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金融学专业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思考

时间:2022-08-07 04:50:00

普通高校金融学专业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思考

【摘要】培养具有扎实的金融专业知识和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是金融专业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金融学专业的特征决定了教师应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目前金融学专业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金融人才需求变化需要教育管理进行改革,通过制度与方法的创新和设计可以提升金融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校;金融学;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

一、普通高校金融学专业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从金融学学科知识特征而言,它是有关金融的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和技艺的融合。作为金融从业的内容与对象来考虑,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它以金融创新为核心,综合运用各种最新的金融理论、工具、技术与方法,进行金融产品设计、定价、交易策略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由此看出,金融从业者需要具备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也说明金融实践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作为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也就要求金融学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相关实践能力,以便很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任务。由于当前高校本科毕业生总体外部就业压力,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才开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从而鼓励及纵向推动该任务,进而,财经类专业(包含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成为目前各高校纷纷踏入并广泛摸索尝试的教学改革领域,而与之先行的应该是教师提早具备实践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应对社会对金融人才的要求。

增强青年教师金融实践能力是必要的,从当前的金融人才需求结构来看,高级金融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很大,一般金融人才需求量不足,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又远远大于高级金融人才的需求量;从供给来看,目前高校培养了大量的一般性金融人才,高级金融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匮乏。金融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目前的金融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级金融人才和应用型金融人才,而且后者远远大于前者,所以提高金融学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进而提高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目前金融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弱的表现原因

金融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是简单的金融业务“会操作”的能力,还包括工作综合能

力、金融理论和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弱的主要表现:第一,对金融实践知识不了解,不能对金融实际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对实践知识的模糊与认识上;第二,在业务操作能力不足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薄弱上。当前高校金融专业的青年教师,由一个学习知识的角色转变为另一个传授知识的职场单位,虽然具有理论知识,但缺乏教学经验,他们的教学过程仅限于局限于学校学习时期或社会感知的模糊认识与记忆。所以,他们的知识、经验、实践背景不足的同时也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金融教师实践能力弱的原因,一是因教育设施、制度等原因,一些金融青年教师人才所经历的培养过程中,未曾获得足够的实践教学知识,加上青年教师中新教师据多数,表现为实践教学能力弱;二是高校对青年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缺乏培养机制与平台。而从教育规律看,教师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个体,而对于包括实践知识在内的新知识掌握需要一段持续的学习和探究历程才能提高专业水平,从整体上看,就削弱了金融青年教师实践水平。三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领域革新速度加快促使金融实践变化万千,青年教师没能及时跟进金融实践发展的步伐。

三、提高高校金融专业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方式

金融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一个较好的制度设计,以有助于该方面的教学管理。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弱是客观现实,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进行相应的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提高活动,以有助于推动高校金融专业教师参加实践活动,提高金融实践教学水平。

(一)建立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机制

包括培养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机制和培训机制。前者通过考核教师能否胜任金融课程教学来决定下一步奏。实践考核应包括专业实践经历、科研课题(横向与纵向课题等)成果以及实践教学课程适应度三大方面,对于实践考核未通过者,可根据对实践知识需要,推送社会实践培训机制完成。社会实践培训机制应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采用的方式:①专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应用。目前高校普遍设有本专业学生实习基地,这些基地成为学生了解自身专业实践知识的重要平台,然而这些平台并未得到高校的拓展利用,值得一提的是,可将专业青年教师通过派送、定期实践的方法,到银行、保险以及证券公司等金融相关的实习基地工作和调研;②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平台。该方式青年教师实践知识的养成具有灵活性特征。三是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在职业资格的获取中,更多的是掌握从事金融职业是技能与理论的夯实。

(二)创新教育制度促进教师提高实践能力

目前一些高校实施了教授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赋予学分教育形式,该教育形式要求学生完成在大赛、科学研究、社会实践以及工作室等为内容的创新实践活动,该种形式被纳入教学计划。可是,现实中,教师在投入课程实施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在于:一是教师的工作到应有的重视;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改革的方法是可考虑工作量的计算与业绩考核上。如果重视解决这些问题则势必激发青年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并重视学识水平的提高,成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青年人教师也自然懂得要主动获取金融实践知识与能力,只有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在金融课程教学过程很好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真正担负起培养金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李庆丰.大学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核心概念与基本问题”.中国高教研究,2014(03)

[2]徐国才,张晓梅.教师实践能力的特征及其培养.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0(02)

[3]王玲.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江南论坛,2011(08)

[4]李明成,陈建平,童明波.着力实践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01)

上一篇:浅议台湾地区产险业并购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财务目标,社会责任与企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