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调查及其分析

时间:2022-08-08 06:07:30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调查及其分析

摘 要: 本文作者对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大一至大三大学生进行亚健康调查,分析了药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亚健康状态 原因 解决和预防措施

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因此健康既属于个人,又属于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现代对健康的衡量不仅仅是无病痛、四肢健全,在这基础上还要求精神上有完好状态。然而,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压力加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部分人的健康状况很难达到健康的标准,主要表现为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患病之间,即“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可发生于任何人群,但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健康状态进行了调查,对导致大学生出现亚健康状态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和预防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的在校学生发放《药学生亚健康状态调查表》。问卷调查表发放800份,收回741份,有效657份,有效率为82%。其中,男性283人,女性374人,年龄在19至24岁。

1.2调查方法。

我们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对亚健康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Ch ronicfat iguesyndrome;CFS)的诊断标准,结合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了亚健康状态问卷调查表,在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19岁至24岁的大学生中发放调查表,并将调查内容输入计算机SAS统计分析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CFS诊断标准:

①持续的或再发的疲劳感和易疲劳性。

A.虽卧床也不能改善。

B.平均日常活动有50%以上受限且程度严重。

②没有其他慢性疾患(包括既往精神疾患)。

B.项条件。

自觉症状或病历上记述:持续的或再发的经过6个有以上。

①微热(口腔温37.5―38.6℃)或恶寒。

②咽痛、头痛。

③颈部或腋下痛性淋巴结肿胀。

④全身肌力低下。

⑤肌肉痛。

⑥从事以前能耐受的工作后持续一天以上的疲劳感。

⑦新发生的头痛。

⑧游走性、非炎症性的关节痛。

⑨神经、精神症状:A.羞明,B.一过性暗点,C.健忘,D.易刺激性,E.昏迷,F.思考力低下,G.精神不集中,H.抑郁

⑩睡眠障碍。

{11}急性或亚急性发病(患者主诉)。

检查所见的标准:至少在一个月的期间内由医师确认出现2次以上的。

①微热(口腔温度37.6―38.6℃或直肠37.8―38.8℃)。

②非渗出性咽炎。

③触得颈部或腋下淋巴结或压痛(直径2cm以上)。

诊断:主要条件2项+自觉症状6项以上+检查所见2项以上,或有主要条件2项+自觉症状8项以上。

2.结果与分析

2.1药学生亚健康状态发生的特点。

此次调查结果,药学生亚健康状态比例(20.40%)与全国亚健康人群比例(60.00%),经x^2检验,x^2=32.6162,在a=0.05水准上,p

2.2性别与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关系。

男生亚健康状态比例(18.37%)与女生亚健康状态比例(21.93%)经x^2检验,x^2=1.2509,在a=0.05水准上,p=0.2634>0.05,说明男生亚健康状态与女生亚健康状态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男生亚健康状态与女生亚健康状态无差异。(见表2)

2.3年龄与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关系。

19岁至24岁的亚健康状态比例经x^2检验,x^2=2.9196,在a=0.05水准上,p=0.7124

2.4相关因素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生活情况、学习情况和社交情况三方面。本次调查发现吸烟,饮酒,对生活的态度,体育锻炼,学习开心,学习时间,加班学习,对周围事物兴趣,朋友谈心,同学关系等十三个方面与亚健康的发生率都有密切的关系。(见表4)

3.讨论

3.1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所学专业因素、个体心理与生理因素、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次调查结果药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率为20.40%,低于全国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的所作的调查结果60.00%,也低于教师亚健康状态发生率55.11%。其中,女生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比男生偏高,这可能与女生特殊的生理状态及生殖内分泌功能的紊乱有关系。

药学专业课程较多,而且课程也较特殊,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与一般学科有很大区别。知识点抽象、微观,要求记忆的很多。学生学习压力较重,学期末常挑灯夜战,导致睡眠不足,生物钟紊乱,健康素质明显下降。

药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与个体的行为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吸烟、常喝酒和缺乏体育锻炼等都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发生率的增高。这些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可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干扰机体的生物节律,产生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等症状,从而进一步导致亚健康的发生。

3.2本次调查中年龄在19岁至22岁的学生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于23岁至24岁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影响的因素可能是:

3.2.1学习及心理因素影响。由于经过高考统一录取,学生间彼此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非常接近,在中学时期的优势感和优越感没有了,精神压力巨大,感到过度压抑,而处于亚健康状态。

3.2.2人际关系及家庭的影响。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周围一切都是陌生的,加上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多溺爱,心理素质较差,从而导致发生冲突或感到压抑等现象。

3.2.3新区的校区面积较小,可供学生活动的场地和设施较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除了上课外,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容易造成个性孤僻、不合群、无团队精神,这对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培养带来很大局限性。

3.2.4本次调查是在大一至大三学生中进行,大一新生处于适应期,大二学生处于转型期,大三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生活,能较成熟地处理发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上的事情,而且大三学生还未面临就业问题,就业压力不明显,所以亚健康发生率较低。

4.建议

4.1开展对大学新生的入学指导工作。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他们整个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表明,学生心理健康对其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和学习影响极大,而且直接影响将来的就业和适应社会。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即向成人过渡时期,心理发育未完全成熟,是最易发生心理问题的人群。大学生在校的全过程都存在着心理矛盾冲突,尤其是刚进大学的新生最为激烈,最容易由于心理问题引起其它问题。因此,学校有必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个特殊阶段的心理矛盾冲突及其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促进身心健康,使其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4.2在学校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中心。

4.2.1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态评估,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即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在校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记录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对学生心理疾病的积极预防,以及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诊断与治疗,降低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

4.2.2在校内设立心理咨询中心,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或聘请专职心理咨询人员或兼职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方便、及时、有效的疏导渠道。

4.3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理念。

大学生应积极改变原有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克服有害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使学生空余时间感到无所事事,无聊空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4.4加强体育锻炼,树立“健康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

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最佳手段,适当的体育运动可消除疲劳,摆脱烦恼,锻炼人的意志,增强心理坚强性和自信心。学生通过参加群体的体育活动,可增加同学间的接触,使他们的社会交往增加,身心愉快,并从中获得社会需要满足感。

上一篇:沈阳体育学院开展女子防身术现状的调查研究 下一篇:健身健美操与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