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先生”李玉湛

时间:2022-08-08 11:44:46

上期我们曾讲过云南省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赵藩。赵藩童年时期曾经是一个为避战乱随父流浪的少年,在金沙江的清军军营里,认识了丽江人李玉湛,深得其赏识,在他的影响下开始读书识字,学业大进。那么他的启蒙老师李玉湛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今天来说说他。

李玉湛,字会侯,晚年有一个自号叫“一笑先生”,大概取义人生穷通顺逆一笑置之,心胸旷达,人生参透,淡泊无欲。李玉湛本是冲着科举应试去读书的。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十余岁即补博士弟子员,到省城五华书院受业,三年时间纵览院内全部藏书,他曾说过“两字功名唾手拏”,尽显一个恃才少年的自信轻狂。但命运捉弄,身经几次考试他都没能遂愿,只好回到家乡,读闲书,写闲诗。

清末“乱世十八年”来时,他投笔从戎,在清军练目张润的手下当一个文员幕僚。这时,他正当年富力强,胸怀报国济民的壮志。在军旅行营中,他触景生情,写下了不少诗作。如果用中国古代文学的风格流派的分法,他可以算是丽江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描绘边塞风光、反映征战军情,类似于唐代的高适、岑参等。

以前我们讲到过一个穷凶极恶的清军总兵叫张正泰,他曾两度危害丽江,残酷地杀害了丽江700多回族民众。当他第二次来犯丽江时,知府辛本务已派出赵准为大团总的地方团练坚守关坡两关,但因为兵力不敌,赵准、和献楚、龚鉴亭等英勇战死。李玉湛悲愤莫名,写下著名的《哀三君》:“山雨秋不断,岩崩落雪电,草木忽难支,靡然各萎顿”。当听说和献楚、龚鉴亭的家属被张正泰满门抄斩后,李玉湛更是义愤填膺,写下了“巢覆无完卵,合门同衅鼓,老母逾古稀,临年死棰楚;鸟鸟区区情,九泉恨难补;爱弟复何辜,痴子亦随父,人孰无一死,悲君死独苦,低头掩酸鼻,忍泪入环堵。”同时,对他们为了保境平安不惜舍命舍家的精神赞叹不已:“岁寒松贞见,风疾劲草知;猛虎既遭缚,遂为群犬欺,责重一身微,鼎镬日如饴,骂贼有余勇,懦夫为之移”。这三首诗是作者最具代表性的诗作。

在军旅奔突的劳顿中,李玉湛耳闻目睹了从丽江金沙江畔到藏区的乡土民情,并用饱沾热情的诗笔写下那里纯朴的人际交往和货物交易情景。这似乎是身处战乱流离中李玉湛向往平静生活心境的一个写照。

他的《江村杂咏》写道:“桑麻倚江浦,贫富一区田,秋水落三涨,春蚕起四眠;家家养鸟喙,处处下鱼筌,谁与杖头挂,村酤不卖钱”。见到德钦一带藏族的集市贸易,他是这么写的:“日中为市走摩肩,货殖何曾见一钱,商贾有无通宜处,淳风犹是古皇前”,不论丽江江边一带,还是德钦藏地的百姓,地里长的,家里养的,树上结的,“藏香藏佛藏红花”,都被拿到集市上来交易,但他们从来都不用钱币,而是以物易物,各取所需,李玉湛称他们是“人情厚处可多嘉,馈赠从来不吝啬”。他的一首叫《梨巴舞》的小诗把藏族纳西共舞的民间舞蹈描绘得如在眼前般生动:“左擎牦尾右摇鼗,燕接凫连柳絮飘;窈窕双鬓随进退,纤纤不似小蛮腰”。

咸丰、同治年间,滇西动乱,考科停止,李玉湛转徙各地,复科时,他应试中举,已年满43岁,任雪山书院山长。晚年,李玉湛家境艰难,但他仍勤奋嗜学,常写诗以抒怀,“吟声若出金石”。他将自己的诗文编为《畏人前集》、《畏人后集》、《驱我集》、《倥偬集》、《容与集》,并写了各集的序跋。他死后,由剑川赵藩将他的作品重新整理编辑,取名《一笑先生诗文集》。

李玉湛生活在政治腐败、国家多难、社会动乱不安的年代,他空有才华和抱负,却不得为时所用,一生坎坷,郁郁终老。

老德

原名和继军,资深媒体人,民族文化专家,脱口秀主持人,供职于丽江市广播电视台。“饶舌的人脸有光”,纳西人这样评价他。

上一篇:陈惠敏 黑道的告别 下一篇:不想把生活搞得太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