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里木盟地区发现的辽墓壁画资料

时间:2022-08-08 05:51:08

哲里木盟地区发现的辽墓壁画资料

辽代传世绘画资料甚少,因此考古发现的辽墓墓室壁画资料尤为重要。考古出土辽墓壁画的地区有;一.内蒙古东部(昭乌达和哲盟),二.辽宁省,三.京津、河北、山西等地。本文就拟哲盟地区所发现的辽墓壁画作一介绍。

哲盟地区(1976年划归吉林省,1979年又归回内蒙)这里最早属于汉之辽西君辖区,公元四世纪,契丹民族见于史乘,并游牧转徙于该地区。据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记载,契丹民族主要活动于西喇木伦河与老哈河交汇处(包括赤峰,通辽市),该地区辽代地上地下文物遗迹丰富,出土了及其价值的实物资料。

一、 库伦旗辽墓壁画

1972―1985年间吉林省博物馆,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相续在该地区发掘

清理了8座辽砖室墓,出土了大量的精美壁画。现将按墓室编号介绍如下。

1号墓,大型砖室墓,由墓道、天井、墓门、甬道、耳室和墓室组成。全长42米,壁画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绘有里外两层,颇具特色。

墓门壁画;门洞两壁外侧各绘“门神图”,相对而立,均高1.8米。

券顶两侧绘“仙鹤祥云图”,北侧绘四只,南侧绘两只,展翅伸足,翱翔云端。

北壁内侧绘“侍女图”及南壁内侧绘“侍从图”已大部分脱落,漫漶不清。

墓门正面绘“彩凤流云图”,凤高冠修尾,相向展翅飞翔,周围衬流云,用土红石绿晕染。

天井壁画;天井南北两侧,自下而上可分四组。北壁:第一组“侍女图”,共四人,人均高1.5米,面向墓室,神态端雅。手持铜镜者或手捧方盒或手捧包裹,作授受对话状,从她们站立的位置和手中所持物品来看当系侍奉墓主人起居场景。第二“湖石牡丹”,共两簇。牡丹傍石而生,花枝茂密,蝴蝶在从中展翅飞来,翩翩欲落,牡丹有含苞的,有怒放的。第三组“祥云图案”,五彩相间,淡淡适宜。第四组“竹林仙鹤”,丛竹、仙鹤,一鹤曲颈回顾,一鹤引颈向前,蜻蜓、蛱蝶,飞翔于竹丛间。

南壁:第一组“侍从图“,共四人,人均高1.6米,前三人侧身向墓室,第四人面向墓室。或双手拱于胸前或双手捧包裹或手握骨朵或作交谈状。神态恭谨,所处壁画位置看是墓主人的内廷随从。第二、三、四组壁画内容与北壁相类似。

墓道壁画:北壁“出行仪仗图”,画面全长22米。整幅壁画计29人,均高1.5-1.6米,鼓架、陀车。围绕墓主人出行备车启程的场景,前后连贯,车马相接。第一组“主人车骑随从图” 。第二组“出行仪仗图”。第三组“车骑前导图”。

南壁“出行归来图”,计24人,人物大小与北壁略同,呈现出旅途跋涉,人物疲惫,骆驼跪卧,高车架起作歇息状,主人已入室内。第一组“车骑仆从图”画14人,两骆驼,一车。人物大部分面向墓室,形容疲倦,神态懒散。第二组“仪仗图”执事者6人横排并列,面向墓道口。第三组“前导图”共画4人。

墓道里层壁画:北壁墓道口第二组外层剥落处,露出里层绘有一高轮大车,形制与归来图之车相同,朝墓室方向。第三组露出一契丹人牵黄色骆驼面向墓道口。南壁第二组剥落处露一轿车,向墓室。

2号墓砖筑单室墓,有墓道、天井、墓门、甬道和墓室组成。全长25米,壁画绘于墓门、天井和墓道两壁。

墓门壁画:门洞南侧绘“侍卫图”,一人契丹装,高1.4米,手持骨朵。

天井壁画:北壁绘“男侍女仆”各一名,面向墓室。男侍契丹装束,发式 比较特殊。额前蓄发,鬓发从耳下垂,与其他契丹发式相同唯脑后一绺垂发。南侧绘“男侍图”已漫漶不清。

墓道壁画:北壁与天井北壁连为一体绘“出行图”,计6人、一匹马。靠天井处绘一侍女面向墓室,手持梳洗用具与墓道侍女备食同为一组。南壁与天井南壁连为一体绘“归来图”计6人、两骆驼及陀车,作卧息状。

4号墓为砖室墓,由墓道、墓门、额墙、翼墙、甬道、耳室和墓室组成。壁画内容有:墓道南壁“牵马图”,北壁“牵陀图”。墓门左右两侧绘“男侍从”。

6号墓,八角形砖室墓,全长22.4米。壁画内容丰富,现有面积约60平方米。墓道壁画:北壁绘“出行图”,画面有侍从、骆驼、猎犬。骆驼上骑着一只小猴等构成。侍从,皆为契丹侍者,或侍者右臂架一海东青,或侍从牵驼,或牵马。

南壁绘“归来图”,共计4名侍从、驼车、骆驼,侍从面向墓室,骆驼作跪卧状,变现出出行旅途人物疲惫的场景。

7号墓为大型砖室墓,由墓道、天井、墓门、前室、耳室和主室组成,全长32.52米。壁画面积约100平方米,内容有:墓道壁画,面积约80平方米,描绘墓主人出行归来的情景。西壁“出行图”,计6人,马一匹,山石松林构成,人物均高1.53―1.71米。东壁“归来图”,有人物、骆驼、山石松林构成。人物身高均1.42―1.7米。

墓道过洞壁画:西壁“备饮图”,东壁“侍仆图”。

天井壁画:绘“山林野猪图”。

8号墓大型砖室墓,有墓道、天井、甬道、墓室组成。全长约60米,壁画总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多已剥落,现存留壁画有,墓道壁画绘于南北两壁,约30米长,面积约170平方米,画面已残缺,大致内容为墓主人出行归来图,人物均高1.75米。南壁“出行仪仗图”,计12人,一车,侍从随主人两侧,或执仪仗侍立,或执伞,或捧包裹及执剑的侍卫。北壁“归来图”几乎全部剥落。木门壁画绘于墓门前立面,在拱门上部左右两侧,各绘一拟人化迦陵频加,人身鸟爪,有翅膀。立颊两侧各绘一门神。北侧的漫漶不清,南侧保存较好,高约2.5米,侧身向墓门。

二、浩特花辽墓壁画

位于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所在地东北约13公里处的簸箕形坡地上。该墓西南有一处居住址,东南有一处辽代城址。浩特花1号墓是一座大型的壁画墓。

1号墓大型砖筑多室墓,由墓道、墓门、前甬道、前室、耳室、后甬道和后室组成。全长30.5米,壁画内容丰富,内外双层。

墓门两侧壁画:外层―立颊外侧绘“侍者图”及“牡丹花卉图”。

东侧侍者面向西南,右手抱左手,叉手执殳而立。该侍者头上方有一破子棂窗,黑色边框内画破子棂九枚。西侧侍者面向东南,与东侧侍者相似头上方也有一破子棂窗。里层―仅存二侍者,东侧侍者面向西南,西侧侍者面向东南。

前甬道壁画:外层已剥落殆尽。里层―东西两壁各绘“侍者图”,东壁侍者头部已不清,双手可能持一骨朵。西壁侍者面向东北,双手可能交握持笏。

前室壁画:四壁均有壁画,以门洞为界分,即门洞上方和两侧。第一组南壁门洞上方,外层“散乐图”局部脱落,门洞正上方作舞蹈者,西侧有乐伎四人,依次击腰鼓、弹折项琵琶、吹筚篥和吹笛者。东侧残存一人似乎吹排箫的乐伎。里层“杂戏图”仅存中部二对称的倒立着。第二组东壁门洞上方及两侧:外层门洞两侧各绘“侍者图”残存。门洞上部“放牧图”有三人,牛羊及假山。里层“放牧图”南侧三只羊和小草、小树,最下面的羊涂红色。北侧一牧童和数头牛。第三组西壁门洞上方和两侧:外侧“牡丹花卉图”及“放牧图”有骆驼群、马群和假山。两侧各绘“侍从图”,面向东北,或执伞或行叉手礼。第四组北壁:外侧门洞上方“鹰犬图”,绘左右对称的海东青和猎狗。门洞两侧“侍从图”。里层与外层壁画相同。

西耳室过洞壁画:南壁“牵马图”或为墓主人的坐骑。北壁“牵马图”一男一女驭者(图2)。

后甬道壁画:东壁“侍卫图”计5人,或行叉手礼或执剑者或执斧。西壁外层“侍者图”计5人,或架海东青者或执骨朵者。

后室壁画:南壁里外均绘“侍奉图”。东壁里外均绘“庖厨图”。

三、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

位于哲里木盟奈曼旗斯布格图村西的山(庙子山)南坡上。该墓东面有一处辽代建筑遗址,地表遗迹清楚,可能与此墓祭祀有关。

该墓是一座多室壁画墓,由墓道、天井、前室、耳室和后室组成。全长16.4米,壁画保存比较好,内容有;

墓道壁画:东壁“侍从牵马图”,侍从牵着一匹黄色的牡马等待墓主人出行,可能是墓主人的坐骑,面朝墓外,作行走状(图1)。东壁“侍从牵马图”,契丹装束,身高1.4米。西壁“侍从牵马图”,画面是墓主人的坐骑和侍从。侍者契丹装束,身高1.34米。

前室壁画;东壁北侧“男仆女佣图”,面向主室,女佣身高1.42米双手持白色浣巾。男仆身高1.5米,契丹装束,手持唾盂。东壁耳室及壁龛上方“仙鹤彩云”,仙鹤作飞翔姿势,朝后室飞翔,周围以彩云作衬。西壁北侧“侍卫图”,身高1.56米,契丹装束,手持骨朵,面向主室。

前室券顶绘“天象图”,日、月、星辰。

四、吐尔基山辽壁画墓

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石室壁画墓。墓室甬道壁画已脱落,经修复复原了一部分,主要有;墓室甬道东西壁绘“侍从图”。

该地区发现的辽墓多是贵族墓而且多家族墓,跨越时间与辽代相当。在辽朝统治的二百余年间这一地区始终是辽朝的中心区域属辽上京道统辖。在其辽代契丹民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遗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而分析研究这些文物遗迹形成发展脉络则使我们窥探到契丹民族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壁画资料的考古出土更是研究契丹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绘画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建群、陈相伟:《库伦旗辽代壁画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

[2]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哲理木盟博物馆:《辽陈国公主墓》,文物出版社,1993年。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扎鲁特旗浩特花辽代壁画墓》,考古,2003年第1期。

[4]哲理木盟博物馆、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库伦旗第五、六号辽墓》,《内蒙古文物考古》第2期。

[5]孙建华:《内蒙古辽代壁画墓》,文物出版社,2009年。

上一篇:“三防一阻一抗”针织童装面料的开发 下一篇:荣耀与爱:评《莎士比亚笔下的罗马》之泰特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