆脱了困境,走向发展的快车道,受到诸多专家的一致认可。4.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是核心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涵,不仅培养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更多地培养学生主动性、参与性和创新性的工作能力,来适应现代工作岗位对他们提出新的职业要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正是艺术职业教育“学演结合、校团合作”的根本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学演结合、校团合作”的核心。连云港市艺术学校青年歌舞团是一个完全按照专业剧团模式运作的师生实训平台,本校艺术表演专业的教师、学生构成了基础演员队伍,对外承接各类演出活动。既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实训平台,又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结语随着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校团合作的成功范例越来越多。《一把酸枣》盘活了山西省职业艺术学院,“院校联姻”将困境中的连云港市艺术学校引领到新的发展轨道。但任何一种合作模式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必需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当地经济发展方向、学校专业的建设及专业特点。合作机制上也要在合作培养人才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产学研的结合,实现浅、中、深层次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中文,沈军军.深化校团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职教通讯,2007,(12).

[2]朱琰.文化体制改革形势下艺术职业院校校团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批准号200639).2008.

[3]于文辉,齐玉萍,王碧芳.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能力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2008,(4).

上一篇:数学记忆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No.2 威利斯·里 德纽约尼克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