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利:“面子工程”的总设计师

时间:2022-08-06 12:51:05

滕利:“面子工程”的总设计师

精雕细琢的“画脸”艺术

有统计称:2000年前颌面整形每年8个人左右,2011年超过了170人,相当于每天都有一个人去做颌面整形手术。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整形外科中心主任滕利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这个数据不科学。他说,颌面没有绝对的定义,颌面整形就以动骨头的美容手术来说,包括下颌角截骨手术(方脸改瓜子脸)、高颧骨降低手术、颏部水平截骨前移手术(矫正小下巴)等,另有先天性畸形矫正、创伤修复等传统整形。“颌面整形美容范围比较广,而且与其他学科有交叉,没法精确统计”。以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为例,1997年仅下颌角整形手术就有100多例。

作为颅颌面整形美容的权威专家,找滕利做手术的人络绎不绝。就所有整形美容手术而言,平均每年800~1000例,大约每天3~4台手术,其中包括上百例下颌角整形。“一个人的脸型很大部分是由下颌骨的形态决定的。”滕利说,这也是下颌角美容整形手术较普遍的原因之一,但下颌角手术因为其特殊的位置,手术难度很大。这从两方面来看:1.技术难度高。通过口腔内切口来完成,下颌角处在口腔深部,有的地方需要盲视操作,而且不能准确测量深度,这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2.动态的结构。下颌角是活动的,比起静态的手术操作多了许多风险,且靠近颈部密集的血管神经,稍有不慎便会造成大出血。“每年都有下颌角手术造成大出血的状况出现”。

滕利说,颌面整形是个精细活儿,“在人脸上动刀子步步都要精心。”手术操作要精细化,要求手术器械精良,执刀医生必须同时具备雕塑家一样的艺术审美观和一流的外科手术技巧。“医生的手术量越多,医院设备越好,手术做得就越到位”。

用责任心向低龄人说“NO”

记者在整形美容医院的患者等候区看到,很多求美者都是学生,有的还有家长的陪同。滕利告诉记者,学生是整形的一支大军,并且整形美容有低龄化趋势。“这跟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关。”滕利说,社会对外貌的注重,让一些求美者认为外形好是成功的必备条件,面对考试、就业压力,都去做“外貌投资”。加上媒体的助推,比如“超男”、“快女”等选秀节目大肆风靡,青少年出于偶像崇拜,不管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是否适合做手术,都冲动地去做。另一方面,经济能力好了,外貌在很多方面作为重要加分项,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美的诱惑虽然很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美容整形手术。”滕利说,医学有原则,整形美容手术有一定的“门槛”:首先是年龄限制。一般要求男生不低于18岁,女生不低于16岁,即是等他们发育定型之后,方可施行整形美容手术。身体未发育成熟,过早手术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例如,隆鼻或隆下巴手术,因为假体要放在骨膜下面,因此会或多或少影响骨头发育。将来继续发育,鼻子就容易发生塌陷、扭曲变形。“这是对于纯追求美的人来说,而对于畸形矫正等整形手术视情况可以早做。”其次要心理成熟。青少年审美观不稳定,对外貌的认识尚未成熟,如果按照医生的审美给她做了手术,等她的审美观确立后,很可能会因为不喜欢而造成手术反复。想法不成熟,一天换―个样,“朝三暮四”的冲动型求美者不适合整形美容手术。

但这些“门槛”是行业约定俗成的准则,医学上没有“禁止为未成年人做美容整形术手术”的法令。“一般医院只要家长同意就可以做。”滕利说,但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整形美容医生,应站在最专业的角度,拒绝为较小年龄的未成年人整容,“这是对自己的职业负责,也是对求美者负责。”但这不能保证人人都可以做到,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对待整形手术,不单是医生,更需要医院、社会和家长共同努力。

“活水”须“上游”把关

整形美容事故频发,一直存在混乱现象。滕利告诉记者,行业的混乱现象,首先是监管不到位,部分不具备资质的美容机构掺和进来搅浑了水。究其根本,是从上到下的问题,也是医疗如何定位的问题。政府监管不到位,存在漏洞,“上游”没有把好关,拉紧闸,因而导致下游的“污染”。

其次是医疗体制问题。部分事故的发生,混乱现象的形成,不是行业的技术水平问题,一般都是“钱”惹的祸。部分医生为了多挣钱,单纯追求手术量、明知不适合求美者,却为其实施手术等,这很有可能造成医疗纠纷。因此,医院要公益化,医院的医生不能跟钱打交道。没有利益的诱惑,医生专注于技术的磨练,对行业发展更有利。“但目前,这是不可能的,医院公益化资金难解决,跟医院经营发展相矛盾。”滕利苦恼地说:

“医生或医院只处在链条的树梢末端,其力量是有限的。”

第三个方面,跟经济水平和资源分配有关。美容需求不断扩大,不仅仅限于一线大城市,已经扩散到郊区、边缘地区。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在人力、财力上,一些偏远的地区相对落后,不管是医生的技术,或是求美者的认识水平都不达标,这就为求美安全留下隐患。“但如果求美者都要找顶级专家,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就算24小时不吃不喝,一天也看不了几个。”滕利说,就算让一线专家去边区工作,地方设备跟不上,不管是对医生的长远发展,亦或是手术的开展,都非常受限。“综合起来,还是需要体制的调整”。

而对于行业发展,滕利则充满信心,他说事物都是向上发展的,只是发展快慢的问题。“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表现。”他说,整形美容一直都在朝前进的方向发展,以后也会越来越规范。中国现代的整形美容自上世纪80年代才真正开始,30多年的时间,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里程,并且领域不断扩大。技术上与其他国家齐头并进,求美群体巨大,潜力无限,行业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

【记者手记】

记者见到滕利时,他刚做完一台手术,手术从上午9:00一直到中午12:30,三个半小时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滕利虽然额头沁出点点汗珠,却不见半点疲惫懈怠之态。他依然笑着和同事打招呼,询问下一个受术者安排的如何。记者感叹他超人的精力,滕利笑着说:习惯了,每天都这样过。身边的护士一直催他去吃饭,他说不急,先把来复查的人看了再说。

求美者美丽蜕变的背后,有这样的人为他们“一站到底”,保驾护航,也是求美者的福气。

上一篇:北京疾控中心H7N9预防指南 下一篇:微博里,你会与老板“互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