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法宝建构独特的家庭文化

时间:2022-08-08 12:50:01

3大法宝建构独特的家庭文化

在艾申波茜博士的《小脑袋,大世界》中有一份儿童的认知清单,其中有一条是:给孩子在别人家过夜的经历,了解别人家的家庭文化,使之知道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

的确,无论我们是否留心,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生活习惯,如果夫妻二人之间、婆媳之间、翁婿之间尚未磨合好,矛盾的主要根源就是不同的价值观与生活习惯。

作为以家为世界的女人,当仁不让是这个家庭文化的引领者、掌舵者,我们需要利用一系列的活动建构自己的家庭文化,也需要用一系列的技巧凝聚人心!

用多彩的活动建构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的构建需要以活动为载体,在充满温情的活动中彰显家庭的温暖气息,在多彩的活动中凝聚相同的价值观。

1.亲子朗读日

我们可以定期举行“亲子朗读日”活动。在这一天,全家每个人都要准备出一篇文章,大声朗读给全家听,并告诉大家,自己为什么选择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这篇文章的意义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活动,一家人彼此相互了解对方的文化取向,并相互融合,让大家在听读与分享中彼此靠近。

当然,这样的活动也可以与下面的其他活动相结合,比如风和日丽的初春,大家一起去郊外找一个鸟语花香的场所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那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2.全家游

接近自然可以缓解生活的压力,可以陶冶身心,更可以融合感情,一家人不定期出游,在出游中漫谈且相互照顾,对于建构家庭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的出行可以有很多方式——

跟随不同季节的特定风光选择旅游的内容。假如你身在北京,可以在春末夏初去植物园看百花齐放的姹紫嫣红,秋高气爽的时候去钓鱼台漫步银杏的灿烂如花、去香山欣赏枫叶的激情似火,冬天去景山之巅欣赏故宫的银装素裹。

全家游还可以一起远游,在节假日,带一家老小进行一次远距离的旅游,比如去海滨看看海,去心仪已久的城市小游几日,这种全家出行的远距离旅游,对于凝聚家人之间的感情很有意义。

故地重游对于家庭旅游来说也许更有意义,可以带着孩子去自己的故乡、母校旅游,随意与家人谈谈自己的童年少年时光,在这种时间的穿梭中,加深彼此的理解,讲述的人有了分享而不再孤单,倾听的人有了分享而更加理解。

当然,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游”的概念,不只局限于风光与名胜,还可以是美术展览、电影、话剧、木偶剧、音乐会等等,在共同的欣赏中凝聚共同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为更好的沟通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3.每人一菜

女人对家庭的影响还有另一方面——饮食与健康。在大多数的家庭中,女人依然是厨房里的主角。其实,让每个家庭成员都参与进来,不但是一种家务的分担,也是一种身心的锻炼。脑科学研究表明,做饭因为时间的统筹安排与色香味的综合调度,对于左右脑的锻炼十分均衡,是健脑的好方法。除此,让每个家庭成员参与进来,也是一种通过担当获得自我价值感与家庭认同感的好机会。

我们可以定期举行“每人一菜”的活动,比如除夕的晚上,每个人都做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菜,以此作为家庭的年夜饭,这样的新年也许会让每个人都记忆犹新。

这些的活动还可以有很多很多……

每个家庭都需要每一个成员积极地参与进来,为自己独特的家庭文化的构建出谋划策。而且,在家庭文化的构建中,我们可以借力于各种节日和纪念日,让这些特殊的日子成为融合感情的助推器,让活动与节日相得益彰,活动为节日增加趣味,节日让活动更加完满。

沟通是家庭和谐的剂

当家庭成员的价值观、生活习惯不一致时,往往就会出现矛盾,此时,有效的沟通十分必要。矛盾本身是文化建构的契机,但是处理不好,则成为文化建构的阻力。那么,家庭成员之间,沟通应该掌握哪些技巧呢?

1.撒娇是沟通的良药

提到撒娇,很多人会想到孩子,至多想到新婚燕尔的夫妇。其实,撒娇不是他们的专利,因为撒娇传递出的浓浓爱意,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无声胜有声,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剂。

为什么撒娇会有这样的作用?其实很简单,撒娇是情至深处的自然流露,如果情感没到一定程度,撒娇就会成为一种不得体,例如员工与上司、学生和导师之间就不会撒娇也不该撒娇。所以,撒娇应该是家庭内部的亲密语言,我们不该对此不屑一顾。

女人可以在做饭前,让男人给系一下围裙,男人可以在睡前让女人捶捶背。也许,没有男人,女人照样可以做饭;没有女人,男人可以照样睡得很香。但是没有了相互依赖,没有撒娇做出的交流,家庭就缺少了一种氛围。我们依赖,不是我们不能、不会,是因为我们爱。

有时候,男人也需要撒娇,因为社会给他们太多的期待与责任,家庭给他们太多的希冀与负担,给他个撒娇的机会,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按摩。比如:周末的清晨,妻子做好早餐喊一声熟睡的丈夫,“吃饭饭了,乖”,他也许还会不耐烦地翻个身,哼哼唧唧的,看着就可爱。这种简单的交流,很难说是谁在撒娇,这样的场景何其温暖!

2.真心耐心地哄哄老人

提到与老人的沟通,很多人十分头疼。我有个好友刚刚出月子就痛苦万分地在qq上给我留言,“真想立刻去上班,不喜欢与婆婆24小时相处的日子!”甚至很的朋友,就因为孩子的出生不得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最后导致了婚姻的破裂,这个老人不是婆婆,却是自己的母亲。

因为年龄的差距,我们与老人在价值观上会存在很大分歧,但是,带孩子是一件十分磨人的事情,我们必须体谅老人的不易。与老人沟通,唯一的法宝就是哄。把老人哄开心了,至于新的育儿理念、营养价值观,老人自然会全部接受。因为老人已经从被哄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认同感与价值感。

哄老人的办法很多,个人认为比较受用的莫过于与节假日结合在一起,如:春节的时候为老人添置新衣;生日的时候给老人放一天假,然后把老人的亲朋好友请来吃一顿团圆饭;妇女节的时候为老人准备一份精美的礼物……其实,老人需要的不是钱物,而是我们的一份心意。

3.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

人们有所争执的时候,往往会讲道理,又因为两个人之间的标准本来就不一致,结果道理就是讲不通。此时,继续深究谁对谁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在不同的标准看来,一方坚持的“对”,也许就是另一方所认为的“错”。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对夫妻常常为“外出回家进门洗手应该搓三次香皂还是四次香皂”争论不休。其实,三次还是四次真就那么重要吗?

遇到这种无伤大雅的情况,我们不妨放下自己所谓的但又不是全社会都适用的标准,从情绪的角度进行沟通,寻找心理上最为舒适的角度,不一定非要统一。还是上例,要搓四次的一方可以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我搓三次觉得不够卫生,也许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本来三次也可以洗干净,所以我不强求你搓几次,但是,你也别强求我,否则,少了那一次,这一天我都会心理难受,总觉得手没洗好,拿什么都不放心,吃东西也会有心理负担,我不想被这样的心理压力所困扰!”如果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描述清楚,我想,相爱的一家人自然会接受。

类似的问题在购物、做饭、家务劳动中比比皆是,如果我们能抛开是非对错,坦诚地说明自己的感受,也许就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记住——我并不认为你说(做)的错,只是你那样说(做)我心里不舒服(伤心、难过),请你理解我!——这样的沟通也许更有效。

当然,在沟通之中,还有许多技巧,譬如换位思考、耐心倾听,这些都需要我们学习并实践。很多人误认为,家庭是让人放松的地方,没有必要这么小心翼翼,觉得在家庭沟通中运用技巧是一种生分。其实不然,只要有沟通的地方,技巧就必然会有其存在的意义,在家庭中运用沟通技巧是一种悉心与责任的表现。

记录,让生活更精采

记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家庭文化发展的足迹,但是,过于雷同的记录往往会占去我们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这种本末倒置让记录庞杂而烦乱,会使记录失去本身的意义。

1.用记录梳理家庭文化发展的脉络

2008年,美国芝加哥西北角的罗爱德小镇举行了一个轰动世界的摄影展——女儿每天都是新的。展出的是该镇女教师露易丝以女儿詹妮为主人公的生活照片。从女儿出生到20周岁,露易丝坚持每天给女儿詹妮拍一张照片。整整20年,一共照了7300多张照片。每张照片下面标明拍摄的时间和简要的说明:今天,詹妮呱呱哭着来到了人间;今天,詹妮在妈妈怀里吃奶;今天,詹妮会笑了;今天,詹妮站了起来;今天,詹妮高烧竟然达到38℃;今天,詹妮会叫妈妈了;今天,詹妮上幼儿园了……为了不间断地为女儿拍摄,露易斯很少离开女儿,万不得已要出门,她会请人代劳。20年间,她先后请丈夫和詹妮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13人帮忙拍摄了43张。其他的,则都是她自己照的。

记录让我们对过往的岁月记忆犹新,让我们从中学会珍惜与幸福,当我们回忆往昔,因为记录的存在,一切是那样的真实与珍贵。

记录让我们学会一种生活态度,只有珍惜过去的人,才会更加珍惜现在与将来,才会成为一个对生活负责、对生活有心的人。

记录,也能帮我们梳理出家庭文化发展脉络,因为记录,让我们的价值观更加清晰,让我们共同的幸福与欢乐历久弥新。

2.不要让记录本末倒置

随着科技的发展,记录的形式也更加多样,比起以前的文字与泛黄的照片,我们更有可以与人分享的博客、声情并茂的影像,而这一切,让记录更加简易与生动。

不过,因为高科技本身对人的诱惑,以及大家深刻意识到记录的重要性,尤其是记录孩子的重要性,于是,出现了很多本末倒置的现象。

我的一位好友,每天忙于工作和应酬,晚上回家孩子已经入睡,早上起来孩子还未睡醒,只能在午休的时候看看孩子昨天的生活录像,电脑里存的也全是孩子的照片与录像。至于孩子成长的各种变化、自己当妈妈的体验,几年了,一个文字也没有留下。一次聊天时她偶然提到,有时候晚上回家,孩子也是和爷爷奶奶玩,自己在看录像。我问:“为什么不陪陪孩子?”她说:“我得看看孩子一天吃了什么,玩了什么,发展到什么程度,好和爷爷奶奶商量调整培养的方案。”那一刻,我愕然。这位妈妈不谓不用心,但难免本末倒置。

在孩子还是婴幼儿的时候,什么都不如妈妈的陪伴重要,那么多日复一日基本雷同的摄影记录,难以说有多大的价值。从影响中发现孩子的变化,远不如从真实的接触中去发现更直观更准确。

上一篇:哈雷时光之旅 下一篇:母爱的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