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周长的认识”案例教学分析与总结

时间:2022-08-07 09:34:20

小学数学“周长的认识”案例教学分析与总结

摘要:在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系统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课堂教学,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小学数学课程中典型的案例“周长的认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有很好的借鉴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案例教学 总结

一、课堂教学中主要课堂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把上次活动拍的照片给大家带来了,你们喜欢吗?同学们给老师提了一个建议,想把它放到我们的黑板上,为了美观一些,可以把它的周围用彩带给围上,那多漂亮啊!那我们需要多长的彩带呢?

生:大约需要6 厘米长的彩带,但是有4条边,需要四六二十四厘米的彩带。

师: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上下两个边是6 厘米,左右两边是3 厘米,一共是18 厘米。

师:要想知道这条彩带有多长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生: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周长。

在导入新课这个教学环节,教师注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在活动上的照片,通过美化照片入手。

这样的教学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很快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我们说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本节课的导入是有效的 。

环节二:讲授新课,认识周长

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而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本节课的学习后,通过教师的反思我们发现,班级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周长的内涵。

在“认识周长”这一环节中,讲授“什么是周长”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归纳出什么叫做周长,具体解释这个定义中个别词语的含义。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较差。

环节三:学生动手操作,测量物体的周长

我们说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在对话中学习”,本节课老师设计的测量物体周长的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的方法。

师:今天老师给学生带来了一些漂亮的不同形状图形,你们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吗?同学们先独立思考1 分钟,小组同学再交流一下。(同学讨论时间为4 分钟)

师:将你们讨论好的汇报一下。

环节四:测量物体的周长

师:我们下面来实际的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注意测量的结果取整数,

采用四舍五入法。

(学生用直尺测量教科书上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教师深入学生中进行指导,并选择两种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将方法写到黑板上。两种方法分别是:2×2=4cm 1×2=2cm 4+2=6cm;1+1+2+2=6cm 这时下课铃声已响)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率,也就是说一定的教学投入,教学相关知识的辐射越多越好。但是,并不是忽视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本节课教师渴望尽可能多的完成教学内容,在下课铃声响起之际还在讲授“如何测量物体的周长”。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在每节课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其实很短,教师在铃声响起后还在讲解,以下的学习效果将是微弱的,乃至是负面效应。

二、课堂教学结构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国旗、数学课本、钟面等实物图和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教材设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接着教材呈现出:“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让学生实际动手解决这一问题,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导入新课,让学生产生学习周长的需求;讲授周长的内涵,并且在生活中感受什么是物体的周长;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寻找测量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探索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课堂小结。首先,教材让学生通过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图形感受周长的含义,形成对周长含义的感性认识。

三、反思与总结

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效果,现在应该不断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以此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师发展的过程是自主学习和业务提升的过程,实质就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与课堂随机应变能力行为的历练阶段,这种不自觉的自然进展、变化来自教师的内心、内力,可以说,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祝新宇.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观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 2006,(07).

[2] 华诚一.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3,(09).

[3] 王斌华. 关于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研究(上)[J]全球教育展望, 1997,(01).

上一篇:平面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医学影像学生的就业前景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