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鹤:痴迷中医 妙手仁心

时间:2022-08-08 02:57:00

庞鹤:痴迷中医 妙手仁心

妙手治愈众患者

在东方医院门诊大楼二层周围血管科专家门诊诊室门口,几十位患者正在耐心排队等候问诊。为他们看病的,是周围血管科主任医师庞鹤教授。

记者见到庞鹤时,他正在为52岁的患者王女士切脉。她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找庞鹤看病,但庞鹤仍然像对待首诊的病人一样耐心细致。他仔细询问了病情后,开始进行查体。记者看到王女士的整个小腿青筋毕现,小腿内侧的皮肤黑乎乎、皱巴巴的,而且非常干燥,皮肤脱屑,跟枯树皮一般。记者用手去摸,发现小腿内侧还有一些硬结。不过,王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吃了3个多月庞鹤开的汤药,腿部浮肿已经好多了,症状也得到了控制。她说,去年12月中旬发现小腿颜色变黑,皮肤开始瘙痒,有时腿痒得半夜都睡不着觉,经常不注意就把皮肤抓破了。而且下肢沉重,翻身、抬腿都很困难,影响了正常的活动。经朋友介绍找到了庞鹤,庞鹤细细检查后确诊为:因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所导致的淤积性皮炎,辨证后给她开了汤药。“遇到庞大夫,我真的很幸运!”家住北京的王女士如是说。

王女士的病治疗有了起色后,今天也带她母亲一同来看病。她的母亲也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双腿浮肿,以前一直误以为是肾病,药吃了不少,肿却没有消下去。“这回可算找到病因了。”王女士告诉记者,庞鹤从来都是为患者着想,要加号从不拒绝,给每个患者看病都特认真,经常忙得连午饭都顾不上吃。记者采访当天,庞鹤门诊从早上七点半一直到下午三点多,一共看了65个病人,“我说过他很多次,让他限号他都不听,看他那么累真是担心他的身体。”同事杨医生心疼地说。庞鹤总是担心他的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很多患者是因为外地无法治疗而赶来的,他想尽量减少病人的负担,为此只得自己不断“加班”。

庞鹤从事中医临床与研究已经35年了,在近10多年中,每年周围血管病患者都达到5000多例病诊量,他凭着一双妙手,拯救了无数被病魔折磨的痛苦灵魂。来自患者的感谢很多,而庞鹤却被人说“不划算”。因为血管疾病的患者经常伴有多种基础病,例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很多都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一般患者本来是看一种病的,最后基本全身的病都给看了。就拿王女士来说,其实现在她的腿已经不痒了,但是她最近头晕、腹胀,就想再吃庞鹤的汤药继续治疗。庞鹤坦诚,中医血管科的医生应该具备中医全科医生的素质,要对相关疾病均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也要专注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内外妇儿均能诊治,但个人需有专长。

庞鹤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发现,中医在诊疗周围血管难愈症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他觉得在整体辨证思路指导下的治疗很有效,而且对患者大有裨益。例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西医常用扩张后搭桥、放支架,然而对一些年龄较大或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或者曾经接受过手术治疗而血管再次出现闭塞的患者,西医可能会束手无策,但中医恰恰弥补了这一点。通过中医脏腑经络气血辨证与局部症状辨证相结合,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外洗等综合治疗,调动人体正气,促进抗邪能力,改善了血液、血管的条件,使侧枝循环逐渐建立,改善肢体的供血情况。庞鹤教授主张运用中药治疗血管病,可以达到护正祛邪、逐瘀通络的目的。

学习要“知其所以然”

记者在门诊,看到庞鹤身边站了三个穿着白大褂的女孩子,庞鹤说什么她们都不断记录着。有一位老年患者,腿部浮肿程度较重,庞鹤让她们仔细感受一下肢体肿胀的程度及特点,并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进行了讲解。记者初以为这三位是实习医生,过后才知是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双学位学生(理工专业学位与中医专业学位),因中医在新加坡很受亲睐,很多学生都选择了中医专业。他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到周围血管疾病的中医诊治,还可学到内伤杂病的中医诊治,以及多种病症的综合治疗方法。所以很多人慕名前来求教于庞鹤教授,而且坚持每次门诊都来抄方学习。“经我们医院培养的学生,回新加坡考执照的通过率是90%以上。”庞教授自豪地说。

“庞老师的课很有意思,中医本来艰涩难懂,但他深入浅出,总能讲得很生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学生们如是说。

庞鹤原本师从著名中医大家刘渡舟、苏宝刚教授,从事中医经典研究,中医理论扎实、功底深厚。庞教授的学生都知道,他的经典课程都讲得精彩,讲解的透彻,原因就在于庞教授将中医看做是一门研究“字”的学问。中医几千年传承,很多精髓都在文献古籍里,字和词在中医古典文献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基本功之一。他鼓励学生们读经典,学经典,从字词人手,追根朔源,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认为中医教学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你没有一桶水,怎么去给人一碗水。”庞鹤说,有了足够用的“水”,就没有笨学生,只是实践多少的问题。

庞鹤一直提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主张交给学生中医治病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药方”教学。他说病症总会有差异,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适合多种病,最重要的是把古为今用,将古方在临床灵活应用。“可以借鉴,不可照搬。”庞鹤教授愿做一字之师,用他深厚的中医药“内功”,为中医修行路上的莘莘学子指引点拨。

醉心中医的“痴人”

跟随庞鹤教授出了半天门诊,记者都觉得体力消耗很大,但庞教授却依然精神百倍,他说看病虽然精神高度集中,于他来说却是一件很轻松、很快乐的事。“我看病很兴奋,有时候持续到晚上都还在琢磨:那个病人为什么还没好呢?想到最后就欲罢不能了,睡觉都需要吃安眠药,不然会一直想。”庞鹤说,病人好了对他来说也是享受,病人受益比什么都重要,看到病人欢欣的笑脸,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直到现在,庞教授还在每天不断地看书学习,记者在他的办公室看到,柜子里有不少中医相关书籍,其中中医经典、中药、专业病相关诊疗书籍最多。他说医学发展很快,中医学的宝库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那些艰涩的文字经由他的解读,恰似赋予了生命,在他脑子里成了灵活的治病“工具”。

正是因为对中医的热爱,庞鹤对那些夸大疗效、欺骗患者、有损中医名声的事很是痛恨。他说中医疗效好,但是要实事求是、适度合理。我们的治疗攸关患者的健康与生命,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的。

庞鹤热爱着他的中医,关爱着他的病人。在30多年的从医之路上,因为这份痴迷和深沉的爱,让他时刻铭记责任,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他始终秉持着一颗赤诚的心,不断坚定着自己解除患者痛苦的信念和理想。

【记者手记】

在记者采访之初,庞鹤教授显得很寡言。记者问什么,他都只有寥寥数语。直到谈及中医治病时,他才开始侃侃而谈,甚至说到一些专业问题时手舞足蹈,瞬间变得活泼开朗。讲到一些专业术语时,怕记者不明白还拿出纸笔画了出来。跟庞鹤教授聊天,他是学富五车的智者,又是耐心讲道的师者,更是风趣幽默的朋友。他豁达、风趣,博学、睿智,彼此之间的交流让记者受益颇多。

上一篇:“混搭”风水 下一篇: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监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