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例孕早期妇女红细胞叶酸水平检测分析

时间:2022-08-08 02:30:28

73例孕早期妇女红细胞叶酸水平检测分析

摘要:目的 检测本地区73例孕早期妇女的红细胞叶酸水平,为本地区制定育龄及孕期妇女增补叶酸预防NTDs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进行产前诊断及产前筛查的孕早期妇女73例,孕15~42d。抽取静脉血4ml,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叶酸水平。结果 73例孕早期妇女的平均红细胞叶酸水平为(780.5±194.2) nmol/L,有52例浓度低于预防NTDs的最低水平906 nmol/L。不同年龄组间的红细胞叶酸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文化程度越高,红细胞叶酸水平越高,浓度达到906 nmol/L的比例数也越高。结论 本地区孕早期妇女红细胞叶酸水平大多低于预防NTDs的最低水平,应加强对孕前增补叶酸相关知识的宣教。

关键词:叶酸;孕早期妇女;红细胞;神经管畸形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对细胞的分裂生长及核酸、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孕早期是胎儿器官系统分化,胎盘形成的关键时期,细胞生长、分裂旺盛,因而孕妇对叶酸的需求量比正常人高[1]。研究表明,孕早期妇女叶酸缺乏是胎儿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发生的主要原因,新生儿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出生缺陷也可能与叶酸缺乏相关[2]。叶酸水平的个体差异大,各地妇女红细胞叶酸水平现状不一。本研究通过检测本地区73例孕早期妇女的红细胞叶酸水平,观察其低于预防NTDs最低水平(906 nmol/L)的人群比例,分析影响个体红细胞叶酸水平的因素,为江门地区育龄妇女叶酸水平调查,以及制定育龄及孕期妇女增补叶酸预防NTDs等出生缺陷的方案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进行产前诊断及产前筛查的孕早期妇女73例,孕15~42d;年龄20~35岁,平均(26.7±3.4)岁;排除慢性肝、肾疾病及血液病等。

1.2方法

1.2.1仪器与试剂 DPC Immulite 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德国Siem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国Horiba ABX),叶酸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包括检测试剂、叶酸定标品、冲洗缓冲液、红细胞缓冲液、底物和质控品)(美国Beckman)。

1.2.2 样品收集与处理 使用肝素抗凝真空管采集空腹静脉血4ml,溶血前取适量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压积(HCT/%)并记录。全血样本溶血检测前可于2~8°C最多保存4h。将红细胞叶酸溶血剂用25mL去离子水复溶,放置至少40min,直到完全溶解。慢慢的颠倒混匀全血标本数次以确定完全混匀后,吸取50μl全血加入到1mL溶血剂中进行溶血。慢慢的颠倒混匀数次并在室温下避光保存至少90min以使其稳定,此溶血液可在3 h内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叶酸含量或在-20°C下保存30d。

1.2.3检测方法 准备叶酸定标品S0、S1、S2、S3、S4和S5,浓度分别约为0、2.3、5.7、11.3、22.7和45.3 nmol/L,根据说明书进行设置定标、定标要求的输入和回顾定标数据等内容,检测各定标品的光量子值,根据光量子值和已知浓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定标曲线。叶酸检测试剂于2~10°C下保存2 h后才置于仪器使用,每个血液样品设置三个复孔,根据仪器操作指南设置参数,检测各样品孔的光量子值,并根据存储的定标曲线自动计算叶酸含量。

红细胞叶酸含量(RBC Folate/nmol・L-1):检测结果乘以溶血液制备时的稀释倍数21,将此结果除以该样品的红细胞压积。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数据处理前经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显著性水平定为双侧P

2结果

2.1不同年龄组孕早期妇女红细胞叶酸水平见表1 73例孕早期妇女中,年龄组20~30岁有55例,年龄超过30岁的有18例,两年龄组的红细胞叶酸含量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20 ~30岁年龄组的平均红细胞叶酸含量较大于30岁年龄组的高。年龄组20~30岁的55例中,有40例浓度低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最低水平906 nmol/L,比例为72.7%。年龄超过30岁的18例中,有12例浓度低于906 nmol/L,比例为66.7%。

2.2不同居住地孕早期妇女红细胞叶酸水平见表2 73例孕早期妇女中,22例居住地为农村,51例居住地为城市,前者的平均红细胞叶酸含量较后者低,且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2.3不同文化程度孕早期妇女红细胞叶酸水平见表3 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孕早期妇女有13例,高中组的有22例,两组的红细胞叶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高中组中红细胞叶酸含量低于906 nmol/L的有17例,占77.2%,明显比初中及以下组的84.6%要低。大专组和本科及以上组的平均红细胞叶酸含量比前两组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NTDs主要表现为无脑儿、脑膨出、脑脊髓膜膨出、隐性脊柱裂、唇腭裂等,但其发生机制仍不明确,可能的病因主要包括叶酸缺乏、叶酸代谢路径发生异常、胚胎生长发育环境发生变化等[3]。研究发现,叶酸对NTDs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通过检测体内红细胞叶酸水平,可了解地区育龄及孕期妇女的优生优育状况,并指导增补叶酸预防NTDs的方案制定。

3.1本地区孕早期妇女红细胞叶酸水平现状 本研究73例孕早期妇女的平均红细胞叶酸水平为(780.5±194.2)nmol/L,有52例浓度低于预防NTDs的最低水平906 nmol/L,高达71.2%。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间的红细胞叶酸水平没有明显差异,但30岁以上者只有66.7%浓度不足906 nmol/L,明显低于30岁以下者;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的18例30岁以上者多为学历较高,对增补叶酸的认知程度深。Pfeiffer等人对1988~2010年间美国人口的叶酸水平进行调查,发现年龄高者叶酸水平更有可能偏高,尤其是60岁以上者[4]。此外,本研究中农村孕早期妇女的红细胞叶酸水平明显比城市孕早期妇女的低,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5]。膳食结构、生活习惯以及对孕期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等的不同,可能是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文化程度越高,红细胞叶酸水平越高,浓度达到906 nmol/L的比例数也越高,其中农村孕产妇文化程度较低者居多,主要原因可能是不同文化程度孕产妇的保健知识水平、来源途径不同,从而对叶酸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

3.2本地区育龄及孕期妇女增补叶酸方案 含叶酸的食物很多,但叶酸极易被光、热破坏,在食物贮存加工过程中损失率达80%,且生物利用率仅为45%左右,因此育龄妇女除了日常生活注重膳食结构外,还须通过口服叶酸制剂,体内的红细胞叶酸水平才可达到预防NTDs的最低水平[6]。本研究中71.2%孕早期妇女体内红细胞叶酸水平都低于预防NTDs的最低水平,尤其是文化水平低者及农村妇女,因此,须加强叶酸预防NTDs的宣教,将优生知识普及到基层。

研究发现,增补叶酸0.4 mg/d,8~12w后红细胞叶酸平均浓度可超过906 nmol/L;增补叶酸0.8 mg/d,4w后红细胞叶酸平均浓度可超过906 nmol/L[7]。孕3~6w是NTDs发生的高度敏感时期,因此,卫妇社于2009年的《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方案》中提出,一般待孕妇女从怀孕前3个月~怀孕后3个月以0.4 mg/d的剂量增补叶酸。墨西哥的一项研究显示,育龄妇女连续3个月以5 mg/d的剂量补充叶酸,NTDs发生风险可降低50%,且疗程结束1w后,其红细胞叶酸水平仍处于较高水平[8]。

从本研究结果可看出,大多妇女体内红细胞叶酸水平无法在NTDs发生的高度敏感时期达到最低预防水平,尤其是进行孕早期检查后才开始按0.4 mg/d的剂量增补叶酸的妇女,因此,可考虑增大初始剂量,缩短叶酸水平提高的时间,但目前仍没有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Fonseca E B, Raskin S, Zugaib M. Folic acid for the prevention of neural tube defects [J]. Rev Bras Ginecol Obstet, 2013, 35(7): 287-9.

[2]王珊, 潘新娟, 余增丽.妊早期妇女血清叶酸水平与胎儿出生缺陷发病关系的队列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266-5268.

[3]谭春英,王燕,楚严,等.孕妇红细胞叶酸水平与胎儿出生缺陷发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8):81-83.

[4]Pfeiffer C M, Hughes J P, Lacher D A, et al. Estimation of trends in serum and RBC folate in the U.S. population from pre- to postfortification using assay-adjusted data from the NHANES 1988-2010 [J]. J Nutr, 2012, 142(5): 886-93.

[5]郝玲,田熠华,章斐然,等.我国部分地区成年人血浆叶酸的地区和季节差异比较[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5):21-23.

[6]Osterhues A, Ali N S, Michels K B. The role of folic acid fortification in neural tube defects: a review [J].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13, 53(11): 1180-90.

[7]Daly L E, Kirke P N, Molloy A, et al. Folate levels and neural tube defects.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 [J]. JAMA, 1995, 274(21): 1698-702.

[8]Martinez-de Villarreal L E, Limon-Benavides C, Valdez-Leal R, et al. Impact of weekly administration of folic acid on folic acid blood levels [J]. Salud Publica Mex, 2001, 43(2): 103-7.

上一篇: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优质化服务过程中护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