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小箱体中的中国玩具

时间:2022-08-08 04:19:14

困在小箱体中的中国玩具

8月份的“玩具召回事件”至今不过3个多月,“中国制造”虽不应该承担本轮召回风波的全部罪责,但中国玩具企业能以怎样的方式为“中国制造”辩护呢?中国玩具是否还能像往年那样受到欢迎?本次广交会的成交额是否会受到影响而大幅降低呢?10月25日,本刊记者亲赴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会”现场,一探中国玩具的未来之路。

中国玩具企业参加第102届广交会的热情并未减少,他们在用行动证明中国企业正在积极面对外界对“中国制造”的信任危机,他们对自身产品的质量仍然有信心,相信能够以过硬的质量重新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同。

也许,中国玩具企业只能选择这种方式为自己辩护,今年入夏以来,有关“中国制造”的产品安全问题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美泰事件”虽然最终还了“中国制造”的清白,但之前的牙膏、轮胎等质量风波依然影响着中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广交会上,一些企业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有着自己的看法。“其实有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口碑还是很好的。当然有些企业出了一些问题,会使其他企业受到一些牵连。”南京贝贝乐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成见表示,他对自己公司的产品有着足够的自信。

另一家玩具公司江苏舜天国际集团销售部经理孙先生对此也有同样的看法:“只要物美价廉到哪都有市场,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因此受到中间商的牵制,‘中国制造’没什么错,这里面或许掺杂一些政治因素,我们只是受牵连而矣,其实产品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现在我们越做越规范,也越来越符合国际标准了。”

“我们是受牵连的”、“我们的产品质量没问题”这是本次广交会上听到玩具企业对召回事件做出最多的反应。

谁能保证100%合格

玩具召回事件虽然与“中国制造”并无太多关联,但其背后,更严格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手段正在不断出台,这对正在面临玩具制造行业寒冬的中国玩具企业来说,无疑又是重重的一击。据前不久刚刚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出口玩具质量许可(注册登记)实施细则(试行)》中规定:此条例适用的产品种类范围扩大至11种,并规定各类玩具产品对应的安全技术标准和规则,需按出口国或目标市场的法规标准检测,出口国要求不明确或没有要求的按中国现行的技术规范强制检测,出口玩具的质量许可模式为“型式试验+企业审核+跟踪检查+日常监管”。国家商检局在全国对所有玩具企业正在进行拉网式检验,过去只用一周的检测时间,现在由于检测频次增加、检验项目的增加,从而使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加大,需要3周甚至1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也进一步导致了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责任的加大。所谓责任加大是指,即使商品通过国内的各项检测,到达目的港后,外商以本国的标准验货,出现问题后还需要生产厂家负责,并不能因国内检测的通过而免责。

那么怎样做才能完全达到外商的要求呢?“说句实在话,玩具企业很难100%把握客人的要求。”提起这个话题,北京凯艺玩具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廖文娟脸上带着些许无奈,“有时候客人给你的图纸并不是100%正确的,他所要求的价位对我们中国企业来说也不是很合理,要求高,给出的价格很低,中间商从中赚取很大的一部分利润,而却把责任都推给了企业。”

在谈判初期,有些外商习惯只谈价格,并不考虑其它因素,当价格谈完并达成协议之后,才会提出产品要符合哪些标准,比如铅的含量要低于多少等,并不断地提高门槛。企业接产后,由于是密集型生产,交货的时间又很紧张,就会造成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从而出现疏忽。廖文娟讲述了自己企业的一些经验:“我们现在跟客人谈的时候,首先把标准放在前面,谈清楚你需要的产品要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是美国标准还是欧洲标准,或其他更高的标准,让客人提前确定;第二,要谈清验货标准,是否与我国的标准是一致的,如果客人的标准不同,要让客人提前做出特殊要求。并且,在签合同的时候,都要把这些签进去。这样,我们从源头抓起,控制好谈判环节和进原材料的环节,不把这些带到生产环节中去,使生产能够更顺利地进行。如果把检测带到在生产环节,是要投入更多成本的,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检测环节投入两个人与投入10个人,其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参展的中国玩具企业普遍表示,尽管进入欧美市场的检测要求越来越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但中国许多玩具企业正在加强产品品质管理体系建设,生产和经营全过程正逐步与欧美标准接轨,并且,他们也会主动地去做一些如质量体系认证等符合市场规范的工作。“我们公司经常会组织一些培训活动,并按照商检局的指导进行生产,让每一个员工都要了解当前的局势,了解国家的政策,了解国家制定的检验标准。通过这一事件,我们要吸取经验和教训,把经营活动提升到更高的一个水准,使我们的经营活动更符合国际化的标准,从而提升我们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廖文娟说。

中国商务部长在8月的一次会议上曾经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保证其产品的绝对安全,但我们仍会不懈追求百分之百的合格率,因为在贸易过程中,即使不足1%甚至1‰的产品出现问题,对消费者也会造成伤害和损失,因此中国政府和企业也会给予百分之百的重视并千方百计加以改进。”

在狭小的箱体内被挤压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玩具出口国,2006年中国向世界各个国家出口玩具总数220亿件,出口数量约占全球的60%⋯⋯中国制造的玩具不仅物美价廉而且物有所值,但是,中国玩具生产企业完全处于一种“不对称”的地位,他们更多的还只是在承担着制造商的角色,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还较为薄弱。

在合作中,品牌商把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设计、开发等重要环节牢牢掌控,把节约生产成本所省下的费用作为利润纳入囊中,如果发生纠纷,就把责任推向最远端的生产厂家。中国有将近8000家玩具制造企业,生产能力参差不齐,一些中小企业并未有意识建立产品以及所有原料所使用的化学成分的全部档案,导致选择供应商时有疏漏,最终不得不承担被召回的后果。在美泰事件中,中国玩具企业无力为自己辩护,大批量的定单使企业不得不屈从于品牌商的,而任人摆布。

在交谈中,江苏弘业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徐雨祥说:“由于成本的提高,我们现在的利润变得很低,现在对外报价也存在着一定难度。”

“今年参加广交会的企业没有往年的多。”一位从业51年的某玩具企业高层人士告诉我,“现在我国玩具出口企业的利润很薄,所以许多港商都不愿投资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大型交易会如广交会上,如果港商云集,就说明现在行情非常好。香港人很聪明的,他们比我们更善于把握投资机会。”由此看出,利润的大幅缩减不仅影响到大陆企业,也波及到了港商,加之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涨的影响,利润一天天地被削薄,中国玩具企业不得不在“微利”的箱体内被不断的挤干最后一滴“利润”。南京贝贝乐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成见说:“我国目前外销的商品99.9%都是贴牌的,我们现在还没有那么强的实力,首先是设计的实力,对潮流的把握预测能力;其次就是缺少渠道,缺少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渠道,中国自有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是很难销售出去。尽管创自主品牌很难,但我们仍将努力。”

玩具厂商们的意愿是好的,虽然他们无力改变中国玩具行业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产国和出口国,但中国只能被称为“玩具大国”而不是“玩具强国”,“美泰玩具召回事件”恐怕在今后还会发生,因为这并不是第一个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案例。

寻找有力的辩护

不公正永远存在,无论是哪个行业。当你的产量与出口量巨大,而价格低廉,欧盟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都会担忧,并不断用各种贸易手段加以限制。当问题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正是国内所有出口加工型企业正面对的问题。

其实有人已走在了前列,据了解,广东一些玩具厂商邀请了境外媒体团参观生产车间,让来自欧盟、美国等国家的主流媒体记者详细了解玩具实验室的检测项目和标准等情况,希望他们能够对中国玩具的质量和企业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更为直观、深入的了解。取得外商的信任,这是最为有力的辩护方式之一。

当然,在敢于开口争辩之前,不要让订单捆住手脚,不要让品牌商限制住话语权,如果“孙悟空”敌不过“变形金刚”,那么如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如果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非常好,非常吸引人,我们要求使用我们自己的品牌,客人也得被迫接受,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只能受制于人,想用自己的品牌去占领人家原有的渠道是不可能的,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当“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质量合格、设计精巧的中国玩具遍布全球时,话语权将回归中国玩具厂商之手。

在结束采访的第六天,广交会落下了帷幕,其中令人关注的玩具商品,成交额为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0.7%。这一结果,对于许多玩具企业来讲,并不意味着市场就此低靡,新一轮洗牌在即,只有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企业才能在阵痛中获得新生,或许那时,“中国制造”已无需辩护。

上一篇:盘点贸易信息平台 下一篇:沃尔玛:王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