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前旗大石寨锌矿化体的地质特征分析

时间:2022-08-07 09:12:20

科右前旗大石寨锌矿化体的地质特征分析

摘 要 锌矿位于黄岗梁—乌兰浩特铅、锌、锡、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的北东端,在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的巴伦楚鲁吐—大石寨—哈拉黑—马鞍山—金山堡锌、银、铁、铜、金多金属一级成矿预测区内。矿区围岩蚀变种类有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矿体赋存于含角砾、晶屑酸性熔岩中,找矿标志地表岩石具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强硅化、叶腊石化、莹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第一找矿标志。

关键词 锌矿;含角砾、晶屑酸性熔岩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3-0099-02

1 地层

矿区内地层分布有古生界二叠系中统大石寨组、哲斯组;二叠系上统林西组;中生界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及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

1.1 二叠系中统大石寨组(P2ds)

本组地层主要分布在矿区内金家店、白家屯、西太平屯、新福屯、中合屯一带。此外,在芒罕村北东也有小部分出露。地层走向北东或北西,倾向北西及南西,倾角24°~60°。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为:

1)一段(P2ds1)片理化酸性熔岩:岩石风化面灰褐色,新鲜面灰白色,熔结结构,似流动构造,主要成分为细粒-微晶的斜长石、石英矿物及胶结物组成。矿物粒径小于0.1 mm,含量约占30%±,胶结物为隐晶的硅质熔浆。蚀变中等:硅化、高岭土化。

2)二段(P2ds2):上部晶屑凝灰岩,中部蚀变安山岩,下部炭质板岩。

晶屑凝灰岩:灰白色,变余凝灰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岩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灰组成,具较强蚀变和重结晶。

1.2 二叠系中统哲斯组(P2zs)

本组地层主要分布在矿区内西太平屯西部、刘家屯西部及南部、新立屯以及沙布台地区,地层走向北东或北西,倾向北西及南西,倾角14°~55°。与下伏大石寨组呈整合接触关系。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两个段:

1)一段(P2zs1):上部凝灰质板岩,下部夹变质安山岩。

2)二段(P2zs2):上部凝灰质砂岩与灰黑色板岩互层,下部灰黑色板岩。

1.3 二叠系上统林西组(P3l)

本组地层主要分布在矿区内福安屯西部及北部、万发屯北部,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西,倾角45°~55°。与下伏哲斯组呈整合接触关系。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两段:

1)一段(P3l1):变质砂岩夹灰黑色板岩,局部夹变质中性火山岩。

2)二段(P3l2):灰黑色板岩。

1.4 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

本组地层主要分布在矿区内西南部下大坑沟一带、中部钟家沟地区、西部三合屯一带,地层走向北西或北东,倾向北东及北西,倾角55°~65°。与下伏大石寨组呈不整合接触关系。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两段:

1)一段(J3mk1)安山岩。

2)二段(J3mk2)流纹斑岩。

1.5 第四系(Q4)

主要由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亚沙土、亚粘土组成。沿河谷、沟谷及阶地分布。

2 侵入岩

矿区内酸性岩浆岩发育,属火山岩相,为中二叠世同源岩浆多期次活动的产物。矿区内侵入岩主体岩性为中粗粒斜长花岗岩,呈岩基产出。此外,花岗斑岩、石英脉、闪长玢岩及细晶花岗岩等以岩珠状及脉状产出。

3 构造

该区在中二叠世构造变形强烈,岩浆活动频繁;在晚侏罗世受造山运动的影响,早期形成的构造又进一步被改造。区内主要构造格架以北东向、北西向为主。次级构造分布广泛,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均有分布。

4 矿化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普遍而且强烈,蚀变呈线性展布,主要出现在地层与岩体接触带附近、构造裂隙、破碎带及压碎酸性熔岩中。种类有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

5 矿化体特征

矿化程度在每一条矿体中表现均不一至,品位变化较大,主要表现在细粒浸染状黄铁矿发育地段其与闪锌矿的品位呈正相关,特别是细粒浸染状黄铁矿呈脉状产出时其闪锌矿的品位相对更高。1SBⅠ区Zn0.57-3.55%,Ag5.8-20.8(10-6)。1SBⅡ区矿化带东侧平均品位Zn0.55-1.29%。

1SB?区:1号矿体赋存于含角砾、晶屑酸性熔岩中,由1个孔控制,呈脉状,起伏较小,产状180°∠53°。控制长度58.33 m,斜深132.90 m。厚度为1.21 m,平均品位:Zn 1.62%、Ag6.75 g/t,品位变化系数为Zn46.02%。

2号矿体赋存于中粗粒斜长花岗岩中,由1个钻孔控制,呈脉状,产状180°∠57°。控制长度50 m,斜深136 m。厚度为1.80 m,平均品位:Zn1.08%、Ag6.3 g/t,品位变化系数为Zn33.33%。

1SBⅡ区:1号矿体赋存于晶屑、岩屑凝灰熔岩中,由1个孔控制,呈脉状,起伏较小,产状355°∠55°。控制长度65 m,斜深38 m。平均厚度1.29 m。平均品位:Pb0.67%,Zn 1.29%,Ag15.20 g/t。

2号矿体赋存于晶屑、岩屑凝灰熔岩中,由1个孔控制,呈脉状,起伏较小,产状355°∠55°。控制长度65 m,斜深56 m。平均厚度1.29 m。品位变化:Zn0.48-1.28、Ag4.4-15.6,平均品位:Zn 0.8%,Ag11.74 g/t,品位变化系数为Zn38.75%。

6 找矿标志

1)本区为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含角砾晶屑岩屑酸性熔岩,地表岩石具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强硅化、叶腊石化、莹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第一找矿标志。

2)地球化学异常Ag、Pb、Zn、Bi、Hg吻合较好、浓集中心清晰、强度在3级左右。

3)激电中梯极化率在7%-10%左右,并与化探异常吻合部位。

参考文献

[1]向伟东,胡绍康,阎鸿铨,连长云.大兴安岭西坡及邻区银铅锌矿床成矿作用若干问题的讨论[J].铀矿地质,1998(06).

[2]潘龙驹,孙恩守.内蒙古甲乌拉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J].矿床地质,1992(01).

[3]张涛,伊有昌,肖小强,董想平.青海松树南沟金矿床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研究[J].矿产勘查,2011(01).

[4]郑福南,张宏刚.福建尤溪县皇山铅锌矿区地质特征及前景分析[J].能源与环境,2009(03).

[5]毛爱生,姜迎久,宋作均.黑龙江昆仑气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硅谷,2008(05).

作者简介

董德君(1966-),男,辽宁建昌人,现供职于内蒙古自治区一一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副总工程师,矿产地质副高级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矿床形成机制。

苏宁(1964-),男,辽宁大连人,现供职于内蒙古自治区一一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矿产地质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矿床形成机制。

上一篇:我国铁路运输环境下数字调度通信系统的结构与... 下一篇:城市住宅区合理开发草坪空间建设停车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