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07 03:00:23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点,又是整个高等教育的首要环节。新生入学教育的理念、目的、内容的确定,日程、形式及方法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入学教育的效果。当前,国内高校针对新生教育的研究逐步加强,对新生教育的功能的认识越发深入,在具体工作开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对策

大学新生入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大学新生从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走向专业教育,面临着来自新环境、新角色和新身份的适应等方面的困难。新生入学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排除存在于他们生活当中的各种不利因素,让他们尽快地完成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为学校顺利地实现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在校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鉴于此,如何在现有高校入学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模式,切实增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是各大高校和每一位思政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高校对于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越发加深,新生开学报到后,各大高校均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开展一系列新生入学教育。从总体来看,新生入学教育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内容的安排、日程的设计、形式以及方法的采用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以致入学教育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具体如下:

(一)入学教育的内容安排陈旧化。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史无前例的网络时代,教育对象也从“80后”变成了“90后”。时代更新,教育对象在变,教育内容也必须要与时俱进。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展入学教育时,依然沿用以前的入学教育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等,没有安排一些与时代特征、新生需求相结合的入学教育内容,自然也就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入学教育的日程设计机械化。入学教育的整体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育主体既涉及学校各二级学院,又包括学校各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组织部、保卫处等。实践中,很多高校在新生开学报到后的一周之内,就安排集中式的入学教育。在内容繁多、日程紧凑的入学教育安排中,有些内容不适合采用集中教育形式,有些则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完结,有些则不是开学时就必须安排。

(三)入学教育的形式采用单一化。因为新生人数众多的缘故,各高校在开展入学教育的时候,往往采用会议、讲座、报告或者集体参观等形式,对新生进行“灌输式”教育。这样的大课堂很难让新生产生兴趣、引起共鸣,实际效果也都差强人意。另外,入学教育往往被看作是单纯的学生工作,入学教育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往往是由各个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辅导员来直接实施,使得原本全学校的“一盘棋”变成学生工作者的“独角戏”,单一的教育形式直接使教育效果受到影响。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策研究

综合国内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新生入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有的入学教育内容、固守陈旧的教育方式、坚持僵硬的日程安排,而要真正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结合时代特征、学校所在地域发展趋势,根据新生的心理、生理及思想状况的实际周密思考、统筹谋划和精心设计。

(一)与时俱进,合理取舍入学教育内容。教育工作者要明确入学教育的目标,理清新生入学教育体系的内在逻辑。在对原有教育内容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安排一些体现时代特征、学校发展趋势以及新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如在新生的适应性教育上,可以安排一些涉及全体学生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全体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全校性集体活动。新生军训训练,也可以考虑丰富形式,除日常训练外,还可安排定向越野、野炊等项目,锻炼新生的独立生存能力。当今世界是个网络世界,网络思潮对于新生的影响巨大,有必要对新生设计一个体系完整的网络教育,而不是仅仅作为安全教育的一部分开展。再者如笔者所在高校秉持“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校企合作工作成效卓著,可以针对性安排新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实地感受专业特点,充分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灵活机动,系统安排入学教育日程。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使新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生生活和学习,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因为教育内容的异质性,入学教育的日程安排仅仅集中于新生开学之初。有些内容如爱国爱校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素养教育、网络教育可以穿行,避开入学教育时的高峰,而且有些内容仅仅在开学时开展一下就没有下文显然是不能真正取得实效的。有些内容则不是开学时就必须安排的,如职业生涯教育,新生刚进大学,对于专业的认知、职业的规划大多比较模糊,可以考虑在一年级之后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

(三)因地制宜,创新丰富入学教育形式。要根据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形式。除了一些集中式的参观、讲座、报告等,还可采取“团队式训练”,辅导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氛围下接受适应性教育。采取“交互式”方法,让学生与知名校友互动、留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采取“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感受专业特点;采取个别谈话法进行谈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典型引路法激发学生斗志,开展励志讲座,通过榜样力量、先进典型来引导新生。

总之,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需要把“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贯穿于新生入学教育的全过程,营造规范、持续、良好的入学教育大环境,充分彰显新生作为人的主体性,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让其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在相互沟通中成长进步,轻松地开启大学生活之旅。

参考文献

[1] 张芝.“90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及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

[2] 尹忠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理论界,2009 (12).

[3] 马瑜,赵海阳,王朝辉.构建高效新生入学教育长效机制方法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版),2009(5).

上一篇:语言迁移视角下的基础俄语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下一篇:高校实施休闲体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