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价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时间:2022-08-08 08:51:11

市价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政府制定价格行为,提高政府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促进价格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切实维护三者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试行)》等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物价部门制定价格,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制定(包括调整,下同)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时,有关受理申请、调查论证(听证)、审议审批、公告执行、跟踪调查和定期审价等公务活动。

政府其他部门依据价格管理权限制定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时,按照国家计委《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试行)》执行。

二、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时,应当遵循本制度。法律、法规或上级另有规定的以及上级有规定作价办法和程序的从其规定。

三、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和效率的原则。

四、制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一般应当依据有关商品和服务的社会平均成本、市场供求状况、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价格。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的,还应当参考国际市场价格。

五、受理申请。

价格主管部门收到申请人要求制定价格的书面申请报告,应当指定相关职能科室对申请人进行鉴定,并对申请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结论。

受理申请应对申请报告开展初步调查,初步调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制定的价格是否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

(二)制定的价格是否列入价格听证目录;

(三)制定价格的具体项目、现行价格水平、建议制定的价格水平、单位调价幅度、单位调价额、预计调价总额;

(四)制定价格的依据和理由;

(五)制定价格对相关行业及消费者的影响;

(六)制定价格的相关数据资料,包括会计报表和该商品(服务)近三年来的成本变化情况以及毗邻地区同项目的水平和类似项目的比价资料;

(七)价格申请人经营资格证明。

申请材料不齐备的,应当要求申请人限期补正。

不予受理的申请必须具备下列情形之一,并于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由承办科室经本机关分管领导同意后,告知申请人:

(一)申请制定的价格不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

(二)申请制定的价格不属于价格听证项目、且不在定价权限内的;

(三)申请制定价格的依据和理由明显不充分的。

上述申请人可以是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或经营者。政企不分的行业可以由行业主管部门担当申请人。

六、调查论证。

制定没有列入价格听证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承办科室受理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同时或分别开展以下工作:

(一)进行市场供求和社会承受能力调查,并对价格、企业成本、社会平均成本开展认证,分析市场供求和价格、成本的变化趋势;

(二)制定或调整生产技术性较强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可以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评审;

(三)选择座谈会、论证会、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在充分听取有直接利益关系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提出制定价格的初步方案。

制定列入价格听证目录及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听证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应当按照政府价格决策听证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审议审批。

制定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集体审议,由主管领导召集相关人员,听取制定价格的汇报,询问有关情况,审议并作出是否制定价格的决策意见。集体审议可采取下列方式:

(一)涉及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以及社会影响较大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可通过价格工作重大事项协调会商制度方式审议决策;

(二)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可由承办科室集体审议,报分管领导审批。分管领导认为事关重大的,可按价格工作重大事项协调会商制度办理。

承办科室或承办人员提交集体审议的材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制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成本调查或认证资料和相关背景材料;

(二)制定价格的初步方案;

(三)制定价格对申请人、相关行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四)社会各方面对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五)经过听证的,还应当提交附有听证会议代表签名的听证会议纪要。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报告(申请材料不齐备的,以补正日期为准)后30个工作日内作出制定价格的决策,需要报上级价格主管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审批的,应当在此期间提出上报意见。需要听证的价格决策,时限按政府价格决策听证的规定执行。由于客观原因难以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决策的,承办科室应当说明理由并提出价格决策的最后时限,经分管领导同意后可适当延期。

八、公告执行。

承办科室对制定的价格应当制作正式文件,并按规定程序印发,除涉及国家秘密外,必须按照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规定予以公布。

九、跟踪调查。

制定价格方案公布执行后,相关职能科室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价格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跟踪调查,了解价格政策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

十、定期审价。

相关职能科室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对列入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的重点商品和服务价格定期审价。审价的内容包括:

(一)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执行情况;

(二)原制定价格的依据是否发生变化,企业经营情况、成本、劳动生产率和市场供求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三)政府制定价格的原则、形式和方法是否仍然符合实际情况。

定期审价期限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不同商品和服务的性质、特点等因素确定。

十一、价格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科室可以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和社会各方面的反映、或者审价中发现由于制定价格决策的依据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价格水平明显偏高或偏低的,按照规定的定价权限直接制定或建议调整价格。

价格主管部门直接制定价格时,应当遵循本制度第五、六、七、八、九、十条的有关规定。

十二、制定临时性价格,应当参照上述有关规定,可用价格报批单形式审批,承办科室应当签署审核意见,提交分管领导审定。

十三、价格主管部门及其科室、人员违反本制度,不按规定程序作出制定价格决策的,由上级价格主管部门或本级价格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对造成重大影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常熟市物价局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四、对国家行政机关收费标准的制定或调整,参照本制度规定执行。

上一篇:干部保健疗养安全应急预案 下一篇:清代华北的农业改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