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坏准备”,结果“最坏”

时间:2022-08-07 04:01:33

请设想你正要去参加壹读的求职面试。你判断自己对这份工作是完全胜任的,但却有一个很强的竞争对手。那么,正常来说,你获得壹读的工作概率是50%左右。

但很少有人会科学地评估这一点,你往往会得出另外的结论: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这份工作,或者认为自己毫无希望,不如直接回家卖煎饼果子。

是你过于自信或者过于自卑了吗?

不,迪伦·埃文斯的《风险思维:如何应对不确定的未来》一书给你的答案是:你是一个讨厌不确定性的人。你宁愿忍受悲观假设带来的痛苦失落,或者因过于乐观的假设最后导致的心理落差,也不愿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1945年,波兰心理学家埃尔斯·佛伦克尔-布伦斯威克提出了这个叫“模糊难耐度”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对待模糊的容忍态度。模糊性或者不确定性会被一些“模糊难耐度”较低的人视为一种威胁或者不适、焦虑之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避开模糊区,给出一个更极端的概率估计值。

而相比乐观的估计,悲观的想法可能更为常见—这种心理你可能很熟悉:比起希望落空的失落,你更愿意接受做好最差心理准备之后获得的惊喜,或者是“至少比预期要好”的结果。

这种“最坏思维”在面对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时,往往更为常见,哪怕这个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极小,也令人难以忍受。比如,1979年三里岛核泄漏事故之后,人们都很担心放射性气体对人体的伤害。专家研究后得出结论:“一例癌症都不会有,或者,个案数目将非常小,永远都不可能检测到。”然而,公众并不认为这个结论的意思是“安全”。

最后,由于公众抗议,美国30年都没有建造新的核电站,而是建造了燃煤和燃油发电站。实际上,这两种发电站和核电站相比,直接污染更大,消耗资源也更多。

在家庭事务上亦如此。心理学家弗兰克·富里迪在他的《偏执型养育》一书中说,父母总是过于担心自己的孩子,所以永远从最坏的角度看待问题。比如,近数十年来,出于对“有可能被陌生人诱拐”的恐惧,被允许骑自行车上学的孩子数量在急剧下降,能够单独离家出去玩的孩子也越来越少。显而易见,或许孩子们因此避免了被诱拐这样极端但可能性非常小的风险,却失去了锻炼身体、增强自己独立性的机会,还可能因此变得孤僻;父母也增加了育儿成本。

再如,年轻父母总是倾向于将孩子的小伤病(有很小的可能会恶化)估量得很严重,比如认为发烧就会引起脑损伤,因而造成了对药物的滥用。

上一篇:哪些App价值数百美元 下一篇:书中的丽江:从“标本”到“精神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