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课突破中学化学重难点的教学措施

时间:2022-08-08 03:33:37

利用微课突破中学化学重难点的教学措施

【摘 要】本文阐述利用微课突破中学化学重难点教学的方法,通过丰富和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手段和空间,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从而使学生有效地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

【关键词】中学化学 微课 重难点 实况微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054-02

中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对重难点的突破,对提高教学效率,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成为检测学生是否达标的重要指标,也恰是体现化学教师教学智慧的所在。

什么是中学化学的重难点呢?笔者认为,中学化学的重难点就是那些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起“中流砥柱”作用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等,是化学最具有教育教学价值的内容,它对学生化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以及持续学习和发展起到支撑的作用。依据化学新课标、教材和对“化学学情”的了解,化学教师可从教学“重点”中梳理出那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即所谓化学的“重难点”。比如化学科学探究,既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重点。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化学科学探究时由于对先前所学的原理、性质和概念等知识基础不牢,或对整个实验的理解不全面,缺乏认知前提,难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难以做出全面深刻猜想与假设、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设计,因此它又是难点。

当今新课改倡导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但现实中,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学生个体在化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在班级(尤其“大班额”)里化学教师难以做到精准地进行因材施教。目前流行的微课是突破化学重难点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好像学生的“私人化学教师”,可随时随地出现在课堂内外,不厌其烦地进行“一对一”的化学辅导,直到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化学难题,真正实现化学教学的因材施教。

为了在化学教学中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理念,教师通常要求学生预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遇到学习的困难,这些新生成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果有解决重难点的微课,那么学生就不会马上向教师反馈所遇到的问题,而是自己先看微课视频,从中领会微课内容,并先行自己探究和解决。教师也能秉持“能学不教”的原则,由学生自己通过教学资源库,观看教师预先制作的其他的与新知识相联系的微课,在复习与预习中学习新内容。到课堂上,师生就可以直接将新问题进行展示,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采用点拨、引导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化学学习更加全面高效。下面以中学化学中“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活动为例,阐述笔者运用微课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方法。

一、注重课前设计

笔者根据新课标、教材和学情,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制取操作的注意事项、气体收集和验满的原理等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针对这些重难点分别设计微课(含教学思路、教学方式、音频文稿)。设计微课时,笔者把“学困生”作为对象,争取做到让每个学生都看得懂、学得会。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笔者先让学生学习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原理。针对这个学习内容,如果教师只是照着教材文字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很难想象得到怎样生成三种生成物这一过程。因此笔者制作一个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动画模型,形象直观地表现反应物的阴阳离子是怎样重新组合形成三种生成物的,并配有同步讲解,学生从中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预备知识,这样极大地降低学生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的难度,避免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也将明显提高。

之后笔者制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微课。在制作微课过程中,笔者邀请一位老师协助笔者来做演示实验,拍摄制成微课音视频。然后笔者将视频上传到学校资源库,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另外,笔者还编写了本节课的导学案,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化、层次化”,力图围绕重难点以问题驱动引领学生,用导学案完成本节课内容自学。导学案的最后还设计有检测环节,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学生能解决重难点到什么程度?是怎样来突破这些重难点的?以促进学生学习,不断完善教师教学。

二、学生利用微课突破学习重难点的过程

(一)学生观看微视频,完成预习

学生在自己预习时,利用学校资源库网络,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完成教师编写的导学案中针对本节课重难点提出的问题,例如,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是怎样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选用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分别是什么?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同时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在具体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怎样检测该装置的气密性,长颈漏斗为什么要液封,等等)。针对上述问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方案,留待实验时通过实验探究解决。另外,预计可能有的学生家里条件限制,无法看到微课,笔者还提前在学校课堂上,先播放一遍本节课的微课,给这部分同学预习时用。

(二)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经过自学,对CO2的制取步骤和细节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到实验室,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逐一对本节课重难点进行实验探究,进行实际操作,从中领会操作要领,并进一步理解各个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教师在实验室进行巡查,关注、指导学生解决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用手机将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拍摄下来,制成“实况微课”,供学生实验后观看、点评自己的实验。例如,有的同学在加稀盐酸和石灰石到试管里的顺序颠倒了,或没有把试管横放就将石灰石直接放入试管底部,或添加盐酸时没有从长颈漏斗注入,或收集方法不正确,甚至有些女生还惧怕划火柴,等等。这些都要求老师给予及时指正和指导。

(三)师生共同总结与评价

实验结束后,给学生播放他们刚才的实验“实况微课”,让学生对照检查刚才的探究实验是否都很完美地解决重难点问题,还有哪些缺点需要改正,以保证重难点问题得到很好地探究,并在实验中解决。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各小组学生分别对本小组的学习与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对“实况微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本小组的实验进行评价。之后,教师集中播放“实况微课”,让所有同学都观看这些“实况微课”,从中看到做得好的同学是怎样做的,以后自己如何进行改正,同时,查找其中的不足。经过这个环节,学习学得更扎实,掌握得更牢固。最终突破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所有学习重难点,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由于有了微课,学生更加容易突破化学重难点,各环节的化学学习难度明显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流畅,学生的学习自由度更大,从而能更大地拓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化学学习更高效。通过这样逐步实施的微课学习与教学,使教师逐步由“台前课堂”过渡到“台后课堂”,为“翻转课堂”,乃至“无师课堂”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

目前,我们工作坊在中学化学中用微课引导学生对重难点进行突破的方法,还只是在尝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知道还存在不少不成熟的地方,比如微课还没有做到全面系统和多样化,还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所有需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微课与学科教学融合中“人机”以及师生、生生的交互性还不够强;微课的制作水平和操作水平还不高等。如何把微课与现有的教学模式全面深度融合,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参考文献 】

[1]朱宏洁.翻转课堂及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课堂与教学,2013(8)

【作者简介】石 明(1966― ),南宁市马山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贵港市港北区第四初级中学化学科教研组组长,“七彩时空”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主持人。

(责编 卢建龙)

上一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聋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下一篇:让现代教育技术为聋生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