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时间:2022-08-07 08:33:14

探析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摘 要:所谓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老师永远的追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10-01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更是基础的基础,只有通过教师严谨的教和学生踏踏实实的学,才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夯根基,取得较好的数学教学成效。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全方位的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浅见: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一种事物或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如实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兴趣去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许多,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不错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让孩子们说新闻联播的播放时间,并且观察民屏幕上显示的时间,自然而自然地就介绍了这节课学习的内容“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通过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都是在一种沿用传统“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严重的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程改革的今天,给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的要求,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还应积极的去学习课程改革指导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教学模式,如实的发挥好课程改革指导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好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里的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先让学生一起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进而再说圆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此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不规则物体有时可以通过转换形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进而推导出它的公式,唤起学生自主探索圆柱体积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积极的去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联系生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生活情境相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的内容时,要孩子每天记下自己晚上睡觉和第二天起床的时间,第二天来校后告诉大家。几周的时间,每天看两次钟表,无形中对钟表就已经很熟悉了,这些活动又是学生们喜闻乐见, 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取得联系,在拉近了数学与生活距离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的,使学生明白了学有所用的道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俗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都知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充分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中学生,积极的和学生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的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构建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要想其得以实现,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朱仁宝.王荣德.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 下一篇:试论如何提高初中诗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