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应对之策

时间:2022-08-08 03:23:49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应对之策

中国是有色金属工业大国,有色金属产量已经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消费量连续九年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在加大,有色金属回收和循环利用还很不够,在缓解资源短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仍然面临重大的挑战。正是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度影响下,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根主线,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技术装备水平也明显提高。随着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大,企业技术装备升级改造需求强烈,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总体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十二五”期间任重而道远,只有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产业才能迎来大发展。

进一步提高资源控制力,缓解日益紧张的资源约束瓶颈。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原生和再生两种资源。一方面加快推进我国城市废旧金属回收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鼓励国外进口。这样既满足当前需要,又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加强对再生金属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设备和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尽快建立再生金属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和开发我国再生金属行业急需的新设备、新技术,提高再生金属产业的科技含量。特别是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改变我国再生金属产业技术落后的局面,依靠科技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从框架层面完善了相关体系,但要付诸真正意义上的实践,还需要尽快实现制度层面的体系设计。尽快建立和完善再生金属领域的相关法规政策,是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转型关键时期实现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目标实现的基础。

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除了要加快技术进步、控制污染、降低能耗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从调整产品结构、产品深加工、精细加工等方面多下功夫,降低综合成本,坚持走节能环保、循环再生的新型产业化道路。

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再生金属产业园区。合理规划布局产业园区,加快再生金属园区专业化生产,完善园区内能源、物流、环保设施,建立统一的“三废”处理系统,达到生产与环保一体化。

当前,正是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全行业要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优化产能布局,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政府的有效引导为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强大的市场需求是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相信再生有色金属行业一定能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潘文举在“2012年第五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的演讲整理,有删改)

上一篇:昆山“最后一公里”难题破解术 下一篇:汪若海:电商虚火退去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