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网大”与电影

时间:2022-08-07 04:27:24

小议“网大”与电影

自2014年兴起,网大逐步形成了在播放时长等方面参照传统电影标准、在类型和制作等方面更适应网络播放平台的特点。

“网大”(网络大电影)是近两年炙手可热的行业新词,自2014年d起,网大逐步形成了在播放时长等方面参照传统电影标准、在类型和制作等方面更适应网络播放平台的特点。

随着网络视频付费模式的成熟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线上线下内容统一标准”的管理原则,网大和院线电影之间的关系悄然变化。笔者试从三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

一、题材和类型。网大比院线电影有更多样的题材可能性。这一方面因为院线电影受发行放映体系限制,不及互联网覆盖的范围广泛,由此形成的观众基数也不在同一数量级上。一部票房15亿元的电影,以平均票价30元计算,观影人次不过5000万;而一部网大日点击量可到1900万,累积点击量因没有密钥限制可能“无穷大”。

另一方面,网大题材可能性并不只在于犯罪等重口味(相当于美国B级片)的强刺激,也可能是文艺的、小众的、高雅的、深刻的。在互联网平台上,在庞大的网民基数面前,任何“小众”的集合都可能形成不可小觑的量级,并足以支撑某类影片的成本,甚至盈利。

二、付费模式和院线放映。网大的点播付费模式和几十年以前电视、家庭录像带的出现带给电影的冲击和影响不同――电视也好、家庭录像带也好、影院排片也好,在内容和观众中间终究多一个环节,因为电视台购片人、录像带租赁店老板或者影院排片经理的口味不同,总有一些观众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错位甚至壁垒。

网大不同,它更像淘宝建立起消费者与农庄或工厂店的直接联系,让购买者有可能找到自己最中意的影片。

虽然目前网络点击率也有造假现象,但相信任何有违商业公平原则的做法,假以时日都会被新的制度约束。这种实时、明确且直接的收入模式能刺激网大的制作发展。

三、人才。早期网大的制作成本还无法与传统电影相提并论,非专业院校出身、没明星、简陋制作等曾是其“标配”。但随着网大收入模式的建立,以及一些高品质作品的陆续出现,越来越多的资深影视从业者、明星开始关注网大。相信随着像正午阳光这样的电视剧顶级团队“涉网”拍摄制作《如果蜗牛有爱情》《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的步伐,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加入“网大”阵营。

以上简述网大之于传统电影业的差别与影响,笔者的核心目的是想讨论在这样的挑战下,传统电影业应该如何应对。任何产业发展和竞争的核心无非是产品竞争、资源(包括人才)竞争、受众(消费者)竞争。这两年有大量的购物中心、商场倒闭,毫无疑问和网络电商的蓬勃有关。然而,并不是全世界所有的卖场都被电商击垮,也有的依然活得精彩。同理,中国电影业在高速增长的十多年后,是时候趁着网大兴盛、市场调整的契机认真思考一番了。

上一篇:“导演电影就像凝视风暴之眼” 下一篇:移动视频:三线城市成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