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下派支书

时间:2022-08-08 03:51:12

编者按“三门干部”是人们对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进了机关门的公务员的戏称,意为拥有书本理论知识但缺乏基层实际工作阅历。

最近,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领导机关‘三门干部’增多,会加大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危险”。达州市建立优秀年轻干部挂职部门锻炼机制,合江县大规模下派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让“三门干部”增强与群众感情,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突发性事件能力的有效途径。

5月9日下午,川南合江县气温陡升,达到了35℃。

虎头乡花桂村党支部书记吴鹏福参加了组织部召开的座谈会后,又驱车来到20公里外的村上察看村办公楼建设情况。“对于我们下派支书来说,随时在现场是常态!”来自县公安局的吴鹏福说。

科级村支书产生的始末

2010年11月初,来自县直部门和乡镇的40名下派干部出任合江县40个重点发展村和维稳困难村的党支部书记,吴鹏福就是其中一个。如此大规模集中下派,这在合江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近年来,合江县部分村级组织带头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不少人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更严重的是能力不足,合村并组后,有的村多达好几千人,面积上百平方公里,对带头人的要求相当高!”合江县委书记李波忧心忡忡,“全县有284个行政村,没有一批优秀带头人,农村工作搞不好,势必要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后腿!”

县委一班人深入调研后达成共识:利用村“两委”换届契机,选派一批县直部门和乡镇的优秀干部下村当带头人。村“两委”换届前夕,合江县委作出决定:选派40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到发展重点村、稳维难点村担任党组织书记;下派干部一律享受副科级待遇,除特别优秀的中途提拔或工作不力被召回外,必须干满3年任期。

“要杜绝‘三门干部’就必须让年轻人植根基层锻炼,使其提高工作能力,培养和群众的感情。”县委书记李波直言不讳,“先提拔后使用体现了组织对基层一线干部的关心照顾,但时间短了收不到什么效果,干满一届很有必要!”

从机关到地头,他们艰难起步

“农村工作艰难,当好一名村支书真不容易。”上任半年,这些科级村支书们纷纷感到了压力。

佛荫镇党政办主任胡杰担任了中坝嘴村党支部书记。该村属于临港工业园的配套小区,近年来先后有400多亩土地被征用,村企纠纷时有发生。胡杰多方了解后发现,双方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沟通,彼此之间存在隔阂和误会。

春节前的一天,五组村民来反映组上的便道被马队踩烂了,请求村上帮助修复。胡杰察看现场时,注意到不远处的鼎盛公司正在搞修建,便试着找对方帮忙修路,对方二话不说便应允下来。第二天,一条近1米宽,50米长的水泥便道呈现在大伙儿眼前。

胡杰趁热打铁,一方面劝说村民理解企业,同时又鼓励企业多为村上做公益事业,多解决当地群众就业。今年1至4月,多家企业共拿出160个用工名额解决失地农民就业,村企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和谐状态。“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引进企业,但同时也应当保护村民的正当利益,二者皆要兼顾。”下村半年后,胡杰悟出了窍门。

正值而立之年的高陵村村支书王昌杰也有一番酸甜苦辣。今年4月,小王给村上联系了一批速生巨桉树苗,分给几个荒地较多的组种植。不料,村民们看到树苗小得像小草时纷纷摇头,尤其是八组组长张太元更是带头吵闹着要退回苗木。

从未经历过这种场面的王昌杰一时慌了神,镇定下来后打电话找到邻村一位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老支书,请他给群众作解释说明。王昌杰还不放心,又找来农技部门的朋友指导大家栽种,之后树苗成活率超过了95%,王昌杰总算松了口气。

“当初闹得最厉害的张太元一再表示歉意,还主动请求让我帮忙再购买1万株!”当时委屈得差点掉泪的小王支书欣喜之余又有点遗憾,“可惜季节错过了,只能等到秋天了!”

城里来的支书大不同

“城里来的支书就是不一样,他们脑筋灵、点子多、能力强、干劲大!”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村民们对下派支书的偏爱。

单薄瘦小的赵银君是县总工会的下派干部,担任九支镇赵岩村村支书后,她带着行李住进了村小宿舍。小赵一心扑在工作上,仅用1个月时间就走遍了全村所有农户,迄今已带领村民新修公路两公里、种植高粱220亩,并计划种植优质竹1500亩……村民们由衷佩服:“这样能吃苦的女支书,我们还是头一回见。”

甘雨镇干部陈目科担任槐花村党支部书记后,决定结合山区村实际发展荔枝产业。几番动员后,大部分村民都积极响应,但还是有些老人想不通,宁肯留着残次林当柴烧,也不肯改种荔枝。

陈目科灵机一动,组织了部分反对得最厉害的村民到虎头乡、合江镇等以荔枝为主打产业的地方参观。学习回来,村民们全想通了。当初闹得最凶的何开贵老人感叹:“早点参观开眼界多好,我们也能靠种荔枝致富啊!”

吴鹏福担任花桂村村支书后,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入手,3天时间理清了村上不清的账目。接着,他又全力抓村办公楼3年都修不起来的问题,并很快完成了后期装修工作。

“紧箍咒”逼出的“鲶鱼效应”

赵银君100分,陈目科99.1分,吴鹏福97.5分……今年3月底,合江县委组织部对下派科级村支书进行了季度跟踪考察和首次群众满意度测评,40名村支书综合得分为94.27分,其中100分4人,90至99分31人。平心而论,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然而,记者丝毫没感到他们的喜悦之情,反倒体会出几分沉甸甸的压力。

县农业局干部黄开树到合江镇龙潭村担任村支书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发展荔枝、蔬菜、生猪三大产业,修好了村民出行的两条断头路,受到群众好评。尽管在测评中名列前茅,他仍感压力巨大,“龙潭村长期是先进村,前几年由于班子不团结失去了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机遇,村民们现在期望值特别高!”

“一次考评优异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们要干满一届,必须接受6次考评,要想回回当优秀难啦!”首次考评得了满分的赵银君感慨地说。

记者了解到,在对科级村支书的年终考核中,一旦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将被原单位召回,所享受副科级待遇也随即取消:群众不满意度超过三分之一;本村年终考核在所在乡镇排名末位;所在乡镇党委要求对其另行安排工作。

“大规模下派机关干部当村支书就是为了激活整个村支书队伍,增强全县基层带头人的整体活力,首先要让下派支书感到压力!”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孝义的话掷地有声,“只有用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标准作为‘紧箍咒’来约束下派干部,才能迫使他们尽快提高工作能力,增强与老百姓的感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创新实践产生的“鲶鱼效应”愈来愈明显,很多村干部感到了压力,“不换状态就换人”成了普遍共识,越来越多的党组织充满活力,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挂职接访造就爱民真情 下一篇:关于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