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亚洲旅游与美食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时间:2022-08-07 02:09:31

2015亚洲旅游与美食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

2015年12月17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和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承办的广州小谷围(岛)2015亚洲旅游与美食高峰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邢颖,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振刚、校长助理吴业春,广东省旅游局副局长张振林,泰国国家旅游局代表善迪・沙旺甲林,澳大利亚旅游局代表谢玉琴与出席论坛。来自中国、美国、泰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200多位嘉宾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亚洲旅游与美食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深入研讨。

吴文学副局长在致词中首先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美食旅游首先是美食文化的寻觅,认知传统的中华饮食文化、地域民族文化、差异民俗文化、能工传人特有文化,还有东西饮食文化,融合众长的复合文化。其次是美食文化的体验与享受同旅游活动相伴而行,以美食为主要吸引物,通过消费极大地调动味蕾的兴趣,既健康体魄,也让人处于无限的享乐之中。美食旅游是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旅游形态,从本质上讲,映射了以美食为主要吸引物的体验过程,体现了以文化旅游为内核的市场价值的诉求,兼具社会和休闲的双重属性,代表了旅游从大众观光向休闲度假为特征的发展方向。我国是旅游大国,美食旅游资源一流,市场需求广阔,开发潜力巨大,美食旅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希望通过论坛的举行,为两者的完美集合建言献策,为开放旅游和美食产业的繁荣提供理论支持和有效办法,促进美食与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邢颖常务副会长在致词中对向有关各界对论坛举办给予的关注与支持表示感谢。他从美食资源开发与建设的角度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构架“一带一路”美食走廊,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为落脚点,搜集整理美食信息,挖掘美食故事,点亮美食符号,构建区域性美食旅游高地;二是推动美食符号品牌战略,建设美食城、美食一条街,形成美食集中展示地;三是让美食成为旅游产品,推出“一带一路”沿线美食旅游产品、特色美食旅游线路,让美食促进旅游,让旅游带动消费。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振刚首先向国内外到场的嘉宾致以诚挚的感谢与欢迎。他讲到,旅游与美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旅游和美食传播中国文化是一项重要举措。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通过旅游、美食加强与亚洲各国的联系与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他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在促进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推动旅游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张广瑞,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力,美国拉斯维加斯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Billy Bai,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吴忠军,国际奖励旅游精英协会国际理事会理事姚红,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教授屈海林,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院长江金波,四川旅游学院教授杜莉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姚红女士、屈海林教授、江金波副院长、杜莉教授分别就“基于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旅游与美食协同发展”、“美国饮食业发展与顾客行为解析”、“中国自贸区背景下区域旅游发展动态与趋势”、“‘一带一路’美食文化与资源开发”等话题分享了精彩纷呈的观点。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讲话全文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致词

吃、住、行、游、购、娱,是人们对旅游描述最多的六大要素,美食作为旅游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构成要素,不仅是游客生理需要满足的基础,更反映了旅游者对于文化、社交等体验需要的满足,在国内外以“美食”作为重要旅游吸引物的美食旅游活动日益得到重视和推广,不断成为带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加快旅游业与餐饮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服务和扩展消费,已经成为旅游业与餐饮业相伴共赢的融合点。

在我国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升级阶段,旅游业与餐饮业相伴共赢,让“美食旅游”的概念脱颖而出。首先是美食文化的寻觅,认知传统的中华饮食文化、地域民族文化、差异民俗文化、能工传人特有文化,还有东西饮食文化、融合众长的复合文化。其次是美食文化的体验与享受,同旅游活动相伴而行,以美食为主要吸引物,通过消费极大地调动了味蕾的兴趣,既健康体魄,也让人处于无限的享乐之中。美食旅游是一种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的旅游类型,从本质上讲,映射了以“美食”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体验过程,体现了以文化旅游为内核的市场价值诉求。美食旅游兼具社会和休闲双重属性,是人们的一种重要休闲娱乐方式。一方面,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活动,具有社会属性;另一方面,是一种具有休闲属性的社会行为,也代表了旅游从大众观光游向休闲度假为特征的发展方向。

旅游业与餐饮业相伴深度融合,共同提升,共赢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对美食旅游的认知。在温饱型阶段,“民以食为天”是一种当然;在全面走向小康型阶段,“民以食为乐”也是一种必然。旅游靠产品增加竞争力,美食靠品质增强吸引力,两者完美结合,提升消费力,最终实现发展生产力。因此,美食旅游是远远超过生存需要的享受型旅游活动,我们应该从发展休闲、休闲产业、休闲经济的角度,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美食旅游。

第二,要依靠“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构建美食旅游产品体系。“一带一路”是国家经济新常态下“三大战略”之一,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为构建全国区域性美食旅游高地提供机遇和可能。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出美食旅游线路,并在全国范围内构筑美食之都。这些美食之都是开展美食旅游的产业集聚区。建设美食城、美食一条街,形成美食集中展示地;开发美食旅游线,形成深度美食旅游产品;挖掘美食发源地、汇集形成美食原辅材料基地,让美食历史文化、美食人物、美食名店等完美结合;开发深度美食旅游产品,由点成线,形成专题美食旅游线。

第三,要营造良好的美食旅游环境产品。美食旅游者对美食的追求超越生存需求。吃的是品位,体验的是文化,享受的是环境,甚至对就餐文化的追求超过了食品本身。通过硬件设施建设,形成基本的美食品尝环境;通过深入挖掘美食文化,展示这种文化来提高美食旅游的文化内涵;通过服务员对菜品历史文化、制作工艺、风味特色,甚至吃法的介绍来丰富餐饮文化,营造独具特色的就餐环境产品。

第四,要实现美食与旅游的良性互动。美食与旅游不可分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食既是旅游产品中吃、住、行、游、购、娱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独立的旅游产品。因此,可利用旅游地的名气来带动当地美食旅游的发展,也可由著名的美食带动当地旅游目的地的打造。两者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五,要通过“旅游+互联网”,全方位立体促销美食旅游。促销美食旅游产品,举办美食节庆活动,并通过互联网全方位立体促销美食旅游产品,形成线上线下全面覆盖。线下充分利用节庆的集聚效应、轰动效应,以节造势。线上利用网络媒体方便快捷、覆盖面广,良性互动。传统媒体仍是我们的重要媒介,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要继续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同时发挥新生自媒体作用,共同推广。

旅游与餐饮相伴随行,相扶相依。我希望各位积极交流、建言献策,为开创旅游与美食产业繁荣提供理论支撑,提供政策依据,提供有效办法,携同促进旅游与美食产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听风,生活消费领域投资的代码解密 下一篇:怎样跟孩子谈“死亡”