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拌种防治小麦根部病害效果研究

时间:2022-08-08 04:27:00

不同药剂拌种防治小麦根部病害效果研究

摘要 进行不同药剂拌种防治小麦根部病害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5%咯菌腈拌种用悬浮剂拌种防病增产效果最好,其次为2%戊唑醇种子处理水溶性粉剂、3%苯醚甲环唑拌种用悬浮剂、2.5%咯菌腈拌种用悬浮剂拌种药剂使用量以种子量的0.2%为宜。

关键词 小麦根部病害;药剂拌种;防效

中图分类号 S512;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100-02

小麦根部病害主要有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近几年来,宁阳县小麦根部病害发生危害一直较重,病田率达到100%,严重地块病株率超过30%,在部分乡镇如乡饮、葛石、泗店等发生较重的地块病株率接近40%,多数农民习惯在春季结合喷施除草剂混喷杀菌剂进行防治,也有的农民进行药剂拌种进行防治,但是由于施用药剂种类不当或剂量不足,防治效果都不理想,根部病害依然较重,且有蔓延趋势。针对这一状况,近年进行了不同药剂与不同剂量小麦拌种对防治小麦根部病害的试验、调查、研究,对小麦苗期性状与发病情况、拔节期与收获期的发病情况与产量情况进行考察,得出小麦根部病害药剂拌种防治的最佳药剂与适用剂量,并在发病区域推广应用,得到较好的防控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位于宁阳县乡饮乡斗虎屯村、葛石镇涧西村与泗店镇南王村地势较低洼处,其中乡饮乡斗虎屯村与泗店镇南王村试验地块土质为砂姜黑土,葛石镇涧西村试验地块为壤土,试验地块地力均匀,近年小麦根病发生较重。

供试药剂:2.5%咯菌腈拌种用悬浮剂(商品名为2.5%适乐时,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公司生产)、3%苯醚甲环唑拌种用悬浮剂(商品名为3%敌萎丹,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公司生产)、2%戊唑醇种子处理水溶性粉剂(商品名为2%立克秀,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提供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2.5%咯菌腈拌种用悬浮剂按种子量0.1%拌种(A);2.5%咯菌腈拌种用悬浮剂按种子量0.2%拌种(B);3%苯醚甲环唑拌种用悬浮剂按种子量0.15%拌种(C);2%戊唑醇种子处理水溶性粉剂按种子量0.15%拌种(D);以清水拌种为对照(CK)。以上拌种量为生产厂家推荐用量。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33 m2。

1.3 试验方法

每个试验地块播种前进行造墒,墒情适宜时统一安排在宁阳县小麦适播期内10月8日进行播种,种子均选用济麦22同一品种,播种规格为2.1 m畦宽,播种9行小麦,平均行距23.3 cm,拌种方法均以150 kg/hm2的播种量按各处理要求药量对水2 250 mL/hm2均匀拌种,晾干后进行播种[1-3]。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播后调查各处理出苗期、基本苗及药害情况,11月8日,分别对每个小区进行5点取样,每点取20株,考察小麦单株鲜重,次生根数、根长及分蘖情况,同时调查小麦根部病害发生情况[4-5];2015年春季拔节期的4月13日与收获期的6月11日分别考察小麦根病发生株数、严重度、白穗数,计算发病株率、病情指数、白穗率及防治效果;产量状况考察:按小区调查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计算产量与增产幅度[6-7]。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出苗和苗期单株发育情况的影响

据观察,3种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以及苗期单株发育没有产生不良影响。11月8日考察,处理A、B、C、D单株分蘖、次生根数、根条长及单株鲜重大体上均比CK有所增加,增加幅度各药剂之间差别较小。综合分析,处理D的小麦单株发育最好,其次为处理A、B,处理C单株鲜重比CK略低(表1)。

2.2 防病效果

3种药剂拌种对小麦根病的防治都有一定的效果,防效基本在60%以上,药剂之间防效差异不明显,从苗期、拔节期与收获期3次的调查效果看,苗期以处理D防效最高,效果达到93.0%,其次是处理B为74.1%,处理C为60.9%;拔节期与收获期考察,以处理B防效最好,防效接近70%,其次是处理D、C;白穗下降率以处理B最高,其次依次为处理A、D、C(表2)。由此说明,2.5%咯菌腈拌种用悬浮剂拌种药效期比较长,优于3%苯醚甲环唑拌种用悬浮剂与2%戊唑醇种子处理水溶性粉剂,2.5%咯菌腈拌种用悬浮剂的2种剂量中以0.2%拌种防效效果最好。

2.3 产量结果

3种药剂拌种对小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增产小麦811.5~1 399.5 kg/hm2,增产幅度为14.6%~25.1%,其中处理A、B增产幅度最高,增幅分别达22.3%、25.1%。

3 结论

通过药剂拌种对比试验可以看出,3种药剂对防治小麦根病与增产都有一定的效果,以2.5%咯菌腈拌种用悬浮剂拌种防病增产效果最好,其次为2%戊唑醇种子处理水溶性粉剂、3%苯醚甲环唑拌种用悬浮剂。2.5%咯菌腈拌种用悬浮剂拌种药剂使用量以种子量的0.2%为宜,药效期持续时间长,增产效果突出,值得在发病地块大面积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张道荣,陈桥生,汤清益,等.小麦播前药剂拌种技术及注意事项[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1):27-28.

[2] 李朝苏,汤永禄,吴春,等.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及病虫防控效果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1(6):2197-2201.

[3] 陈厚德,赵卫华,王彰明,等.药剂拌种对小麦苗期根际微生物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5(1):42-43.

[4] 吴向辉,周月巨,陈金魁,等.几种药剂拌种对小麦生长及纹枯病发生情况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8(13):174.

[5] 安礼.2种药剂拌种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和纹枯病的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145-146.

[6] 刘秀丽,雷逢进,刘庆华,等.药剂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及蚜虫的防治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2015(7):874-876.

[7] 赵凤梅,赵影.小麦药剂拌种方法及防控小麦蚜虫拌种药剂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3(13):141.

上一篇:如何构建“少教多学”的高效课堂 下一篇:不孕不育症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与衣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