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与膀胱

时间:2022-08-08 10:59:00

本刊在2011年3月号曾专文介绍过《人体的“清道夫”――肾》,本文着重谈谈人体的“污水处理池”――膀胱。

有的人觉得吃好喝好是种幸福,有的人认为有钱有势是种享受。其实就人的身体而言,“能进能出”才是最健康的!

“能进能出”?就是能吃得下喝得下,还能顺利排出来!无论大便小便,排不出来的时候就难受了!

尿从哪里来

人体由肾脏处理排出体内没有用的液体,称为小便。正常人的新鲜尿,一般是清澈透明而带酸性,有时因含尿酸过多,排出不久即生成尿结晶。人体缺水时小便多为黄色,而尿呈红色(淡红色)、酱油色或脓性等都是病理现象。

小便生成包括三个基本过程: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的滤过,形成超滤液;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集合管的过程中经过选择性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后形成尿液。

健康成人24小时尿量约为1 000~2 000毫升,新鲜尿液清澈透明,pH值约6.5。尿量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一般白天比夜间多,也与饮水量、运动、出汗、室外温度等有关。

肾脏产生的尿液,在排出体外之前,由膀胱负责收集贮存。膀胱是人体腹部最下面骨盆底像热气球样的器官。当我们越来越在乎心、肝、脑的时候,也应该在乎一下自家的“污水处理池”――膀胱了。

下面就来参观参观咱这个“污水处理池”――

一看:“水池”到底有多大

膀胱的平均容量,正常成人约为300~500毫升,最大容量为800毫升。女性膀胱容量略小于男性。新生儿的膀胱容量是成人的1/10,容积小,且位置较高,所以咱得说一句“孩子尿床你别怪,存尿罐是个小口袋”。老年人膀胱肌张力降低,容量增加,贮存量增大,但前列腺容易增生,然后就会抢地方,挤压膀胱,自然就容易出现尿频、尿急的症状。

二看:这个“水池”能伸能缩

膀胱容量是可以变化的。怎么能变化呢?请看膀胱的结构(图1)。膀胱壁富有伸展性,由肌层、黏膜下组织和黏膜构成。膀胱上皮细胞是移行上皮。何谓“移行上皮”?膀胱空虚的时候,细胞“聚集”,上皮细胞有8~10层,各个细胞都鼓鼓的;膀胱装满的时候呢,上皮变薄,有3~4层,细胞也扁了。为什么啊?得给咱们的废水“尿液”腾地儿啊!另外,在移行上皮下面的固有层中含有较多的弹性纤维,就像橡皮筋一样,时刻准备着,努力做到足够伸缩。

三看:膀胱的左邻右舍(见表1)

俗话说得好,“人向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瞧瞧,人的身体设计得多么合情合理。膀胱在腹部是最下部的脏器:位于骨盆腔前部,空虚时上界约与骨盆口相当。

四看:膀胱常见疾病

膀胱最常见的疾病有膀胱炎、膀胱结石、膀胱癌等。这些疾病最容易发生在特定的地方――膀胱三角(图2)。在膀胱底部有一个“三角形区”,称为膀胱三角,位于两侧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膀胱的下部有尿道内口,膀胱三角的左右后上角是输尿管开口的地方。此区域缺少黏膜下组织,肌层与黏膜结合紧密,故无论膀胱充盈或空虚,其黏膜均保持平衡状态,都不形成皱襞。请注意,这里是直接接受上流水源冲刷的地带,很容易受伤!是不是想起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水流入海处泥沙最容易沉积!除了癌肿,结核等疾病也是在这里发生较多。

膀胱炎 占尿路感染中的60%,主要的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耻骨弓上不适等,一般没有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约占75%。可想而知,这是“邻居”惹的祸,紧挨着排便之处,难免不染菌啊!此病以女性多见。原因在于女性尿道较男性短而宽,且较直,所以细菌容易侵入,自然容易引发尿路感染。故女性容易患“膀胱炎”。

膀胱结石 原发性膀胱结石多由营养不良所致,现在除了一些边远山区多发于婴幼儿外,已不多见。继发性膀胱结石主要继发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随着人寿命的延长,此病也逐渐增多。膀胱结石多为草酸钙、磷酸钙和尿酸混合性的,一般为多个较小结石(图3)。看看,这就是尿酸的“自产自销”。

膀胱癌 癌的好发部位在膀胱侧壁和三角区近输尿管开口处(图4)。膀胱癌没那么可怕。为什么?第一,发病患者多在50~70岁之间,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3倍,由此看来,膀胱癌不爱欺负女同胞,也不爱伤害年轻的生命;第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10年生存率最高可达到98%。只要足够早,预后就够好。

膀胱癌早期会有什么表现呢?无痛性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如果是肉眼看到带血色的尿(肉眼血尿),那可得注意了。另外,还有显微血尿,即在显微镜下可发现尿里有红细胞,这一点就得在检查中发现了。所以,请注意了,50岁以后的男性,定期体检很有必要。

上一篇:黑痣应该“点”掉吗 下一篇:产房里的“人间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