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国其人其书

时间:2022-08-08 08:42:09

大概前,在西安八届国展获奖作者笔试现场,见到年轻帅气的赵彦国在潇洒地书写,那时候感觉这人有才气、爽快、可交,后来竟然也就真的成了好朋友。人这一生,总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但最后成为朋友的,也没有几个,而彼此欣赏、包容和脾气相投的,才会最终被不断地筛选而成为朋友。彦国即是我在书法圈为数不多的好朋友之一,他的身上也有着山东人那种骨子里面渗透出来的大气、豪爽与倔强。因为职业的原因,他的身上又兼容了书生的耿直、文雅与真挚。在当今这个比较现实的社会里面,能有这样一个朋友,应该是很珍贵的。

作为南艺出来的一名高材生,彦国在艺术上具有多面性的才华,这也是他本身多年历练、苦读用功的结果。当我们全面了解了他的书法、绘画、篆刻以及文字之后,你会发觉,这么年轻且具有全面修养的艺术家,也是不多的。诸多学问门类中,能够独擅一门已属不易,而能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人,除了付出艰苦的努力之外,才气之功是不得不承认的。

彦国早几年,一直以豪放的书风为主,大字草书写得跌宕飞扬,彰显了才气和内心的气度。小字写得儒雅斯文,书卷之气颇浓。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因为这些而招摇,相反在江苏这个书法极度繁荣活跃的大省里面,十分低调地读书写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想,这应该就是他不与人同之处,年轻,能够耐得住寂寞,能够经得住名利的诱惑,而沉湎于读书和墨池里面耕耘,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境界。他曾经跟我说过“还是要多读书啊”,于是,冷不丁的,他又考上了中央美院邱振中先生的书法与绘画比较方向的博士,负笈北上读书,在艺术领域继续深造。此举,我觉得他似乎并不是在乎一个学位或者文凭,而他的目的似乎更应该是在学术领域进一步深造和拓展,也唯其如此,才有可能让他和现在的青年艺术家们不断地拉开距离、拉大距离。

最近,彦国在我的催促下,拿出了他偷偷准备的书法、绘画、篆刻、陶瓷艺术以及诗词等。三年没见,这些图片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又是让我吃了一惊。似乎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总是闷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尔后拿出来就吓你一跳。我曾经在陶瓷企业干了20年,深知在陶瓷上面画画写字之难,那种陶瓷颜料用油调和,稀了烧不出颜色,浓了拉不开笔,而且光滑的釉面跟宣纸的书写质感相去甚远,我是敬而远之的。而彦国这些陶瓷书画作品,不仅颜色、色泽丰富,而且线条、厚度、质感、层次等神采飞扬,足见其对技术的把握能力之强。书画就是这样,首先是技术,只有技术过关了,才能逸笔草草把你的情绪完美地表达出来。

我一直以为,书法家一旦画画,是非常厉害的。因为,书法家的笔墨线条功夫比一般的画家要好得多。书法家笔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截线条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现在,从彦国这些我第一次见到的绘画作品中看出,他的画无论是线条还是情趣,都是非常禁得住把玩品赏的。书画艺术,不但有整体的气势,局部细节还要有品味,惟其如此,才是有价值的艺术品。他的画,让我坚信,现在一些所谓的文人画总是在强调“我玩的是意境”,没有技术支撑的任何艺术品,都是皇帝的新衣!

从书法作品中,可以想见,在北京读书这几年,彦国眼界大开、思维得以拓展、艺术走向也有了新的变化。他的书法作品一改张扬之势,更多的是取法坡,不仅线条、结字技术更加坚实,而且整体气韵呈现了一派文人气度。有收藏界的朋友跟我说:“在中国历代书法中,我最喜欢的书法就是坡的,字如其人,大文豪的范儿很足,文雅之极!”那么,今天彦国的书风忽然倾向了坡的书风,我不知道是他这两年读书浸染的结果,还是其自我完善的一种走向,但我觉得,走向文人书法的道路,这本身就是对书法的一种崇高理解和归宿。或许,这也是彦国与今天的书法家所不同之处。当喧嚣的“国展风烟”弥漫之际,当书坛书风互相克隆之际,当大家都急功近利摹写今人之际,彦国能够独辟蹊径在坡这种貌似并不流行甚至被忽略的一种非主流书风中徜徉,没有一种淡泊之心和胆量是做不到的,这也是一个书法家一意孤行、我行我素的为艺态度。艺术家好做,而做一个有思想、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则难矣。

我不太会从专业的角度来评述他的篆刻,但单从篆刻风格上来看,彦国追求的是一种大气、不拘小节的印风,这也暴露了他内心情感的另一面—不雕、不羁。艺术就是这样,太工,易偏于匠俗;不工,易流于荒率。而彦国的篆刻,却举重若轻,擒纵有度,大模样下暗藏巧思,这样的印风古朴得让人心动。

艺术这个行当,是一辈子要默默耕耘的事情。技术要苦熬过关,之后比拼的便是学养和见识。彦国还不到四十岁,又有这么高的学问,这样一个人没有理由不走得更高更远!

上一篇:校友资源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