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古董编出新故事

时间:2022-08-08 11:31:38

假古董编出新故事

《三国演义》问世的时候,辽东的满人,还是明朝旗下的百姓。

汉人的通俗小说,对周边懂汉语的少数民族,一向都有强大的吸引力。满人接触到《三国》,应该稍晚一点,但他们对这部小说的热爱,却比谁的劲头都大,甚至超过了汉人。能读的,直接读书,不能读书的,就听故事,听人说书。后来入关之后,闲着没事,自己说唱,讲的也是三国故事。

如果没有满人200多年的统治,三国人物,尤其是关羽,绝不会有后来的地位,成了举国崇拜的关圣帝君。从南到北,哪怕一个小村庄,也会有座关帝庙,至今香火不断,让他的主公刘玄德望尘莫及。皇帝提倡忠义,从来如此,但借助一个小说人物把忠义弘扬起来,还就是爱新觉罗家的人才能干出来。

不过,作为三国迷的满人,迷小说迷久了,也会走火入魔。很多人会把小说当真,而且一板一眼地当真。满人出征,经常会流传关帝助阵的传闻,动辄就有人说,看见关帝庙里的赤兔马都流汗了。但凡有了这样的传闻,将士的斗志就比较高。反过来,三国故事,也不尽是正能量。比如关羽最后栽跟头的荆州,就让满人有诸多的担忧。一个满人贵族,被任命为荆州将军,吓得不敢赴任,说是荆州连关老爷都守不住,我怎么守得住?帮助雍正做了皇帝的隆科多舅舅,酒喝多了,总喜欢自比辅佐后主的诸葛亮。雍正知道了,心里就不高兴,你成了诸葛亮,我变阿斗了。最后,隆科多舅舅也就栽了。

到了晚清,三国故事,魅力不减。说别的满人也许插不上嘴,说三国,个个兴奋莫名。号称晚清最聪明,也最开明的三个满大臣之一的端方,对收集古董有特别的爱好。有一个玩意,是端方的最爱。那是一个石头的井口,据说,这个井口大有来历,是当年长坂坡上,刘备的二位夫人之一的糜夫人跳井的那口井的井口。这玩意是怎么被找出来的,我不知道,只知道端大人相信它是真的。推想起来,大概是井口上被人刻了些纪念糜夫人跳井的字。

端方很在意这个井口,按他的说法,当年赵子龙原本是要让糜夫人上马,他保护幼主和夫人走的,但在曹操的百万大军中,步行怎么可能走得脱?如果糜夫人不跳井,幼主阿斗就活不了,赵子龙也得死,幼主活不了,赵子龙活不了,诸葛亮也就不用辅佐后主了,后面的故事,就没有了。所以,蜀汉的成败,关键在于糜夫人得跳井自尽。跳井怎么的得有口井,所以,这口井就成了历史走向的关键。自然,这井口,就太宝贝了。

其实,长坂坡赵云救幼主的故事,只是故事而已。当年刘备在新野撤走的时候,赵云是负责家眷保护来着,但哪里有小说讲的那般凶险?哪里会有如此神的人,能从百万军中单人独骑逃命出来的道理?《三国志》上说后主刘禅当年长坂坡受困,的确是赵云带出来的,但是跟他的亲妈甘夫人在一起,没糜夫人什么事。

既然糜夫人跳井这事,原本就是故事,那么所谓的井口,顶多是后人(最早也是明朝人)比附出来的假古董。把假古董当真,而且借题发挥,看来,在这块土地上,很有传统。假古董当真了,也有好处,可以编出新的故事来。

上一篇:“恋药心理”危害大 下一篇:文姬苦衷谁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