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拿来 第7期

时间:2022-08-08 03:06:26

对一个小家庭来说,婚礼红包应该算是家庭理财的第一步,理好了,为今后的生活奏响了华丽的序曲,理不好没准就意味着烦恼。

对于很多人来说,参加婚礼送礼金和礼品是件头疼的事。包红包最为简单,但是现金的多少又不敢贸然决定――包少了,显得自己太寒酸,或者让人觉得感情不够;包多了,不但你自己有压力,也会给其他朋友带来压力。

在这方面,我听到的最有趣的解释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我一直尊为良师益友的陈志武先生,用他的话说,这算是中国民间古老的金融体系,就是俺家有事,大伙一块儿凑个份子,等他家有事,再一起凑个份子,彼此心照不宣,有诚信保证,在富裕程度不高、金融体系不发达的时代和区域,对付家庭突发的大额支出,这是很重要的金融互助体系。中国人的送礼习俗来源于此。

礼貌待人,处事有节,婚礼送礼金礼品,也体现着为人处世的交际技巧。

作为参加婚礼的来宾,最好把礼金和礼品都交到婚礼现场入口处设置的收礼台。这样既简单明了,还不容易丢失。如果非要送到新人手上,那就看你跟谁比较熟了――与新郎是朋友就送给新郎,与新娘是朋友就送给新娘。

馈赠礼品时要注意礼节,落落大方的动作加上有礼节性的语言是送礼的最佳表达方式。千万不能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地把礼品放在某个角落,或是悄悄地塞给某位新人,你以为这是为人低调,但往往会适得其反。人家结婚是件正大光明的事儿,也不是娶二房,你又不是行贿,应该大大方方地送上一句祝福!

大的礼品可以在婚礼前一两天提前送到新人家里,如果时间仓促没有来得及准备,还可以在新人度蜜月的时候为他们补送。但如果真是要补送也最好在一年内把这事儿给搞定了!

婚礼现场的入口处要设置收礼台,不要以为这是在摆谱,它其实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婚礼收红包时,在客人面前清点现金自然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如果不进行清点,也容易造成事后账目的混乱。最好的方法是,由专人负责收礼金,收的时候在红包上标好客人的名字,再转交另一个人带到休息室进行清点、入账。标记红包应该在客人签好留言簿进入会场后再按照签名来标记,当着客人的面标记红包,多少有些不妥(我曾见过在南方有的地方收到红包后当面点钞并且大声朗诵金额的,着实吓着了一回)。

婚礼的时候人员庞杂,如果宾客送出的是贵重礼品,不小心丢了一两件,新人也全然不知,枉费了来宾的一番心意。所以,在新人收礼物的过程中,应有一个人在一旁将宾客的姓名、礼物的品种及件数记录清楚。这样做,一来方便婚礼后的清点,二来也便于自己在给人家回礼的时候做一个参考。当然,记录的人最好不要在宾客面前进行记录,这样也是不太礼貌的――最好是站在宾客身后,这样既不引人注意,又能清晰地看到客人。

婚礼红包送多少一般是由当地的经济水平和个人人脉圈子的经济情况来决定的。同时,还要想想你和新人之间的交往有多深,关系有多亲密,以及以前是否有需要还礼的地方。比如,我弟弟的那个小圈子就比较简单,约定俗成,谁都是200,免去了很多烦恼。

父母送给儿女的,咱们俗称“改口费”。一些地方的习俗是这样的,新郎家送给儿媳妇的一般是101元、1001元或者10001元,有什么说法呢?那就是我家的媳妇可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或者“万里挑一”啊!到了新娘家这边呢,送给新郎的9比较多,比如说99元、999元,9999元等等,寓意是我女儿托付给你了,两个人可要天长地久呵!

至于为什么新郎家给儿媳妇的要比新娘家给女婿的多两块,有一种解释是这样的,新郎家娶了儿媳妇,意味着至少新进来两口人――一个是儿媳妇,一个将来的孩子――所以新郎家就要多出这两元钱(真够不值钱的,呵呵)!

还有一种就更有意思了,当然双方父母付出的成本也更高。有的新郎家,父亲给10001,母亲给10001,这样加起来就是20002,口彩特别好!新娘家同样的送给新郎两个9999,加在一起就是19998,念出来就是“要久久久发”!意思是我们家闺女嫁给你们家了,希望永远地富裕,一辈子衣食无忧。

在老辈给小辈送红包这件事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传统习俗。比如,古代人认为男人是龙,而龙是由九种走兽组成的吉祥物,所以说新郎家送晚辈要送9,或者9的倍数;女人是凤,凤凰是由8种吉祥的鸟组成的,所以新娘家送晚辈都要送8或者8的倍数。不过,现代人干什么都图方便,送红包往往会送100、200、500这样的整数,至于一些传统文化上的东西,已经很少有人去讲究了。

中国的民俗里面有“好事成双”一说,所以送礼,尤其是送结婚礼包,讲究要送双数,忌讳单数(当然100、500不在此列)。至于具体的数额,往往采用数字的谐音。比如6寓意着六六大顺、8是恭喜发财、9是长长久久,而300、400、700这样的金额是比较忌讳的。此外,礼金也可以送得很有艺术。像在内蒙古,客人们有时会用点歌的方式送上礼金。

不论送红包还是送礼品,都与文化密切相关。这个文化不只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还包括你所属的圈子的文化,现在的一些80、90后年轻人,朋友间会形成“结婚战略联盟”――我结婚的时候你们不要送我钱,也不要送我礼物,到你们结婚的时候,我也不用送,大家互不相欠,送的是一份祝福。

这似乎与中国礼尚往来的大文化相违背,送礼的过程毕竟也是一个完成彼此互相沟通的过程,但如果在小圈子中形成默契也未尝不可。编辑/周六

上一篇:手机幻听是否“缠”上了你? 下一篇:冷雨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