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精品课程建设与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2022-08-08 04:48:41

剖析精品课程建设与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精品课程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推进课程改革、体现办学特色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精品课程在五个方面的建设探讨了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质量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将引导广大高等学校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切实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改善和加强高校信息化条件建设,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网并共享,并在更大范围内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晋升高职院校后,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工作随之跨上了新的台阶。2008年7月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示范专业以及精品课程的建设,成为当前形势下时间紧迫,刻不容缓的学院重点工作。通过这两年多来的课程建设,我院共建成了2门国家级、16门省级、4门教育部教指委级精品课程。在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我深深体会到建设精品课程决不仅仅是建设若干门一流的示范性课程,而是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我认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更应体现学校的定位与特色和学科特色,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高等教育,与本科院校的“宽口径,厚基础”不同,基础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专业技能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同时,更要突出客观实际的需要,以体现社会发展要求。

2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

首先课程内容首先应该是活跃的、不断充实、更新的动态过程,要能跟上日益发展更新的本学科的科学体系。其次,课程教学内容要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否则其它各个方面的建设就无从谈起。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课程内容应以实际应用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来优化,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具体体现在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大纲的编写应当在非常熟悉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专业需要,深人企业收集资料,以体现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逐步完善大纲内容。

3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优劣。传统的授课方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老师是边讲边写,学生边听边记,课程讲授大多沿用概念—原理—运用的传统方法,学生参与程度低。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建有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但在利用程度上还参差不齐。精品课程的建设正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一种模式。它通过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并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这次我院各系在精品课程的制作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努力将传统的讲授方法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和纺化系,在这次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较好地体现了其学科特色,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优化改革走出了第一步。但同时也可看出,我院一些精品课程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某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表现教学内容与教授方法的协调应用上还显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改进教学效果和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固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它再完善、再精致,都不能替代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不能替代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钻研和把握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所以优化教学手段还要处理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地显现出手段的优化对教学质量的优化所具有的优势。

4教材的整合优化

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建设是衡量一个课程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教材质量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均有直接影响。因此,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认真分析高职高专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选用与高职高专相配套的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注重教材的系列化和优秀教材与精品课程的相呼应,并注意保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此外,教材建设除了选用以上这类优秀的成品教材之外,我们还应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中青年教师编写教材的能力。例如,我院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学校专业情况和行业需求,编写了51本特色教材,进一步完善了主干教材的系列,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5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师队伍优化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精品课程的效果如何体现,关键在于任课的教师如何施教。因此,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这一过程,也必然会培养和造就出一批实施精品课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应当是一只支撑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团结协作的教学群体,同时又是一支对学生具有高度责任感,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用于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学骨干队伍。这两年,我院在师资培训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断派出大量青年教师前往国内外各著名高校进修、提高,培养他们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当然,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少不了实践课程的体系,因此,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方面我院建成了60个装备齐全的实训室,为教师练就“双师”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总之,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系统质量工程。它绝不是单纯的教材建设或是简单的课程设计,而是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优化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打造精品,特别是对示范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并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上一篇:小议商业银行品牌经营诠释 下一篇:小议城市圈区域创新系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