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象思维的教/学双向知识传播模式

时间:2022-08-07 09:07:52

基于形象思维的教/学双向知识传播模式

摘要:教师在课堂下,利用形象思维将抽象的理性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材料;在课堂上,则借助形象思维的逻辑性,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材料,进行类比、联想、象征,从而获得教师事先准备传播的理性认识,并通过反馈环节对这个传播过程的效果进行检验。这就构成了基于形象思维的教-学双向知识传播模式。

关键词:形象思维 教学模式 教-学双向

长期以来,在教育界有一个这样的“谜”:有的老师学问做得好,研究成果很多,讲课却不受学生欢迎。解开这个“谜”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形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形象思维的特性和教学规律,建构“基于形象思维的教/学双向知识传播模式”。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一个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括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等5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课件等媒介把知识讲授给学生,并通过提问、布置作业、考试等取得反馈,这几个步骤构成了当前的一个基本教学传播模式(见图1)。

在这个基本教学传播模式中,传播者(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占有既有的理性知识,为了把它有效的传给学生,借助形象思维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形象材料(音像等),并借助媒介(多媒体课件等)展示给学生。这个教学模式是目前教学过程中最流行的,其优点在于对形象思维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了较高的认知,教师能够自觉地运用形象材料吸引学生,解决了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枯燥、乏味和抽象、难懂的问题。其缺点在于:一是教与学脱节,仅注重了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运用形象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运用形象思维;二是对形象思维的逻辑性认识不足,把形象思维简单的等同于音像材料或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教师无法确定学生是否通过形象材料获得了理性知识。

要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教师就必须在课堂上,借助形象思维的逻辑性,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材料,进行类比、联想、象征,从而获得教师事先准备传播的理性认识,并通过反馈环节对这个传播过程的效果进行检验。这就构成了基于形象思维的教-学双向知识传播模式(见图2)。

图2所展示的教-学双向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教/学过程由单向的从教到学的传播过程,变为一个双向的循环过程。其中,知识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师成为知识传播的媒介,学生既是知识传播的重点又是起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并根据教学效果或改进教学思路或提供新的知识,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

其次,教师对形象思维的运用被分为课堂下和课堂上两个部分,课下重点是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形象材料,课堂上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在课堂上按照形象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步步深入,最终归结为理性知识,并通过提问、课堂练习等互动方法进行检验,以确定学生获得理性知识。

再次,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是理性知识,还得到了由感性材料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方法和思维训练。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按照教师提供的形象材料开展联想、类比等思维活动,最终得到理性知识,并掌握这种学习方法,解决了形象思维运用中的教与学脱节问题。

这个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把形象思维的运用贯穿教与学的始终,并充分利用形象思维的逻辑性,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教给他们创新知识的方法。同时,这种以知识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不仅避免了我国传统上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学生积极性的弊端;而且有利于弥补西方流行的一些以学生为主导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生兴趣,却忽视思维训练的缺陷。

参考文献: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奚萌:济南大学艺术学院。

上一篇:随笔五题 第12期 下一篇: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与英语专业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