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时间:2022-08-07 02:26:02

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体育教育的特点

1、生理特点。该年龄(7 —13 岁) 阶段人的骨骼系统中软骨多,骨干粗且细,韧性达,关节灵活性欠佳;手(足)部骨尚未完全骨化. 小肌肉群及其控制活动的神经机制尚未发育成熟, 肌肉仅占体重的27.2 % ——30 %左右(18 岁为44. 2 %) . 肌力在25.1kg ——30kg (18 岁为125 kg) . 心脏的调节神经不够完善, 容积仅占100ml ——140ml ( 18 岁为241ml) ;肺活量不足18 岁的三分之二, (女孩为二分之一强) ,低年级更低.所以,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动作不协调,不宜进行精细度高的活动,易疲劳;不能承受大的运动负荷.

2、心理特点。小学六年里,学生的自觉从对客观事物的主次特点不能区分、自觉服从任务要求、空间方位掌握不准到自信迅速的判断三个物体的左、中、右关系和喜欢群体活动,其主要以听、视觉为主. 思维特点从形象直观才能帮助理解抽象事物到初步具有分析动作因果关系能力,并逐步向逻辑思维转化.

到高年级时心理巳成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和依存性并存交错的时期. 注意力不易集中,活泼好动,无意注意占优势,无固定目标行动,往往无目的. 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容易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 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更应加深对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认识,加强力度,小学阶段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是生理发展发育最快的阶段,所以,对少年儿童应把好“入门”关,才能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教育培养.各小学校领导应该看到体育教育在学校各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所以教师需要从学习机排行榜上挑选最优秀的学习机以便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

体育的好坏能看出该校的学习生机和活力以及发展潜力;把重“智”轻“体”真正落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上来;重视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杜绝体育课时补贴少于语、数、外等课时补贴的现象;鼓励体育教师自学考研和组建俱乐部,赠订体育书籍、报刊,增设体育设施、场馆,全面支持体育教育的素质化改革.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实施者和指导者,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学生身体健康有指导和监督的重任,所以,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二、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教学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以故事、演讲形式,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简要地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与养护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2、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球类、田径、游戏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让儿童更多地在活动中去尝试成功与失败,可使儿童的意志品质得以强化,会使他们更加努力,向更大的困难挑战。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因素,通过身体锻炼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身体锻炼中提高心肺功能的练习,当学生跑完规定的距离时,提出再加跑一定的距离,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跳跃中,提高器械的高度,加长起跳的距离,肋木、平梯上的爬上、行走、跳下,爬杆时从顶部半握的滑落,都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有时还可为他们创造一种能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不拘泥于动作规范,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充分自由行动,反复去尝试成功或失败的滋味。当学生成功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的话语,投去赞赏的目光,并提出更高、更难的目标,让他们面对新的挑战。

4、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护公物观念教育。我们面对的儿童,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劳动观念、爱护公物观念相对薄弱。体育教学主要以操场为课堂,每节课都有大量的场地器材准备工作,这是上好课的最基本的物质准备,也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培养劳动观念、爱护公物教育的有利时机。通过让学生轻拿轻放、不拖不摔、不踢器材,培养学生爱护公物意识,通过号召学生自觉参加搬运器材,规划场地,洒水扫地,自己动手,亲身参与,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主动为大家服务的精神。措施上要建立体育课布置场地器材的轮流制度,方法上要经常开展评比、表扬,教给各种技能方法,使学生爱劳动、勤劳动、会劳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信任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言行一致,严以律己,宽以待生,以身作则,教书育人,这也是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我国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广大体育教师、体育爱好者、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才能够使其发展得更好更完善。

上一篇: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热点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对中学音乐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