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议《鹿特丹规则》中的控制权

时间:2022-08-07 05:43:20

评议《鹿特丹规则》中的控制权

[摘要]与以往的国际海运公约相比较,《鹿特丹规则》中新增加了一项有争议的概念,那就是控制权。在本文中笔者介绍一下控制权的概念和包含的具体内容,以及《鹿特丹规则》中之所以纳入控制权的原因以及最后对这一控制权的本质和前景做下预设。

[关键词]鹿特丹规则 控制权 控制权本质

[中图分类号]D9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52-01

与现在普遍遵循的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公约相对比,《鹿特丹规则》主要内容增加的部分是货物交付、控制方的权利(简称控制权)、电子运输记录,还有就是权利转让,其中控制权是前沿性的问题,这是传统的海上货物运输法律所未曾涉及的,并且之前的一些公约也未提及到的。控制权问题尽管经过无数的学理和立法层面的争论而最终保留在《鹿特丹规则》中了,但其能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践的检验而成为目前公认的准绳还是未知的。而通过对《鹿特丹规则》中控制权的剖析与研究使其为海上货物运输方面的立法方向提出了有效的建议,这都是在对其他成功的立法模式进行借鉴和在具体法律系统中检验而得出的。

所谓控制权,是指在承运人责任期间内,控制权人在不妨碍承运人正常营运和其他货主利益实现的条件下,就货物向承运人发出变更目的港或收货人以及中止运输或返货货物的权利。在以往的海上货物运输中,货物由承运人来现实的控制货物的,但是其他的人如合同中的利益关系人也需要对其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控制是有必要的,并且应该在海上货物运输相关的法律中得到体现,而这是在其他的非海洋公约中都有的概念,因此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为新的公约中设立控制权提供了一些参考和观念上的引导。

《鹿特丹规则》在海运公约中首次引入控制权这一概念,具体来说,主要受以下的原因影响:第一,承运人的合同相对方在货物确定在运输的途中并且抵达卸货港口进行交货物之前,都是控制方;第二,控制权对于未来的电子商务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之前的大多公约中一般将此类控制权规定在不可转让运输单证的情况下,而《鹿特丹规则》却明确的规定了控制权既不可转让运输单证也可适用于可转让的运输单证或没有签发任何单证或电子运输记录的情况中,以上这些都更有利于海上运输与贸易实践的衔接;第三,控制权是与贸易法中的卖方享有的中途停运权相类似的,在之前的国际货物运输中,大多数情况卖方是用可转让提单的方式,用这种可转让的提单来行使他的货物控制权的,而在现在的贸易环境中这种海运情况已经改变了,在许多不同类型的货物运输中可转让提单的使用正确逐步的减少并趋向于消亡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鹿特丹规则中控制权的明文出现,用以保护在未使用以往的可转让提单的货物运输中的卖方的利益是十分需要以及必要的。

下面就说说《鹿特丹规则》中新规定的控制权所包含的具体的内容包括:首先,既是控制权所规定的内容,又同时是托运人的一项基本义务,那就是对运输的路途中的货物发出或者修改不变更运输合同主体的有关货物的指示的权利,即做出有关货物的保管和照料方面的指示权利。如果托运人违反了此项义务那么就得根据法律向货物的承运人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其次,承运人按照控制方的要求将货物运送至运输合同中约定的或者是单证上标记的收货人之外的任何人,这个任何人也含其自身,这即是变更收货人的行为。以为鹿特丹规则中规定控制权方面的内容的一种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托运人以及其他的善意提单持有人的权益的。再如,在货物运输途中经过的任何地点提取货物,即使是按照合同约定的目的地或是停靠地也一样算作是变更运输目的地的权利,但是这种变更的权利也不是不受限的自由变更,而是在海运的情形下只可以选择在中途经过的挂靠港来交货,在内陆运输时必须在合同原定运输路线上的地点,如果是非原定运输路线上的地点就不可以作为变更后的到达地,如果货方想要在航线之外的其他地方交货,可利用新规则54条中规定的权利与合同的承运人通过协商来修改合同。

最后对控制权做一下评论,从正常交付货物的方面来看控制权的作用,鹿特丹规则中的控制权的内容,实质上是改变原定的运输合同中货物的正常交付方式。这种变化没有任何法律上的新颖性和创设。由控制权的概念要看此项权利本应该按照合同的约定向承运人发出改变货物交付的指示,可正由于控制权的介入,事实上是改变了整个运输合同,使变成了单方的法定形成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合同当事人可通过协议变更控制权的内容,限制了这种权利的法定性,甚至可以由于合同当事人的协议排除而成为空谈而无法在日常时间中起到开始时想要创设的目标和作用。《鹿特丹规则》中的控制权制度,想要通过此制度达到单方变更货物交付目的地的目的,但是没有达到订立规则时所期望的现代化和和谐化的目的,没有取得立法上的创新也没有实际的解决时间中交付的问题,没有显示出实际的功能和价值反而造成法律条文的复杂和冗长。

【参考文献】

[1]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费宏达.国际海运法之新发展――兼评《鹿特丹规则》之货物控制权制度[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0(6).

[3]司玉琢,韩立新.鹿特丹规则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9.

[4]李锡鹤.民法原理论稿[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5]傅廷中.对货物控制权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的解读[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8(1).

上一篇: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司经理 下一篇:浅谈利用平民偶像进行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