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筑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实践探讨

时间:2022-08-08 01:20:08

关于高层建筑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实践探讨

摘要:随着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加快,越来越需要建造更多的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一般是底层作为商用,高层则为住宿。所以在建设高层建筑时,需要设置转换层。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特点,然后对大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叠合浇筑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当前在设计高层建筑时,一般是提供两用:底层用于商业用房,高层则是提供住宿。底层用于商业时,往往商户希望有较大的空间,墙和柱体应尽量少;而高层用于住宿时,则需要较多的墙和柱体。所以在住宿和商用的中间应当加设转换层。大梁式转换层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转换层技术,有着很多的优点,但是大梁式转换层施工相对复杂,有很多需要特别重视的技术要点。下面首先介绍大梁式转换层的一些特点,然后针对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中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1 大梁式转换层的特点

在高层建筑中,当某一层的上层和下层由于其不同的用途而采用不同的结构设计时,那么这一层就是转换层。根据转换层的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转换层。

1.1 改变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

对于一些高层建筑,其上部是剪力墙结构或者框架剪力墙结构,加设转换层后,从而使上部的剪力墙变成下部的框架,从而可以产生较大的空间。

1.2改变上层和下层的柱网

对于某些高层建筑,有时不需要改变其上层和下层的结构形式,而是通过转换层实现增大下层的柱距,从而把下层形成一个柱网,从而实现较大的空间。

1.3 同时改变上层和下层的结构类型和柱网

有些高层建筑在加设转换层时,需要同时改变转换层上层和下层的结构类型和柱网轴线。从而使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没有对齐,上部结构错开轴线。

上面三类是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在实际工程中,转换层有很多种形式。除了上述的三种分类,转换层在实际工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结构形式分类,有箱式、板式、大梁式和空腹析架式;根据跨数来分类,有单跨式、双跨式和多跨式;根据使用的材料分类则有港机构转换层和钢筋混凝土式转换层等。

2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下面针对高层建筑大梁式转换层,分析其施工中的几点重要的施工技术。

2.1大梁式转换层的施工组织设计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时有很多的分项目,他们之间关系复杂,相互影响,所以在施工时很复杂。所以,必须做好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施工顺序安排,对于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否则,很可能导致出现返工、延误工期等的问题的发生。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当抓住的重点是如何安排施工顺序和如何留设施工缝。

2.1.1 安排施工顺序

在对高层建筑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时,其施工顺序一般的安排方法为:首先进行柱钢筋的绑扎,然后安装柱模,再转换梁底模、安装板模、在大梁底浇筑混凝,绑扎转换梁钢筋,再安装转换梁侧模、浇把混凝土浇筑到梁底部预先设定的位置,再绑扎板钢筋,最后再对转换梁上部进行浇筑,然后浇筑转换层楼板的混凝土。

2.1.2 留设施工缝

在对转换层进行施工时,浇筑混凝土需要三次,第一次是柱的浇筑,第二是浇筑到转换梁的预定标高处,第三次是浇筑转换梁和楼板。因此,至少存在两道施工缝。第一道施工缝应位于转换梁底50mm处,第二道施工缝应设置于转换梁距离转换层楼板的300mm左右的位置。

2.2叠合浇筑技术

在实际的大梁式转换层施工中,一般使用二次浇筑工艺。通过二次浇筑,把混凝土变成叠合梁。所以根据此技术,通过两到三次的叠合,可以叠合成转换层所需要的转换梁或者转换厚板。通常是先进行一次浇灌,使混凝土形成一个大梁,用于支撑再次浇灌的混凝土和承受施工荷载。对混凝土进行两次浇筑后,形成一个叠合梁,从而支撑后续浇灌的混凝土和施工载荷。这种施工技术的优点是在考虑转换梁下面的钢管的支撑时,只需考虑施工荷载和首次浇筑的混凝土的重量,极大的降低了钢管的负荷以及模板的使用。由于浇筑混凝土是分层进行的,从而也避免了混凝土浇筑体积过大,其产生的水化热过高而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产生的裂缝。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在处理叠合面上,需要谨慎对待,比如,可以采用特殊的构造处理叠合面。叠合浇筑技术的优点是对转换层底部梁的承载力要求较小,不需要重新增设支撑系统。在选择叠合面时,应特别注意其受压区,可以通过配置结合钢筋和有粗糙凹痕的叠合面进行约束。

2.3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与配制

2.3.1 混凝土原料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如果节点处钢筋数量较多,则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当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普通的混凝土的粗骨料采用粒径在5到30mm之间的碎石,如果是配置浇筑大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时,一般选用粒径在5到20mm的碎石,其粒径小,则浇筑混凝土时则更均匀。而其他诸如细骨料等的选择,应当满足相关的标准。

2.3.2 混凝土的配制方法

在对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时,要预先确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在配制混凝土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尽量减少水泥的使用量,以降低混凝土在水化时产生的热量在合理的范围内;在配制时应当掺加FDN(缓凝高效减水剂),以满足初凝时间6到8小时的要求;可以采用降低水化热峰值或者推迟水化热峰值的方法来境地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混凝土塌落度应当控制在150mm到180mm的范围内才能符合标准。

2.4钢筋施工

在高层建筑采用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时,需要使用数量巨大的钢筋,而且其布置很复杂,所以钢筋施工是大梁式转换层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钢筋的翻样以及下料是钢筋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转换大梁主筋很长,切数量巨大,如果其就位出现差错,则需要耗费很长的返工时间,所以在钢筋施工时,必须重视其翻样和下料。在施工时,施工人员要首先清楚设计意图,然后对钢筋进行翻样。对工程中的设计文件等要熟悉,并对相关标准的规定有一定的了解,为了施工的方便,钢筋翻样要做到灵活运用。

一般情况,在施工大梁的主筋时,需要在柱节点处弯起锚固,不仅施工量大,而且施工难度高。所以,为了方便施工,可以采取一下施工方法:转换大量最上面一排的面筋向下弯曲,然后锚固到底筋以上;最下一排的底筋中的主筋向上弯曲25度,不再弯锚其他的钢筋。这样做增大了节点间的空间,方便后来的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转换梁上部的主筋接头应设置在跨中的三分之一跨长内,下部主筋接头设置在离支座的三分之一的范围内。在主筋下料时,应当调整好每根钢筋的接头位置,方便接头的焊接和以后的施工。并且对转换梁中的主筋进行编号,方便在钢筋就位时与顺序相对应,方便安装。

钢筋连接方式。转换层中钢筋类型繁多,其位置不同,受力情况也不同,因此在连接钢筋时,应当根据钢筋的不同部位的受力情况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处理。在连接转换层中大梁的主筋时,一定要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切在连接时不能损害到钢筋。一般情况下,工程中采用较多的连接方式是冷挤压连接法。而一般采用电渣压力焊方法连接转换层上的柱钢筋以和竖向分布在剪力墙上的钢筋。可采用闪光焊接法连接转换层上的主梁腰筋和钢板筋等。对于一些受力较小的钢筋,则可以采用绑扎的连接方式。

2.5 浇筑混凝土

在转换成施工时,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浇筑。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遵循以下施工原则:

一般浇筑混凝土时应当选择在白天进行,并且浇筑时应连续不断。封层浇筑混凝土,每一层浇筑的厚度一般应在300mm到500mm之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分层浇筑时层与层之间的浇筑时间间隔应为2小时左右。

振捣混凝土时,一般是以机械振捣为主,在机械振捣不方面的情况下采用人工振捣。插入振动器时,其插入点应当在振动器的半径的1.25倍的范围内,不能离振动棒距离太远。

在浇筑转换层的楼板时,为了防止漏振混凝土,应采用平板振动器和插入式振动器联合对其振捣,并且使平板振动器搭接成排进行振捣,从而确保混凝土振捣的密实度。为了保证楼板浇筑的混凝土的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应当在在柱墙筋上面设置高度标示,从而方便判断混凝土的厚度。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施工时,其布管应当合理,根据施工顺序和留设的施工缝,浇筑前应当提高送水水压,保证管道和泵体充分湿润,有利于混凝土的浇筑。

结语: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大梁式转换层结构由于其较多的优点,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高层建筑转换层中。但是在大梁式转换层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根据很多的工程实例,对大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中的重点技术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希望有利于知道实际的工程实践。

参考文献:

[1] 夏中表,金时州.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J].科技资讯, 2011,(06) .

[2] 周青松.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 2011,(02) .

[3] 王锦洪.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J].广东科技, 2010,(02) .

上一篇:工民建中的防水防渗施工工艺探究 下一篇:经济效益视角下的水电管线改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