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8-08 08:07:57

关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几点建议

【摘 要】 从构成教学模式的五个基本要素方面阐述了构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五点建议。

【关键词】教学模式;基本要素;建议

引言

最先将模式一词引入到教学领域并加以系统研究的是美国的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包括使用这种模式时教师的行为。这种模式有多种用途,从安排上课、创设课程到设计包括多媒体程序在内的教学资料。”在国内对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有很多种,本文采用“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目标及教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评价等因素进行简约概括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系统。”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对各种教学模式都是从“结构”、“社会系统”、“反应原则”、“支持系统”、“教学效果和教育影响”等几个方面来小结各种模式。在《山东省实用中学学科教学模式(物理)》一书中,物理学科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是从“设计的指导思想”、“功能目标”、“适用范围”、“操作程序”和“实现的条件等五个方面来说的。”本文总结归纳众多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认为教学模式应该具备以下几点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评价体系等。

物理学科作为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精神、科学态度和思想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更能促进这些作用的发挥。在构建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时可以依此五个基本要素逐级展开。

一、合理确定模式培养目标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特定的培养目标服务的,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是模式的核心。培养目标不是凭空产生的,模式的构建者应在仔细研读我国《新课程标准(物理)》的基础之上,首先明确物理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的三维目标,再根据本学校学生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培养目标。这时的目标应该既能集中体现前面的几重目标,又能反映出该种模式特别想突出培养的目标。

以某校物理学科的“探微”课堂教学模式为例,所谓“探”,有“探究、探讨”之意;而“微”有“细微、微课”之意,即该模式特点在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细节着手,微课辅助”。在解释了什么是“探微课堂”之后,就可以将模式的培养目标具体提出并加以解释,概括起来可以是以下几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学习、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觉知、自主控制学习进程的能力等等。

二、找准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理论基础是否科学、合理、恰当决定了该模式能否在理论上成立。以下几种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是比较常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自然经验主义、发现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等等。对于一些涉及“先学后教”、“探究讨论”“小组合作”等内容的教学模式一般都会以上述理论中的几个作为理论基础。如果在模式中有一些特殊的元素,如“探微”课堂教学模式,则还要涉及学习的记忆的相关理论,如记忆曲线。微课教学可以在学生记忆曲线下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回忆和重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另外,微课的可重复性也对理解较慢的学生是一种帮助,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与多元智力理论中承认人在智力方面存在先天差异的理论相吻合。这些理论都可以作为“探微”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三、精心设计操作流程

操作程序是模式教学区别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典型特征。设计时建议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

1.有助于模式培养目标的达成。如对于将“自主学习能力”列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先学”应是操作程序的必要环节;涉及“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可忽略,那么“思考、讨论、提出并整理归纳问题”就是必要环节。模式的设计者应该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将这些必要环节一一列出,之后在进行有机的组合。

2.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性别都是有差异的。在设计操作程序时,要充分考虑到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繁难,要使学生感到有一定的挑战,研究表明只有难度适中的活动学生参与的动机和兴趣才是最大的,效果也才会是最好的。

3.主客观条件要有保障。操作流程要具有可操作性,主客观条件就必须要有所保障。例如“探微”课堂教学模式中“微课”辅导环节,要求学生在家能够看微课视频,那么必要的硬件设备学生就必须具备。如果是城市的学校问题不大,但要是一些条件比较艰苦的农村中学可能就比较困难了,这一环节就是不恰当的。再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超大班额的自然班,小组个数必然很多,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充分的展示交流就不太可能了。

4.表述尽量简洁明确。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最好采用字数相同、有一定韵律的文字表述,可以是词或词组,也可以是精炼的短句,最好不要出现冗长的句子。这样一方面便于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一些美感。

四、全面考虑实现条件

教学模式的有效运作,离不开一定的实施条件,它能促使教学模式最大化地发挥其运作效力。不同的教学模式,所需的条件往往也不尽相同。特定的教学模式,往往需提供特定的支持条件。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分主观和客观两种,主观上:教师应该对实施模式教学有足够的认识,学生对教师实施模式教学比较认可,最起码没有抵触情绪。客观上:模式需要的一些时间和空间条件应具备,软件、硬件条件应具备。

五、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少不了对教学活动的评价。评价体系作为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因为每个教学模式在理论基础、目标指向、操作程序和实现条件方面存在差异,所以评价体系也存在差异。不同的教学模式都应备有适合自身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恰当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对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更能够同时促进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模式本身的发展。设计评价体系时除要注意多元化、过程性、发展性、激励性等这些基本的新课程评价理念外,设计者还应根据模式本身的特点设计出特有的评价方式。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上述五点基本要素只是搭起了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的细节内容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参考文献】

[1]乔伊斯(美)等.教学模式[M].(第七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2001.2重印),第16页

[2]纪国和.关于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关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年12期

(作者单位:1.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兰州市五十一中)

上一篇: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微探 下一篇: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