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山上过大年

时间:2022-08-08 08:23:29

布谷鸟在寨子旁边唱起了动听的歌儿,山坡上的樱花也露出了粉红色的脸庞,当早春的气息刚在大地上呈现出来,我正行走在云南边陲时,得知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上的基诺族同胞们将在2月6日集体过大年,欢度自己一年一度的传统盛大节日――“特懋克”节,我便直奔基诺山上的基诺族乡,踏上了和基诺族同胞一起过大年,探秘基诺山之旅。

在基诺山基诺族乡的所辖境内行走,使人有来到世外桃源之感,这里因为属横断山系无量山脉末梢的中小丘陵地带的亚热带边缘山区,只见境内山峦起伏,雨林神秘美丽,莱阳河、巴卡河、小黑江和南星河等河流宛如几条飘舞的玉带,唱着欢歌绕山而过流向远方;那一个个独具特色基诺人住的竹楼,外形就颇似“孔明帽”组成的基诺族山寨星落棋布似的散布在向阳绿色的山坡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美丽神秘的基诺族

基诺山是全国56个民族中最后一个被认定的少数民族――基诺族的聚居地,有着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神秘的民族文化。“基诺”是本民族的自称,意为“舅舅的”,也就是说这是个很尊重舅舅的民族。他们自称是孔明的后裔,攸乐(基诺的古称)本是蜀国丞相诸葛孔明的属下,传说三国时随孔明南征,落伍在今基诺山一带未能随主力回归而被丢落于此,成为当今基诺族的先民,后被人称作“攸乐”(丢落)。他们的“成人礼”、“特懋克”节等民族节日,风情独特而又神秘;这里还是西双版纳的六大古茶山之首――攸乐茶山,所生产的普洱茶闻名中外,攸乐古茶的来源据传说是诸葛孔明担心这支丢落的队伍无法生存下去,就把拐杖插在地里,使其生根发芽长成茶树,让基诺人得以种茶为生……

58岁的资切是一位闻名基诺山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对基诺族的民族文化有着很深的研究。在资切老人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到了巴坡、巴飘等几个基诺族山寨,我们所到之处只见每个寨子都充满了过节的气氛,各家各户都在忙着为第二天的集体过大年的年夜饭做准备。姑娘们在整理着从山中采来的各种特色野菜,老大妈们围坐在火塘边烹饪准备过年的菜肴,随着四起的袅袅炊烟飘向空中,那芭蕉叶烤鱼、酸笋牛肚、油炸干巴等诱人的香味在寨子里弥漫、升腾……一说到基诺族的过大年“特懋克”,资切的脸上不禁充满了自豪感,他告诉我:基诺族集体过大年的节日名称是“特懋克”节,是基诺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而特懋克是基诺语,“特”意为打铁,“懋”是盛大,“克”有节日之意,即盛大的打铁节。传统的特懋克节过3天,其内容分别为:第一天祭鼓(跳人鼓舞),第二天举行打铁仪式,第三天是耕地仪式。而关于“特懋克”还有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在远古时代,一位妇女婚后怀胎达9年零9个月时,肚里的男孩子咬断了她的7根肋骨后跳了出来,一手拿火钳,一于拿铁锤,出生后就打起铁来,从此基诺人就有了铁器。基诺族为了纪念打制铁器的祖先,也就有了打铁节。

跳起鼓舞过大年

一声长长的鸡鸣撕破了山寨静谧的夜幕,巴坡这个古老的基诺山寨也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了。沙车老人今天是寨子里起得最早的人,因为他是寨子里的卓巴,今天是基诺人过大年的第一天,他要去敲响放置在卓巴房里的大鼓,呼唤人们开始过年了。来到悬挂着太阳鼓的房间里,沙车老人拿起鼓槌用力向鼓面上敲了下去,顿时,那“咚咚――咚咚――”响亮、震撼人心的太阳鼓声便从卓巴房里传出,飘荡在寨子里的每一个角落,又飘向其他的基诺族山寨……

听到沙车老人敲响过年的鼓声,巴坡、巴飘等10多个村委会所属村子的基诺族同胞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带上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纷纷涌向乡政府前的广场,时间不长那不大的广场上便让密密匝匝的上万人拥挤得水泄不通。这时,只见广场的中央赫然矗立着几面巨型太阳鼓,鼓的边框嵌有10多根红色的细木棍,在阳光的照射下形似太阳放射出的光芒……由山寨内的卓巴、巴糯、卓色、色糯、可补、补糯、奶奴7个头人围坐在太阳鼓下准备进行神圣而隆重的祭祀太阳大鼓的仪式。因为,基诺族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从大鼓里出来的。

祭鼓仪式开始了,长老们依次走到大鼓前嘴里念念有词:追忆创世神话中的阿膜腰北创造世间万物的艰难历程,回顾传说中的基诺族祖先玛黑、玛妞受到大鼓庇护,躲过滔天洪水,繁衍基诺后代的过程,乞求造物主阿膜腰北和祖先玛黑、玛妞保佑基诺后人万事如意、五谷丰登。随后,大长老首先敲响了大鼓,其他的6位长老顺次击鼓祈福后,又进行打铁仪式,以纪念打铁的祖先。

“咚咚!咚咚!”基诺族的大鼓敲响了,浓重有力的鼓声震荡着整个基诺山。身着节日盛装的小伙子、姑娘们跳起了“大鼓舞”。他(她)们围成圆圈,一至两位鼓手站在中间,手握鼓棒,一位主鼓手手中端着酒杯向大鼓洒酒唱起了歌,随后,又对鼓行礼,然后就跳起“乌攸壳”动作,领唱一段,接着大家齐唱一段,当众人齐唱时,鼓手就相应跳起“二扯哥”,如此反复若干次后,大家边唱边跳“特莫阿咪”,在不断加快的速度中人们不时发出“扯―扯―”的呼喊声,顿时,歌声、鼓声及镲的伴奏声,交织成一片欢腾热烈的气氛,使大鼓舞的舞蹈动作更加矫健有力。欢乐、雄健的“大鼓舞”舞蹈中体现出了基诺族同胞那种粗犷健壮的气质。

跳完“大鼓舞”后,一个名叫“噶注列”的舞蹈上场了,只见这只舞蹈队的人们前半部分着崭新鲜艳的节日盛装,而后半部分则破衣褴衫形容枯槁。原来,前面的衣着光鲜者是象征着有了铁器后基诺人的幸福生活,而褴褛猥琐者则象征着铁器使用前的蛮荒岁月。破的旧的被视为去年的物什,走在舞队最后,即寓意甩掉贫穷。他们那精彩的表演得到了大家一浪高过一浪的喝彩声;资切老艺人也吹响了叶笛,诉说着基诺人的新生活,人们敲响了用竹筒制作而成的乐器――奇科,尽情地展示着基诺人那独特的民族文化;欢乐的舞蹈跳了一个又一个,动听的歌曲唱了一曲又一曲,基诺山的人们哟,一个个都陶醉在节日欢乐的歌舞中……

独特原生态的美食年夜饭

夕阳西下,纯朴豪爽的基诺人在为我们敬上一杯杯自酿的美酒时,也为我们端上了一道道风味独特、清香可口的菜肴:酸蚂蚁蛋汤、包烧山蜘蛛、芭蕉花炖肉、包烧水蕨菜……多么有特色的美食!多么有特色的年夜饭啊!面对着呈现在面前的这一道道基诺族美食,我们赞叹不已。我们一边吃着这些别具特色的佳肴,一边倾听乡政府的文书王芳介绍:基诺族的食品除了一些饲养的家禽和自家菜园子里种植的菜、瓜等外,其他的都是来自大自然,附近原始森林里那丰富的动、植物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菜源,山间小河里的鱼;丛林里的野菜、野果、野生笋子等等,而做菜的配料简单而有特点,常用的有香茅草、姜、姜叶、香椿、野八角、大薄荷、荆芥、芫荽等。做菜方法简便,在基诺族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汉族炒,傣族蘸,基诺族舂”,就是说汉族的菜喜欢炒着吃,傣族的菜喜欢蘸着蘸水吃,基诺族的菜则以臼舂为主。所以,基诺族的每家最少有两个木臼,一个舂盐巴、辣子,一个舂菜。而做这些菜最常用的佐料有香茅草、荆芥、姜叶、野八角、大薄荷、姜、香椿等。

我喝了一口那独具特色的酸蚂蚁蛋汤,只感觉到这汤特别的美,还有那不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的鲜嫩和美味。坐在旁边的一位基诺族姑娘告诉我:酸蚂蚁蛋汤是基诺族最具有风味特色的菜肴。基诺族同胞到原始森林里的树枝上采来蚂蚁包,将已经成熟的蚂蚁拂去掉不要,这些蚂蚁蛋一般都有筷子头那样大小。然后把蚂蚁蛋洗后取适量的蚂蚁蛋捣碎,用竹筒(或锅)盛适量水煮沸后,放进一些臭菜进行去掉腥味,然后再放蚂蚁蛋和盐、辣椒,在猛火上煮几分钟后就可食用了,其特点是鲜嫩、味美,营养丰富。此外,这些蚂蚁蛋还可以蒸吃,或是放在火塘里烧吃。

基诺人动听的敬酒歌唱起来了,向我们敬上了一杯杯充满基诺人深情厚意的米酒,我们再也抵挡不住基诺人的纯朴和盛情,将一杯杯醇香的米酒倒入了肚子里……这天晚上我喝醉了!醉得痛快!醉得爽啊!

上一篇:构建多元化的内蒙古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下一篇:一个村庄走出67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