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规模化种植促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时间:2022-08-08 04:24:43

推行规模化种植促进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

摘 要:本文重点针对规模化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进行了分析,对水稻病虫害减量控害防控技术做了相应的介绍,为了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快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绿色生态建设。同时也就推广抗病虫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种子进行药剂处理、适期喷药防治、大力推广使用低毒高效环保型农药、合理混用农药等内容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 规模化 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水稻的生育特点,在不降低防效的前提下,在防治适期内使用无毒、低毒、无残留、无污染环境的化学药剂去防治病虫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次数及用药量,以达到减量控害的目的,使生产出的水稻产品能真正体现绿色、环保。该项技术在示范稻区实施以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项目描述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项目实施选在农业部认定的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具有较好技术基础和生产环境条件的盘锦某镇。该镇农业人口6.5万,水田面积3733hm2,交通十分便利,农民的“绿色植保”观念较强,具有较好的项目示范条件。项目实施后,水稻病虫害单季总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病虫害处置率为95%以上,绿色防控措施覆盖率为80%以上,农药用量下降20%以上,稻谷农残含量大幅度下降,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核心示范区单季水稻病虫控防平均节本增收1800元/hm2左右。同时,绿色防控技术得到有效推广,能被广大农民认可和接受,真正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2.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效果分析

近年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主要采用选用丰产抗病品种防病技术;种子处理预防病虫技术;科学田管、测土配方施肥、健身栽培技术;灯光诱杀害虫技术;保护利用天敌技术;生物药剂防治技术和总体用药防治技术等。目前已在该镇建立水稻病虫综防示范区6个,安装频振灭虫灯1200多盏,太阳能灭虫灯100盏;拥有机动喷雾器750台套,服务面积5300hm2。其中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面积已经达到4000hm2,约占水田面积的5%,辐射面积6500hm2。通过综合措施的运用,示范区水稻生长稳健,叶色清秀,病虫害轻,稻田益害比高。2012年,示范区除秧田期预防用药和个别低洼地区的一季稻因受洪水淹没时间过长,发生茎基腐病以外,绝大部分水稻本田期均未用药。经农技中心进行测产,示范区一季稻667m2产量614kg,较全镇平均单产502kg增加112kg,增产率22.3%;示范区单季稻和双晚病虫防治用药次数较非示范区分别减少1.55次和1次,667m2用药量分别减少81.7g和42.0g。病虫绿色防控措施的综合运用,减少了农业投入品对农产品的直接或间接污染,提高了农产品的安全性。专家对该示范区实施水稻绿色生产和病虫绿色防控工作给予一致肯定。

3.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3.1种子进行药剂处理

播前对水稻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可以较好地预防秧苗期病害的发生。如用3%石灰水浸稻种72h或用2%福尔马林药液浸种3h可预防恶苗病的发生;用5%浸种灵2mL浸种6kg,浸稻种72h可预防干尖线虫病、恶苗病的发生;用60%高效瑞毒霉粉剂100g加适量水拌稻种50kg可预防水稻青枯、立枯病的发生。推广和使用新型混合制剂或在同一时期使用不同药剂,以达到同时能防治几种病虫害,达到一药多效,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在实际用药时,在不降低药效、相互之间又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下,提倡几种药剂同时使用,以达到一药多效、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如在防治纹枯病时,提倡在井冈霉素中加入稻乐丰、杀虫双等杀虫剂,既能防治纹枯病,又能防治稻蝗、二化螟;对于偏施氮肥的地块,提倡在杀虫杀菌剂中加入适量叶面肥(含锌、钾),以达到既能防治病虫,又能补锌补钾,起到增产的作用。提倡使用30%稻丰灵水剂,该药剂既能防治纹枯病,又能防治二化螟。

3.2大力推广规模化种植

通过近年的示范区建设,我们体会到,要真正实施病虫绿色防控,必须大力推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将农户分散经营的田地集中到有经济实力、有技术、懂管理的种植大户或农业公司中,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种植有利于采用大型喷药机械进行防治,如担架式喷雾器、烟雾机、甚至是轻型飞机的使用。规模化种植,在管理上有专门班子和固定的植保人员,他们熟悉施药机械的性能和操作技巧,不仅机械使用效率高,重要的是能进行科学使用和维护,适时保养,不易损坏,维护成本低。如该镇有一个行政村,在农发项目中给每个村民组按面积配备了1~2台喷雾器,并进行了机手培训。后来有的机手外出打工了,到病虫防治季节,农户轮流使用机器,有的机油型号使用不对,有的操作不规范,常突然加速或熄火,损坏较多;有的组没有强劳力背机器,只得继续使用手动喷雾器打药,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

3.3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展示

全年在示范区举办了20期次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200人。为了促进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展示活动。如在示范区树立了1块示范牌,电视台3次报道了绿色防控工作,印发绿色防控技术资料2万余份。进行巡回指导在病虫防治期间,技术人员深入到组、到农户、到田间地头检查病虫发生情况,分类指导农户进行科学防治,并为示范区农户现场解决病虫防治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推行病虫情报入户全年编印病虫情报8期,共20000余份。每期均及时分发至示范区每个农户。

4.结束语

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证食品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

[1]毕甫成.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效果分析[J].江西植保,2012

[2]彭俊彩.常德市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运作模式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13

上一篇:更新造林栽植工序及有效的管理措施 下一篇:高速公路测量恢复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