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巨头马士基的运作模式分析

时间:2022-08-08 08:32:50

海运巨头马士基的运作模式分析

1928年7月12日,马士基航运公司历史上第一艘货轮LESIE MAERSK号装载着3600吨货物于美国东海案的巴尔的摩市启航,满载着梦想穿过巴拿马运河,驶向亚洲……从这一刻开始,马士基航运开启了近百年的航运路程。作为马士基集团的海运分支,马士基航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承运人,服务网络遍及六大洲,市场地位行业领先,不仅如此,其管理、技术、服务和理念总是领先于业界并为其它航运企业竞相模仿和借鉴。这个拥有超过500艘集装箱船和1,900,000 多只集装箱,年运载量达1,700,000TEU[1],网络覆盖全球125个国家,并长年荣获业界各项殊荣的航运巨头究竟是通过怎样的运作模式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程而走到今天的呢?笔者以当前经济形势下的现代化跨国企业管理为视角,对马士基运作模式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中国航运业的发展以参考和借鉴。

一、全球网络的构建

(一)航运业务的起始阶段

20世纪20年代,国际贸易开始萌芽,在不定期贸易中,船舶根据需要在港口之间运营;A.P.穆勒看到了班轮运输的锲机,于1928年与福特汽车公司签订了相关协议,开始了班轮运输的处女航,从此,马士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班轮运输。

(二)开辟新航线和集装箱运输

二战后到60年代末,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开始建立,跨国公司迅猛发展,资本的国际流动加强,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国际贸易活动逐渐活跃起来。整个世界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各国企业集团为争夺世界市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并纷纷调整自己的竞争策略和方式。马士基也开始进行公司重组,在恢复战前“巴拿马航线”的同时,逐步扩展班轮业务,并开辟新的航线,传统的不定期业务逐渐萎缩。1956 年 4 月 随着IDEAL X 搭载的集装箱从新泽西州纽瓦克港前往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港,在海洋中蕴育而生的集装箱运输业开始出现。新航线的开辟和集装箱运输的产生为日后集团多元化发展积累了充足的资本。

(三)多元化集团业务的支持

20世纪70、80年代,世界经济飞速发展,频繁的国际贸易活动给运输业带来了新的机遇。1973年,马士基航运公司在丹麦哥本哈根建立的马士基集装箱航线部,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并于当年签订了一份在 1975-1976 年间交付 9 艘快速集装箱船舶的订单,这标志着 A.P.穆勒集团历史上最大型项目的正式启动,随后 20 多亿丹麦克朗的投资被马上注入,用于建造各类船只、码头、集装箱以及与此新业务相关的营销及促销活动。随着专业化的集装箱装载需求越来越高和信息、单据流动速度的加快,马士基物流公司(原名为 Mercantile)成立,开启了门到门运输的专业化服务,扩展了马士基集团的业务范围,同时也为航运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大势扩张和全球网络的建立

随后的90年代至2008年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马士基逐步走向了兼并、收购、整合的道路,借助现有的资源,并努力在全球开设新的办事机构,并以此来壮大和扩张自己的服务网络和抢占市场分额。1993年,马士基收购了宝隆轮船公司 (EAC)以及其在远东和澳大利亚地区的一些业务和机构;1999年,A.P. 穆勒集团收购了南非集装箱班轮公司 (SCL) 及其相关班轮业务;1999 年 12 月,A.P.穆勒集团收购了海陆服务有限公司的国际集装箱业务,并与 A.P.穆勒集团公司进行了整合。2002年,随着油轮业务和大宗业务量的增加,A/S Dampskibsselskabet TORM 将其班轮部、TORM 航运部出售给了 A.P.穆勒集团,此次收购大大强化了马士基海陆公司与南非国家航运公司在上述各区域的覆盖力度;2005 年 8 月,A.P.穆勒-马士基集团收购了铁行渣华公司的全部业务。虽然据马士基年报显示,从2006年开始集装箱业务出现亏损和下滑,但毫无疑问,大势扩张的市场战略和全球网络的建立仍然使其垄断着行业的霸主地位。

二、锐意革新的管理

(一)领先的网络系统和技术支持

马士基的网络系统和技术支持在业界可谓首屈一指,它投入巨额资金与IBM合作研发航运管理的相关系统,其目的是通过综合完善的通讯系统和高效的信息流管理来实现无纸化、流程化的专业化操作模式和高效的运输,这对于一个横跨125个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来说无疑是有利的,虽然网络系统过于庞大以至于公司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来对系统进行更新、维护和人员培训,但这领先的技术还是为公司带来了有效的管理和高效的运输。公司按照职能的不同研发相关的系统,通过各系统的相通性实现统一管理,体现出职能的细分和精确化操作,如运价系统,财务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集装箱管理系统、单证系统、航线查询系统以及系统工具等等;职能细、系统多、各系统之间又相互联系构成了这个先进跨国公司的现代化管理,它实现了对客户、部门、资金链、供应链以及运输的有效电子化管理。并通过独有的员工身份识别代码来对公司进行责任制管理,每位新入职的员工都会收到一个根据自己名字命名的独一无二的代码,当进行系统作业时,每一步动作都会记录在系统里以便有根可循,这确保了运输的准确性,当然也对员工工作的精确度提出了挑战。使用有效的CRM管理方式,通过选择大型跨国集团作为重点客户进行专门管理,签署全球协议,以优惠的政策长期合作;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在记录每位客户、、公司的详细信息的基础上生成一个唯一的识别码进行统一管理,这一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一般员工无法调出所有客户的信息,只有通过公司名或代码才能查询,这有力地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和运输的准确性。

(二)创新的服务意识和不断完善的服务体系

作为服务业的航运业不仅要在网络、技术等硬件上锐意革新,也要对服务质量这一“软实力”不断创新。在这一点上,除了通过不断培训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增强服务管理,马士基仍然在不断寻找新的服务方式来增强效益和减少成本。 针对客户的门户网站提供网上服务,包括订舱、签发提货单和到货通知、货物跟踪和查询船期等服务;逐步与码头、进行战略合作,签订协议,帮助其建立现代化的管理、EDI(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和港口作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增强码头和对船公司的服务,实现服务的双赢;一些服务外包给相关,如有的码头采取铅封和设备交接单的管理以及放箱手续外包给驻码头的,使得操作更加便捷、成本更低廉,但对得进行有效评估和管理;从2007年开始公司进行内部整合战略,通过人员、部门以及运营片区的调整和整合,精简机构、降低运营成本,到2009上半年为止,降低运营成本的全球战略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呈现出了良好的应对。

(三)重视企业文化的塑造和人才的培养

经过近百年的运作,马士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并不断通过视觉识别系统、经营理念、培训和管理来强化。通过全球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CIS)树立领先的企业形象,全球的办公系统都无一例外沿用马士基蓝白相间的视觉识别系统和装修风格,并指定固定专业化供应商,强化供应链管理,使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和视觉设计融为一体,鲜明地突出其经久不衰的企业形象。注重经营理念的塑造,“小心能使万年船”是马士基的核心理念,他要求每位员工能在自己每日琐碎的工作中去尽量高质量地完成所有工作,保证万无一失的运输方案,增进公司的服务质量和维系良好的声誉;对于大家庭的管理要求员工本着“不懈的关怀”的精神,互相帮助,互相学习;针对当前环境恶化的现状,公司又提出了新的理念,即与海洋和谐共生和尊重自然,这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盈利,还要产生正面的外部和社会效应。在培训机制上,马士基注重根据个人特点来安排职位和设定培训计划,重视员工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并在全球各大片区都设有培训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增强员工的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和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在激励机制上,马士基设立了创新奖来鼓励员工保持积极的创新精神,每位员工每年都有机会向公司提出自己在控制成本、提高效益上的创新之处或创新的见解。

三、积极的环保政策

海运是最节能、最环保的运输方式,作为一家集装箱航运公司,其能源消耗与排放是巨大的;对于航运公司来讲,需要格外小心地对待――包括如何利用资源、如何优化运营、如何处理废弃物。环保行船需要一种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同时还要兼顾长期经济增长。在这点上,马士基率先在航运业里起到了排头兵的表率作用。

(一)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政策通过环境管理系统执行。该系统通过一套统一程序――即确认环境问题、设定改进目标、制订行动计划、贯彻执行、检验审查,实现环境改善和达标;并注重对员工环保意识的培训;除了总体的环境管理项目,公司下属的每一条船均需进行年度环境影响审查,并设定各船环境改善目标。例如,制订的要达成的目标包括废弃物分离、循环利用项目和降低能耗计划;此外,企业注重环保认证,其自有船舶和环境管理系统均已通过 ISO 14001 环境管理系统标准认证。2006 年,马士基航运公司已有 40 多艘船舶通过了外部审计人员的审计。

(二)与国际组织和客户的战略合作

包括与“企业社会责任”(BSR) 、欧洲主要的环境与交通协会“运输和环境网络”(NTM),以及“丹麦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Denmark) 等等;许多引领风尚的客户希望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且这样的客户越来越多,这都有助于促使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环境绩效。

(三)环保策略

设立能源和减排工作组致力于通过一系列组合项目来减低废气排放,降低舶的燃油,与当局合作,如在加利福尼亚州,船只离岸 24 海里时改用低硫燃油,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关注海洋环境,防止因漏油和压舱水对海洋的污染,并于相应处理系统开发商紧密合作;采用防污涂料对船体进行涂刷;开发新的油渍处理工具,处理油渍废弃物,并制定船上垃圾管理计划,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于废弃船舶实施回收计划;并不断寻求新的有利于环保的运输方案。

结束语: 航运业的兴衰是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日益恶化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以及“后危机时代”的到来,马士基航运乃至全球航运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崭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中国航运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是否能在新的时代特点下凭借本土优势,在借鉴跨国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并本着环保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不断进步,还得靠国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注释:

[1]TEU:是英文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的缩写,是以长度为2O英尺的集装箱为国际计量单位,也称国际标准箱单位。

参考文献:

[1](英)奈杰尔・斯莱克等.《运作管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2](美)克里斯托弗.巴特利特(Christopher Bartlett)等.《跨国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4.

[3]蔡玉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4]王晓东.《现代物流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

[5]北京中经纵横经济研究院.《2007-2010年航运物流行业兼并重组》.行业研究报告. 2009.

[6]www.省略 / 马士基官方网站.

上一篇:创新外贸经营模式的探索 下一篇: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现状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