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棉纺行业: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时间:2022-08-08 10:43:27

2010棉纺行业: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2009年,中国经济进入新世纪以来遇到了最严峻的困难,中国棉纺织行业也度过金融危机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

按照温总理以“出手要快、出拳要狠、目标要准、作风要实”的16字方针,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基本方针、出台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结构性减税、支农惠农政策,也包括4万亿基础项目投资等。正是这些政策的出台,确保了中国经济保持了8,7%的增长,中国在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的企稳回升。09年棉纺织、色织工业运行总的说来是:产品产量、效益、投资全面回升;出口形势仍不乐观,经济效益呈现复苏,但全面好转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定。全年行业运行呈企稳回升态势

2009年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速明显,纱线2393万吨;化纤产量2726万吨,增长最为突出;毛线32,5万吨;毛机织物4,95亿米;布产量567,4亿米,其中牛仔布29亿米,增长3,5%,色织布31,5亿米,增长5%;服装237,5亿件,增长6,94%。与上半年负增长相比,多数产品产量保持了逐月增长,产销率达到97,6%。内销比重逐年增加,07年统计规模以上企业内销比重从2000年占67%增加到77%,08年纺织内销比重达到79%,09年纺织内销比重达到80%。

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减缓。2009年纺织服装出口1713,3亿美。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出口下降幅度较大,全年出口626,02亿美元,下降12,77%,降幅与上月比减缓1,6个百分点,其中棉纺织品出口180,14亿美元,下降13,48,降幅比上月减缓2,9个百分点。出口严重下降反映了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市场需求增跃乏力,危机仍然影响国际经济。

经济效益回升。2009年l―11月统计,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3,42万亿元,纺织工业利润达1331,5亿元,比08年增长25,3%,平均利润率4,039%,比去年同期增长0,59个百分点;其中棉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350,37亿元,增长14,12%,增幅提高2,1个百分点,棉纺织业利润率达到3,94%,比同比上升0,53个百分点。从利润结构来看,规模以上l 1701户棉纺织企业统计,两极分化仍比较严重,利润主要是占l,3的企业完成的。l,3企业(4186户)完成利润330,2亿元,占棉纺织全行业利润的94,25%左右,2/3企业(7050)利润只有7,08亿元,平均利润率只有0,17%,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这说明大多数企业仍然面临困难。投资增长,中部地区投资加快。2009年纺织工业投资3102亿元,同比增长13,86%,同比增幅上升7,1个百分点,投资明显回升。棉纺织工业也出现投资增长形势,棉纺织行业投资794,2亿元,增长1 1,25%,与上年同期投资下降5,86%相比,增幅上升17,1个百分点。2009年棉纺织业投资总额增长,仍使产业先进的设备拥有率继续提高,全国环锭细纱机已经达到1.1亿锭,各种类型的紧密纺已达到430万锭,同比增长了19,4%,清梳联增加215套,配套纱锭达500多万锭;自动络筒机增加2152台,其中进口1270台,进口量同比下降28.3%。无梭织机增加2.3万多台,其中进口6015台,尽管进口量同比下降48.28/%,但国产无梭织机的增长使行业无梭织机比重从上年的42.10%提高到42.84%。转杯纺纱机进口78台,下降13.33%。这些国内外21世纪最新设备,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以来的稳定增长态势,且增速有望比2009年进一步提高,将继续对纺织行业的回升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行业发展制约因素仍然存在。2010年纺织行业回升向好,但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定,还没有出现根本好转。面临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原料及劳动力价格上升,纺织企业的成本压力明显增加。二是金融信贷方面,虽然2010年国内货币政策仍将保持“适度宽松”,但随着国内通货膨胀预期加强,近期央行已两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能出现“适度紧缩”,纺织企业融资难问题将会突出。三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案件明显上升,各国都矛头指向中国。四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益加大,会进一步增加纺织行业出口的难度。五是招工难,棉纺织行业劳动强度大是不争的事实,工资水平偏低,招进来留不住,迫使企业提高工资,这将成为困扰棉纺织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问题。

2010年棉纺织行业的发展要点

2009年中国棉纺织克服重重困难,保持了纺织经济的增长,下降的势头减缓,效益回升。新的科学发展时期,那种忽视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盲目扩大低水平的加工能力、忽视生态环境的治理、片面依靠出口的经济发展方式应当改变。

技术改造工作仍然是企业调整升级的重要工作,实践证明,坚持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是纺织产业振兴、升级的有效手段。棉纺织行业除了过去公布的淘汰建国前和“1”字头全部纺织设备外,又公布了“A”字头细纱机也在淘汰系列。并提出采取“等量置换”和“减量置换”办法淘汰落后产能。各地政府都有分解任务,不能按期淘汰任务的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行业还要继续通过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的步伐;提高吨纤维制品的附加值、抓好品牌建设;企业要重视建立新产品开发的战略联盟;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本文摘编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三届九次、色织行业协会四届九次理事大会上所做《加快结构调整、坚持科技创新,推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的报告。)

上一篇:棉纺行业共商“家事” 下一篇:订单下的烦恼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