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和艺术研究

时间:2022-08-08 05:42:3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和艺术研究

摘 要:提问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魅力。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策略和艺术做了分析和提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有选择性、针对性地选取最适合学生的教材内容,在课堂上善于发问,提高提问的质量,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陷入“毫不提问以及频繁提问”、“重复所提问题以及重复学生的回答”、“教师问而不听以及学生听而不答”以及“教师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提问的对象”的误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尽可能地规避提问的误区,有效地激发起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效率呢?

一、有效备课,是有效课堂提问的前提

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要多角色多次“进出”文本,即教师要站在作者和自身的角度读懂教材的内涵,教师要站在编者的角度读懂教材的编排,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读懂教材的难易,而且教师要在这几种角色互换中找到彼此的差异,然后以学生的视角出发来考虑学习教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要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全方面地进行备学生,切实从学生的知识层面入手,了解孩子的所需,因材施教。

二、为提问创造合适的环境

提问,首先是一种沟通交流活动,是师生之间的教学信息双向反馈过程,因此其有效性程度就与师生双方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息息相关。如果能够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基本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使其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对新鲜教学知识内容的吸收和理解能力就更强。从这点可以看出,创造一个适宜的教学环境,能使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化提升,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方位素质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

创造良好的提问教学环境主要靠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良性沟通,要保证其沟通效率最大化,那么师生间的关系首先要相处好,应该从过去那种师生地位悬殊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积极采用新型朋友交流模式,师生间的关系跟好朋友一样,从而能够有效打开学生的心扉,调动学生们在语文课上积极回答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将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

三、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提问时,为了避免提出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首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根据教师想通过问题达成的效果,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明确提问目的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对其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层次的分析,通过分析寻找提出问题的最佳方式,进行有效的提问。

四、提问要有启发性

小学生大多在6―13岁年龄段,年龄跨度大,并且小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成型了。因此在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方面,主要是靠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要进行有效的提问,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独立思考,并且思考后有所启发,这才是提问的根本目的。要达到有效的提问,就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特点,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得学生不仅对于教师所提出的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还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同类问题或者其他问题产生思考,这就是有效地提问。

五、有趣味的进行提问

小学生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充分把握小学生好奇的心理。提出的问题讲究趣味,同时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这对于语文的学习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小学语文的最主要的特点是生动形象,教师若利用语文的这个特点,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提问,是十分有趣且有效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目前新形态的教育背景下,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是符合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的。

六、提高课堂提问的参与度

大多数课堂在进行教课时,学生的参与度都不同。有的学生比较积极,对于语文课的参与度很高,有的学生则不经常对老师的提问进行发言。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认识到小学语文课程的趣味性,积极发言。对于参与度不高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让他们意识到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自己对于课堂提问的参与度。这可以直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七、积极评价,观点明确,提高学生思维

教师教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引导学生对“深奥”之处的理解,对知识的挖掘,所以提问要突出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巧克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题途径,从而深入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导善控,除了要引导学生以外,还应适当点拨,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利用学生主动性的提问,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来”。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严格把关,既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不要使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因此,课堂上老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的或不全面的也给予及时调整、纠正,改变原有欠缺的认知结构。

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往往有相当的难度,故而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十分重要。如果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自己的教学魅力,从而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白花蛇舌草及其混淆品中5种抗肿瘤核苷类成分含... 下一篇:初中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